佚名

《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正人頭面圖

3. 正人頭面三十六穴

4. 頭部中行四穴

5. 上星

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容豆。日灸三壯至百五壯止。多灸拔氣,令人眼暗。主頭風、頭腫,皮腫、面虛,鼻塞、頭痛,面赤腫,目眩,痰瘧振寒,熱汗不出,目睛痛,不能遠視。

白話文:

穴位在上頭頂正中央,順著鼻子往上碰到髮際線的地方,再往裡面一寸,有一個像豆子一樣凹陷的地方。每天可以用艾草灸三到一百五十壯,灸太多會耗氣,使人眼睛昏暗。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頭風、頭部腫脹、皮膚腫脹、臉色虛弱、鼻塞、頭痛、臉紅腫脹、頭暈目眩、痰瘧發冷發熱、發熱不出汗、眼睛疼痛、看不清遠處。

6. 囟會

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日灸二七壯,七日停。初灸之即痛,五十壯不痛。主療鼻塞不聞香臭,頭風、痛,白屑起,多睡,驚癇、戴目上,不識人,目眩,面腫。

白話文:

囟會穴位於上星穴後一寸的地方,在頭頂正中的凹陷處。每天可以灸十四壯,連續七天後停止。剛開始灸的時候會感到疼痛,灸到五十壯左右就不會痛了。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鼻塞聞不到氣味,頭風頭痛,頭皮屑多,嗜睡,驚癇,眼睛上吊,不認得人,頭暈目眩,以及臉部浮腫。

7. 前頂

在囟會後一寸半,骨陷中。(灸五壯)。主頭風、熱痛,頭腫,風癇,小兒驚癇,面赤腫,鼻多清涕,項痛,目眩。

白話文:

在囟會穴後方一寸半的位置,在頭骨凹陷的地方。(可以施灸五個艾柱的量)。主要治療頭部因風邪引起的疼痛、發熱疼痛、頭部腫脹,還有癲癇、小兒驚風,以及臉色潮紅腫脹、鼻涕很多且清澈、脖子疼痛、眼睛眩暈等症狀。

8. 百會

在前頂後一寸半,頂中心。灸百五壯即停,三五日訖,繞四畔以三稜針刺,令出血,以井華水淋之,令氣宣通。頻灸拔氣上,令眼暗。主脫肛,風癇,青風,心風,角弓反張,羊鳴、多笑,言語不擇,發時即死、吐沫,心中熱悶,頭風多睡,心煩驚悸,無心力,忘前失後,吃食無味,頭重,飲酒面赤,鼻塞,目泣出,耳鳴、聾。

白話文: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從前髮際往後量一寸半的位置。用艾灸灸這個穴位,灸到一百五十壯就可以停止,三到五天結束一個療程。也可以用三稜針在穴位四周刺出血,再用井水淋洗,讓氣血暢通。頻繁地灸這個穴位會使氣往上衝,導致眼睛昏暗。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脫肛、癲癇、青風內障、心風、角弓反張(身體僵硬後仰)、像羊叫一樣的抽搐、經常大笑、胡言亂語、發病時立刻死亡、吐口沫、心中發熱煩悶、頭痛且嗜睡、心煩意亂、驚悸、沒力氣、健忘、食慾不振、頭部沉重、喝酒臉紅、鼻塞、流淚、耳鳴、耳聾等症狀。

9. 頭第二行三穴

10. 五處二穴

在頭上,去上星旁一寸。灸五壯止。主目不明,頭風目眩,脊強反折,瘛瘲,癲疾,頭痛。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頭部,位置在上星穴旁邊一寸的地方。用艾灸灸五壯就好。主要治療眼睛看不清楚、頭風引起的頭暈目眩、脊椎僵硬彎曲、抽搐、癲癇、頭痛等症狀。

11. 承光二穴

在五處後一寸;《明堂》云二寸。不灸。

白話文:

承光穴,位於五處穴後方一寸的地方。《明堂經》記載是兩寸。這個穴位不宜用艾灸。

12. 通天二穴

在承光後一寸半。灸三壯。主項痛、重,暫起僕僵,喘息不利,口喎僻,多涕、鼽衄有瘡。

白話文:

在承光穴後面一寸半的地方,有兩個穴位稱為通天穴。用艾草灸這兩個穴位,灸三次。可以治療脖子疼痛、脖子感覺沉重,以及突然發作的僵硬,導致身體向前倒下。也能治療呼吸困難、口角歪斜,以及多鼻涕、鼻出血和鼻腔生瘡等症狀。

13. 頭第三行三穴

14. 臨泣二穴

在目上眥,直入髮際五分,陷中。灸五壯。主風不識人,風眩,鼻塞,腋下腫,喜齧頰,胸痹心痛,不得反側,瘧日西發,脅下痛,胸痹,目翳多淚。

白話文:

臨泣這兩個穴位,位於眼睛外眥上方,直接往髮際內量五分的地方,在凹陷處。可以用艾灸五個艾柱。主要可以治療風邪引起的認不出人、頭暈目眩、鼻塞、腋下腫脹、喜歡咬臉頰、胸悶心痛、身體無法翻動、瘧疾每天傍晚發作、脅肋下方疼痛、胸悶、眼睛昏花多淚等症狀。

15. 目窗二穴

在臨泣後一寸。灸五壯。主諸陽之熱。厥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目眩瞑,唇吻強,上齒齲痛,目外眥赤,䀮䀮遠視不明。

白話文:

在臨泣穴後面一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可以灸五個艾柱。主要治療各種陽氣過盛引起的發熱症狀,像是頭痛發作時感覺頭部厥冷,忽冷忽熱,流汗卻不畏寒,眼睛昏花看不清,嘴唇和嘴角僵硬,上排牙齒蛀牙疼痛,眼外角紅腫,以及遠視導致的視力模糊等問題。

16. 正營二穴

在目窗後一寸。灸五壯。主諸陽之熱。

白話文:

正營穴,位於目窗穴後方一寸的位置。可以用艾灸五個艾炷來治療。主要可以處理各種陽熱的病症。

17. 正面部中行七穴

18. 神庭

在髮際,直鼻上。督脈上一夫髮際。灸二七壯至百壯。主腫氣,風癇,癲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髮而上歌下哭,多學人言語,驚悸不得安寢,頭痛,喘喝,目不可視,目泣出,鼻清涕出。

白話文:

在髮際正中,沿著鼻子向上直推的地方。這個位置在督脈上,距離髮際一寸。用艾灸在這裡,可以灸十四壯到一百壯。主要治療腫脹的氣結、風引起的癲癇、癲狂不認人、像羊叫一樣的病、身體反弓抽搐、披頭散髮又唱又哭、模仿別人說話、驚恐心悸無法安睡、頭痛、呼吸急促、眼睛看不見、眼睛流淚、鼻涕直流。

19. 素髎

在鼻柱端,不宜灸。

白話文:

在鼻子的鼻柱末端,這個穴位不適合用艾灸。

20. 水溝

在鼻柱下人中。灸三壯。主消渴、飲水無多少,水氣遍身腫,失笑無時節,癲癇,語不識尊卑,乍喜乍哭,牙關不開,面腫唇動,葉葉肺風,狀如蟲行,寒熱頭痛,喘喝,目不可視,鼻不聞香臭,口喎僻不能開,水漿不禁,喑不能言,寒熱,卒中惡,風水面腫。

白話文:

在鼻柱下方、人中的位置。用艾灸灸三次。主要治療口渴、喝水沒有節制,水腫遍佈全身,沒有原因的突然大笑,癲癇,說話不分長幼尊卑,忽喜忽悲,牙關緊閉無法張開,臉腫嘴唇顫動,皮膚像有蟲在爬一樣的肺風病,發冷發熱頭痛,呼吸急促,眼睛看不見東西,鼻子聞不到香臭,嘴歪無法張開,喝水無法吞嚥,聲音沙啞說不出話,發冷發熱,突然昏倒,以及風水病導致的臉部腫脹。

21. 兌端

在唇上端。灸三壯。主唇吻強,上齒齲痛。主癲疾吐沫,小便黃,舌乾、消渴,衄血不止。

白話文:

在嘴唇上緣的頂端。在這裡施灸三次。主要治療嘴唇僵硬、閉合困難,以及上排牙齒的蛀牙疼痛。還可以治療癲癇發作時口吐白沫、小便顏色黃、舌頭乾燥、口渴想喝水、以及流鼻血不止等症狀。

22. 齦交

在唇內,齒上齦縫。灸三壯。主鼻窒,喘息不利,鼻喎僻,多涕,鼽衄有瘡,鼻息肉,鼻、頭、額、頞中痛,鼻中蝕瘡,口不能禁水漿,喎僻,口噤不開,項如拔、不可左右顧,面赤,頰中痛,心煩痛,頸項急,小兒面瘡久不除。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嘴唇內側,牙齒上面的牙齦縫處。用艾灸灸三壯。主治鼻塞,呼吸困難,鼻子歪斜,鼻涕多,鼻塞出血有瘡,鼻息肉,鼻子、頭、額頭、鼻樑中間疼痛,鼻孔內潰爛生瘡,嘴巴無法控制水和食物流出,嘴巴歪斜,嘴巴緊閉無法張開,脖子像被拔住一樣無法左右轉動,臉色發紅,臉頰疼痛,心煩疼痛,脖子僵硬,小孩臉上的瘡很久都好不了。

23. 承漿

在頤前,下唇之下,宛宛中。灸四十九壯,停四五日。灸多則恐傷,陽明脈斷,令風不差。此灸炷止一分半大。主療偏風口喎,面腫消渴,面風口不開,口中生瘡,目眩瞑,小便黃或不禁,消渴嗜飲及暴啞不能言。

白話文:

承漿穴,位於下巴前方,下唇的正下方,凹陷的地方。在這裡艾灸四十九壯,停歇四五天。如果艾灸過多,恐怕會傷到陽明經脈,使風邪引起的疾病無法痊癒。這裡艾灸的艾炷,大小約為一分半。主要治療半身不遂引起的口眼歪斜、面部腫脹、消渴症(糖尿病)、臉部中風導致的嘴巴張不開、口中生瘡、頭暈眼花、小便黃色或失禁、消渴症引起的口渴多飲,以及突然失聲不能說話等病症。

24. 廉泉

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間。灸三壯。主舌下腫難言,舌瘲涎多,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

白話文:

位於下巴下方,喉結上方,舌根中間的位置。可以艾灸三次。主要治療舌頭下方腫脹難以說話、舌頭抽搐流口水、咳嗽、呼吸短促喘氣、嘔吐泡沫、牙關緊閉、舌根急劇收縮、吞嚥困難等症狀。

25. 面部第二行六穴

26. 曲差二穴

俠神庭旁一寸半,在髮際。灸七壯。主心中煩滿,汗不出,頭項痛,身熱,目視不明。

白話文:

曲差穴位於神庭穴(即額頭正中髮際直上)旁邊一寸半的位置,也在髮際線上。可以用艾灸七個艾柱來治療。主要可以治療心中煩悶、胸口脹滿,無法流汗,頭部和頸部疼痛,身體發熱,以及視力模糊等症狀。

27. 攢竹二穴

在肩頭陷中。不灸。

白話文:

在眉頭內側凹陷的地方(左右各一)。這個穴位不適合用艾灸。

28. 精明二穴

在目內眥外頭畔,陷者宛宛中。不灸。

白話文:

在眼睛內眼角的外面,靠近邊緣凹陷的地方,有一個穴位,摸起來好像有個小坑。這個穴位不可以灸。

29. 巨髎二穴

俠鼻旁八分,直瞳子。蹺脈。灸七壯。主療風寒,鼻準上腫,癰痛,動搖視占,瘛瘲,口涎,目淚出,多赤,痛癢,生白翳,覆瞳子。

白話文:

巨髎穴,位置在鼻孔旁兩側約八分(約兩公分)的地方,與瞳孔在同一垂直線上。屬於蹺脈的穴位。可以用艾灸七個艾柱來治療。

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疾病,像是鼻頭腫脹、長癰瘡疼痛、視力模糊、眼睛震顫、抽搐、流口水、流眼淚,眼睛容易發紅、又痛又癢、長出白翳遮蔽瞳孔等症狀。

30. 迎香二穴

在禾髎上一寸,鼻孔旁五分。不灸。

白話文:

在禾髎穴上方一寸,鼻孔旁邊五分的地方。這個穴位不適合用艾灸。

31. 禾髎二穴

直鼻孔下,俠水溝旁五分。主鼻窒,口噼,鼻多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瘡,口噤不開。

白話文:

禾髎穴有兩個,位置在鼻孔正下方,水溝穴(人中)兩旁約五分(約1.5公分)的地方。主要治療鼻塞不通、嘴角歪斜、鼻涕清澈且不斷流出、打噴嚏時有鼻血、鼻子內長瘡、以及嘴巴緊閉無法張開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