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一 (2)
卷一 (2)
1. 面部第三行五穴
2. 陽白二穴
在眉上一寸,直瞳子。主目瞳子痛癢,遠視䀮䀮,昏夜無所見,目系急,目上插,頭目痛,目眵,背腠寒慄。
白話文:
陽白穴位於眉毛上方一寸的位置,正對著瞳孔。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眼睛瞳孔疼痛發癢、遠視模糊不清、夜晚視力昏暗看不見東西、眼球肌肉抽搐、眼睛上方疼痛、頭部和眼睛疼痛、眼睛分泌物增多,以及背部皮膚寒冷發抖等症狀。
3. 承泣二穴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
白話文:
在眼睛下方七分的位置,與瞳孔正下方對齊。這個穴位不能用艾灸。
4. 四白二穴
在目下一寸。灸七壯。主頭痛目眩,目眴淚出,多䁾,內眥赤、痛癢,生白膚翳,目瞤動不息。
白話文:
在眼睛正下方約一寸的位置,可以進行七個艾柱的艾灸。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頭痛、頭暈目眩、眼睛跳動、流眼淚、眼睛多眨、內眼角發紅、疼痛或搔癢、長出白色翳膜、以及眼皮不自主地抽動等症狀。
5. 地倉二穴
俠口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脈微動者是。日灸二七壯,重者七七壯。艾炷如二分,若大,令人口轉喎。如欲治,灸承漿七七壯。忌房事、毒食。主偏風口喎,失音不言,不得飲水漿,食漏落,眼瞤動。
白話文:
地倉穴位於嘴角兩旁約四分(約一公分)的位置,稍微偏下方,可以感覺到有微弱的脈搏跳動的地方就是穴位。每天可以用艾條灸十四壯(輕微症狀)或四十九壯(嚴重症狀)。艾炷的大小約為兩分(約零點六公分),如果艾炷太大,可能會導致嘴巴歪斜更嚴重。如果要治療這種情況,可以再灸承漿穴四十九壯。治療期間要避免性行為和食用有毒性的食物。地倉穴主要治療的疾病有:中風導致的口歪眼斜、失聲無法說話、無法吞嚥水或漿狀食物、吃飯時食物從嘴角掉落、以及眼皮跳動等症狀。
6. 大迎二穴
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灸三壯。主口噤不開,引鼻中,口緩不放,不能言,口失欠,下牙齒痛,惡寒,寒熱頭痛,瘰癧,口喎,數欠氣,風痙口噤,牙疼,頰頷腫,惡寒,風壅面浮腫,目不閉,唇瞤動。
白話文:
在下巴彎曲處前方一寸二分,骨頭凹陷的地方,有動脈跳動。可以灸三壯。主要治療嘴巴緊閉張不開、牽引到鼻子內部、嘴巴鬆弛合不攏、不能說話、嘴巴失去開合功能、下排牙齒疼痛、怕冷、發冷發熱的頭痛、淋巴結腫大、嘴巴歪斜、頻繁打哈欠、因風引起的痙攣導致嘴巴緊閉、牙痛、臉頰與下巴腫脹、怕冷、因風邪壅塞導致臉部浮腫、眼睛無法閉合、嘴唇抽動。
7. 面部第四行三穴
8. 本神二穴
在曲差旁一寸半,髮際;一云:直耳上,入髮際四分。主痛癲疾,嘔吐涎沫,小兒驚癇。
白話文:
本神穴位於曲差穴旁邊一寸半的地方,在髮際邊緣;另一種說法是,在耳朵正上方,進入髮際四分的地方。這個穴位主要治療頭痛、癲癇、嘔吐痰涎沫,以及小兒驚風抽搐。
9. 絲竹空二穴
在眉後,陷中。不灸。
白話文:
絲竹空這兩個穴位,在眉毛的末端後方,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不可以進行艾灸。
10. 瞳子髎二穴
在目外去眥五分(原注:又名太陽,又名前關)。《銅人》云:可灸二壯。西方子曰:不可灸。
白話文:
瞳子髎這個穴道有兩個,它們在眼睛外側,距離眼角五分的地方。(原來的註解說:這個穴道又叫做太陽穴,也叫做前關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這本書說:這個穴道可以灸兩個艾柱。《西方子明堂灸經》這本書說:這個穴道不可以灸。
11. 面部第五行五穴
12. 頭維二穴
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半。不灸。
白話文:
頭維穴有兩個,位置在額頭兩側髮際的角落,距離本神穴旁邊一寸半的地方。這個穴位不適合用艾灸治療。
13. 顴髎二穴
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主目赤黃,口喎僻不能言,及口僻痛,惡風寒,不可以嚼,齒痛惡寒,面赤,眼瞤動不止,䪼腫。
白話文:
顴髎這兩個穴位,位於面部顴骨的下方,下緣凹陷的地方。主要治療眼睛紅腫發黃、嘴巴歪斜無法言語、以及嘴巴歪斜疼痛、怕風怕冷、無法咀嚼、牙齒疼痛怕冷、臉色發紅、眼皮不停跳動、以及臉頰腫脹等症狀。
14. 上關二穴
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原注:又名客主人)。灸三壯。主青盲無所見,耳痛鳴聾,口喎僻不能言,唇吻強,瘛瘲,口沫出,目眩,牙車不開,口噤。
白話文:
上關穴位於耳朵前方,顴骨上緣的地方,張開嘴巴時可以取穴(這個穴位又名客主人)。用艾灸灸三壯。這個穴位主要治療眼睛看不見東西的青盲症,耳朵疼痛、耳鳴、聽力喪失,口歪嘴斜、說不出話,嘴唇和牙關僵硬,抽搐、痙攣,口水直流,頭暈目眩,牙關緊閉,嘴巴張不開等症狀。
15. 下關二穴
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則閉。灸三壯。主耳痛鳴聾,下牙齒痛,齒齲痛,耳有膿汁,口喎。
白話文:
下關這兩個穴位,位於客主人穴(顴髎穴)的下方,在耳朵前方的動脈下方凹陷處。當嘴巴閉合時,這裡會有一個空隙,張開嘴巴時,這個空隙就會消失。可以在這裡施灸三次。主要治療耳朵疼痛、耳鳴、聽力下降、下排牙齒疼痛、蛀牙疼痛、耳朵流膿以及口歪等症狀。
16. 頰車二穴
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灸三壯。主口癖痛,惡風寒,不可以嚼,失喑,牙車疼,頷頰腫,頸強不得回顧。
白話文:
在耳朵下方彎曲的臉頰末端,有個凹陷的地方,那就是頰車穴。這個穴位可以灸三壯。主要可以治療嘴巴歪斜疼痛、怕風怕冷、無法咀嚼食物、失聲、牙關疼痛、臉頰腫脹、脖子僵硬無法回頭。
17. 正人胸膺圖
18. 胸部中央直下七穴
19. 天突
在頸結喉下五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主咳嗽上氣,噎胸中氣,喉內狀如水雞聲,肺癰吐膿血,氣壅不通,喉中熱瘡不得下食,俠舌縫脈青,暴怖氣哽,喉痹咽乾急,咳逆喘暴,及胸背痛,及漏頸痛。
白話文:
在脖子喉結下方五寸的地方,有個凹陷處。這裡是陰維脈和任脈交會的地方。主要可以治療咳嗽、呼吸急促、胸部氣悶、喉嚨裡像水雞叫的聲音、肺癰吐膿血、氣堵不通、喉嚨裡長熱瘡導致無法進食、舌頭兩側脈絡呈現青色、突然受到驚嚇導致氣哽、喉嚨腫痛乾燥急迫、咳嗽氣喘、胸背疼痛,以及頸部淋巴腫痛。
20. 璇璣
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頭取之。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皮滿痛,喉痹咽腫,水漿不下。
白話文:
在天突穴下方一寸的地方,有個凹陷處,就是璇璣穴。要抬頭才能取到這個穴位。這裡是任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可以艾灸五壯。主要治療胸部皮膚脹滿疼痛,喉嚨腫痛,以及水和食物難以下嚥等症狀。
21. 華蓋
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
白話文:
華蓋穴,位於璇璣穴(胸骨上窩正中往下約一寸的位置)下方一寸,在一個凹陷的地方。取穴時,要讓病人仰躺。這個穴位是任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可以用艾灸五壯。主要治療胸部和兩側脅肋脹滿,疼痛牽引到胸腔內部,咳嗽氣逆向上,呼吸急促不能說話等症狀。
22. 紫宮
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胸膺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白話文:
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地方,按壓時會感覺到凹陷處。這個穴位在採取仰躺姿勢時比較好找。紫宮穴是任脈經氣發出的地方。在此穴位施灸五壯(一種艾灸的單位),可以治療胸部及肋骨脹滿不適、胸骨疼痛、吃不下東西、噁心想吐、氣往上衝以及心中煩躁等症狀。
23. 玉堂
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玉英)。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滿不得喘息,膺痛骨疼,嘔逆上氣,煩心。主吐寒痰。
白話文:
在紫宮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地方,有一個凹陷處(又叫做玉英穴)。這裡是任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可以灸五壯。主要治療胸部脹滿導致呼吸不順暢、胸骨疼痛、嘔吐、氣逆上衝、心中煩悶等症狀。也主治吐出寒痰。
24. 膻中
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元兒)。橫直兩乳間。任脈氣之所發。灸七壯至七七壯止。主肺癰,咳嗽上氣,唾膿,不得下食,胸中氣滿如塞。
白話文:
膻中穴,位於玉堂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地方,在兩乳頭之間的中心點凹陷處(這個穴位又叫做元兒)。這個穴位是任脈氣機發出的地方。用艾灸可以灸七壯到四十九壯。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肺癰、咳嗽氣喘、咳吐膿痰、無法正常進食、以及胸中氣悶脹滿的症狀。
25. 中庭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之所發。灸五壯。主胸脅支滿,食飲不下,嘔逆吐食還出。
白話文:
在膻中穴下一寸六分的地方,有一個凹陷處,這個穴位是任脈氣血發出的地方。可以用艾灸五壯來治療。主要可以治療胸部和脅肋脹滿、吃不下東西、想吐、嘔吐後又把食物吐出來等症狀。
26. 胸部第二行六穴
27. 腧府二穴
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咳逆上氣,嘔吐,胸滿不得食。
白話文:
腧府穴有兩個,位置在巨骨穴下方,距離璇璣穴兩旁各二寸的地方,在凹陷處。病人仰躺時取穴。可以艾灸五壯。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嘔吐、胸悶脹滿導致無法進食。
28. 或中二穴
在腧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喘不能食飲,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安席。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腧府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地方,凹陷處。採取仰臥的姿勢來取穴。可以灸五壯。主要治療胸脅脹滿,咳嗽、氣逆、喘息、無法進食飲水,氣往上衝,口水多、唾液多,呼吸急促、心悸,坐立不安。
29. 神藏二穴
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嗽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食。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肚臍中線往下1.6寸(約5公分)的地方,在凹陷處。病人仰躺時取穴。可以用艾灸五壯(一種艾灸的單位)。主要治療胸脅脹滿、咳嗽呼吸困難、想吐、胸悶吃不下飯等症狀。
30. 靈墟二穴
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引胸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食。
白話文:
靈墟穴位於神藏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地方,在凹陷處,病人仰臥時取穴。可以艾灸五個艾柱。主要治療胸脅部脹滿,以致胸部悶痛無法順暢呼吸,以及嘔吐,胸部脹滿吃不下東西等症狀。
31. 神封二穴
在靈墟下一寸六分。灸五壯。主胸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
白話文:
在靈墟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地方,可以艾灸五個艾柱。主要治療胸悶、呼吸困難、咳嗽、乳房腫痛,以及發冷怕冷的症狀。
32. 步郎二穴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鼻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白話文:
此穴位於神封穴下方一寸六分的位置。要讓患者仰臥,然後取穴。可以使用艾灸,灸五壯。此穴主要可以治療胸脅脹滿、鼻子不通導致呼吸困難、氣短喘息,以及手臂無法舉起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