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四 (5)
卷四 (5)
1. 卷八
2. 側人足少陽膽經圖
3. 足少陽膽經十五穴
4. 竅陰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四肢轉筋,癰疽,頭痛,心煩,喉痹,舌強,口乾,肘不可舉,卒聾不聞人語。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腳的小趾頭旁邊第二個趾頭的末端,距離指甲邊緣像韭菜葉那麼寬的地方。用艾灸灸三次。主要治療肋骨疼痛、咳嗽氣喘到無法呼吸、手腳發熱煩躁、不出汗、四肢抽筋、癰瘡、頭痛、心煩、咽喉腫痛、舌頭僵硬、口乾舌燥、手肘無法抬舉、突然耳聾聽不到人說話。
5. 俠谿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二歧骨間本節前陷中。灸三壯。主胸脅支滿,寒熱汗不出,目外眥赤,目眩,頰頷腫,耳聾;胸中痛,不可轉側,痛無常處;目系急,目下腫,眥痛,逆寒泣出,目癢,頷痛,引耳嘈嘈無所聞;瘧,足痛,腋下腫,馬刀瘻,婦人小腹堅痛,月水不通,乳腫潰,胸中寒如風狀,頭眩,兩頰痛。
白話文:
在腳小趾和第二趾之間的縫隙,大約在趾骨交界處前方凹陷的地方。可以用艾灸三壯。主要治療胸腔兩側脹滿、發冷發熱不出汗、眼外角發紅、頭暈眼花、臉頰下巴腫脹、耳聾;胸口疼痛,無法轉動身體,痛的部位不固定;眼睛周圍肌肉緊繃、眼下腫脹、眼角疼痛、發冷流淚、眼睛癢、下巴疼痛,牽引耳朵嗡嗡作響聽不清楚;瘧疾、腳痛、腋下腫脹、頸部淋巴結核、婦女小腹堅硬疼痛、月經不來、乳房腫脹潰爛、胸中感覺寒冷像有風吹一樣、頭暈、兩頰疼痛。
6. 地五會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本節間陷中,去俠谿一寸。不灸。
白話文:
在腳小趾和第二趾的根部關節之間的凹陷處,距離俠谿穴一寸的地方。這個穴位不可以做灸。
7. 臨泣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本節後間陷中,去俠谿一寸五分。灸三壯。主胸中滿,缺盆中、腋下腫,馬刀瘍瘻,善齧頰,天牖中腫,淫濼,胻酸,目眩,枕骨、頷厭、懸顱痛,灑淅振寒;婦人月事不利,季脅支滿,乳癰;心痛,周痹,痛無常處,氣喘不能行;痎瘧,瘧日西發;大風目痛,髀中痛,不得行,足外使痛,身痹,洗淅振寒;小兒驚癇,反視。
白話文:
在腳的小趾和次趾交接處的後方,骨頭交接處的凹陷中,距離俠谿穴一寸五分的地方。可以針灸三次。主要治療胸悶、鎖骨窩和腋下腫脹、淋巴結核潰瘍、容易咬臉頰、天牖穴附近的腫脹、陰部濕疹、小腿痠痛、頭暈、後腦勺、頷厭穴、懸顱穴的疼痛、發冷顫抖;婦女月經不順、脅肋脹滿、乳房膿腫;心痛、全身到處遊走的疼痛、氣喘不能走路;瘧疾、瘧疾每天傍晚發作;大風病引起的眼睛痛、大腿內側疼痛、不能走路、腳外側疼痛、身體麻木、發冷顫抖;小兒驚厥、眼球上翻。
8. 丘墟二穴
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胸脅滿痛不得息,久瘧振寒,腋下痛,痿厥,坐不能起,髀樞中痛,目生翳膜,腿胻酸轉筋,卒疝、小腹堅,寒熱頸腫,瘧振寒,腕不收,目不明。
白話文:
丘墟穴有兩個,位置在腳踝外側下方,腳踝骨往前突出的凹陷處,距離足臨泣穴三寸。可以用艾灸三壯。主要治療胸部和脅肋脹滿疼痛,呼吸困難,長期瘧疾引起的寒顫,腋下疼痛,肢體痿軟無力,昏厥,坐著無法站立,髖關節疼痛,眼睛長出翳膜(眼疾),大腿和小腿痠痛抽筋,突然發作的疝氣、小腹脹硬,發冷發熱,頸部腫脹,瘧疾寒顫,手腕無力,眼睛看不清楚。
9. 跗陽二穴
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原注:灸三壯)。主痿厥風痹,頭重痛,腨外廉骨痛,四肢不舉,瘛瘲,風痹不仁,時有寒熱。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突起(外踝)往上三寸的地方,在足太陽膀胱經的前方,足少陽膽經的後方,兩條筋與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原本的註解是:可以灸三壯)。主要治療肌肉無力、昏厥、風濕麻痺、頭部沉重疼痛、小腿外側骨頭疼痛、四肢舉不起來、抽搐、風濕麻痺導致的感覺遲鈍、以及時常感到忽冷忽熱的症狀。
10. 懸鐘二穴
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灸五壯。(原注:又名絕骨)。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膝胻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起,五淋,濕痹,流腫,筋急,瘛瘲,脛痛,小兒腹滿,不能食飲,四肢不舉,風勞身重。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突起上方三寸,能摸到動脈跳動的地方,有兩個穴位,在此處施灸五個艾炷。(這個穴位又叫做絕骨穴)。主要可以治療心腹脹滿、胃裡有熱感、沒有食慾、膝蓋和小腿疼痛、筋脈抽筋、腳掌無法彎曲提起、坐著無法站立、各種淋症、濕痹、身體局部腫脹、筋脈緊繃、抽搐、小腿疼痛、小孩子肚子脹滿、無法吃喝、四肢無力抬舉、風勞病導致身體沉重。
11. 陽輔二穴
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灸三壯。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重,筋痛,諸節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瘻馬刀,喉痹,膝胻酸,風痹不仁,腰痛不可以顧,腰痛如錐居其中,腫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諸節痛,寒熱脅痛。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突起往上四寸的地方,小腿骨(腓骨)前方,腓骨頭的末端,約略在往前三分的位置,距離丘墟穴七寸的地方。可以艾灸三次。
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腰部感覺鬆軟無力,好像坐在水中一樣;膝蓋以下皮膚感覺沉重;筋骨疼痛;全身各關節都疼痛,而且痛的地方不固定;腋下腫脹;瘰癧(淋巴結核,俗稱馬刀瘡);喉嚨腫痛;膝蓋和小腿痠痛;風濕麻痺不仁;腰痛到無法轉頭;腰痛像錐子刺在裡面一樣;腫痛到不能咳嗽,一咳嗽就會筋攣抽搐;全身關節疼痛;發冷發熱和脅肋疼痛。
12. 光明二穴
在足外踝上五寸。灸五壯。主身解寒,淫濼胻酸,不能久立,與陽輔治病同法;熱病汗不出,卒狂;虛則痿痹,坐不能起,實則足胻熱,膝痛,身體不仁,善齧頰,腹足清,寒熱,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突起往上約五寸的地方,是光明穴。用艾草灸五個單位,可以治療身體發冷、小腿痠痛、無法久站等問題。它和陽輔穴的治療效果類似。如果發燒卻不出汗、突然發狂,也可以用這個穴位。虛弱的人可能會出現痿軟麻痺,坐著無法站起來;體質壯實的人則可能會出現小腿發熱、膝蓋疼痛、身體感覺麻木、喜歡咬臉頰肉、腹部和腳部冰冷、忽冷忽熱、膝蓋疼痛小腿發熱無法行走、手腳發育不勻稱等症狀。
13. 外丘二穴
在足外踝上六寸。可灸三壯。主膚痛痿痹,胸脅脹滿,頸項痛,惡風寒,癲疾。
白話文:
外丘穴有兩個,位置在腳踝外側凸起往上六寸的地方。可以用艾草燒灼來治療,每次燒三壯(壯為艾灸單位)。主要治療皮膚疼痛、肢體痿弱麻木、胸部和脅肋脹滿、頸部疼痛、怕風怕冷、以及癲癇等疾病。
14. 陽交二穴
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屬足三陽肉分之間(原注:又名別陽)。主寒厥,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痹,膝胻不收,寒熱。
白話文:
陽交這個穴位,位於腳踝外側向上七寸的位置,它斜向分佈在足部三條陽經的肌肉之間(又名別陽)。主要治療寒性厥逆、癲癇狂躁、喉嚨腫痛、胸部脹滿、臉部腫脹、寒性痺痛、膝蓋和小腿無力、以及發冷發熱等症狀。
15. 陽陵泉二穴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銅人》云在外踝上七寸。又以蹲坐取之。日可灸七壯至七七壯。主膝伸不能屈,冷痹,腳下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頭痛,寒熱,口苦,嗌中介介,頭面腫,胸脅柱滿,心中怵惕恐如人捕。
白話文: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處。《銅人針灸經》記載此穴在外踝骨上方七寸的位置。另外也可以用蹲坐的姿勢來找這個穴位。每天可以用艾灸灸七壯到四十九壯。主治膝蓋伸直不能彎曲、寒冷麻木、腳底感覺遲鈍、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頭痛、忽冷忽熱、口苦、喉嚨有異物感、頭面腫脹、胸脅脹滿、心中恐懼不安,好像有人要抓捕一樣。
16. 陽關二穴
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不可灸。
白話文:
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的位置,也就是在犢鼻穴外側的凹陷處。這個穴位不可以進行灸療。
17. 中瀆二穴
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不可灸。
白話文:
在股骨外側,膝蓋上方五寸處,肌肉分界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不可以施灸。
18. 環跳二穴
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灸五十壯。主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側。治胸脅痛無常處,腰脅相引急痛,髀樞中痛不可舉,脛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髀不仁。
白話文:
環跳穴有兩個,位置在髖關節的凹陷處。要取穴時,讓病人側躺,下面那隻腳伸直,上面那隻腳彎曲。這個穴位可以艾灸五十壯。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風疹、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腰部和髖部疼痛、無法翻身。還能治療胸脅疼痛位置不固定、腰脅互相牽引的劇烈疼痛、髖關節凹陷處疼痛到無法抬舉、小腿疼痛無法彎曲伸直、小腿麻木失去知覺、大腿麻木失去知覺等症狀。
19. 側人足厥陰肝經圖
20. 足厥陰肝經十一穴
21. 大訓二穴
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灸三壯。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跳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脹滿,少腹痛,中熱,喜寐,屍厥,狀如死,婦人血崩不止,目不欲視,大息,五淋,不得尿,噦噫。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腳大拇趾的末端,距離指甲邊緣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以及三根細毛的中間。可以用艾灸三壯(艾絨製成的圓錐體,點燃後置於穴位上施灸,每個圓錐體稱為一壯)。
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疝氣、小便頻繁、遺尿、陰莖頭疼痛、心痛、多汗、陰部抽動上入腹部、陰囊一側腫大、腹部肚臍周圍疼痛、心情鬱悶不快樂、如果左邊生病就取右邊穴位,右邊生病就取左邊穴位來治療;還能治療腹部脹滿、小腹疼痛、身體發熱、嗜睡、昏厥,昏厥時像死亡一般、婦女血崩不止、眼睛不想看東西、頻繁嘆氣、五種淋病、無法排尿、打嗝等症狀。
22. 行間二穴
在足大趾間,動脈應手陷中。灸三壯。主溺難,白濁,寒疝,少腹腫;咳逆嘔血,腰痛不可俯仰,腹中脹,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口喎,四肢逆冷,嗌乾、煩渴,瞑不欲視,目中淚出,大息,癲疾,短氣;癃閉,莖中痛,面色蒼蒼黑,短氣,嘔血,胸背痛,心痛數驚,心悲不樂;婦人月事不利,見赤白而有身反敗;陰寒振寒,溲白,尿難、痛。
白話文:
位於腳的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的縫隙,可以摸到動脈跳動的凹陷處。在這裡灸三壯。主要治療小便困難、精液混濁、寒疝、小腹腫脹;咳嗽氣逆、吐血、腰痛到無法彎腰或後仰、腹脹、心痛到臉色蒼白像快死掉一樣,整天都無法順暢呼吸、嘴歪斜、四肢冰冷、喉嚨乾燥、煩躁口渴、眼睛緊閉不想看東西、眼睛流淚、不停嘆氣、癲癇、呼吸短促;小便不通、陰莖疼痛、臉色蒼白發黑、呼吸短促、吐血、胸背疼痛、心痛頻繁驚嚇、心情悲傷不快樂;婦女月經不順、有懷孕卻反而出現赤白帶下,導致身體虛弱;陰部寒冷發抖、小便白色、小便困難且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