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八 (2)
卷八 (2)
1. 太衝二穴
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陷中。灸三壯。主腰引少腹痛,小便不利,狀如淋,㿉疝,少腹腫,溏泄,遺溺,陰痛,面蒼色,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發寒,嗌乾,肘腫,內踝前痛,淫濼胻酸,腋下腫,馬刀瘻,唇腫,善渴,喉中鳴,不得尿,陰上痛,溏泄,泄血,面陳黑。
白話文:
在腳的大拇指關節後面二寸,或一寸半的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腰痛、下腹痛、小便不利、淋病、疝氣、小腹腫脹、消化不良、遺尿、陰部疼痛、臉色蒼白、胸脅滿悶、腳部寒冷、排便困難、吐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疝氣、嘔吐、發冷、咽喉乾燥、肘部腫脹、內踝前部疼痛、陰囊痠痛、腋下腫脹、膿腫、脣腫、口渴、喉中鳴叫、排不出尿、陰部疼痛、消化不良、便中帶血、臉色黑而粗糙。
2. 中封二穴
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中,伸足乃得之。灸三壯。主痎瘧,色蒼蒼,振寒,少腹腫,食怏怏繞臍痛,足逆冷,不嗜食,身體不仁,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熱,小腹痛,振寒,溲白,尿難、痛;嗌乾善渴,身黃,有微熱、少氣,身重濕;內踝前痛,膝腫,痿厥,身體不仁,㿗疝,癃,暴痛,痿厥,咽遍腫,不可以咽。
白話文:
在內踝骨前一寸的位置,讓腳掌背起來取穴,足掌會有陷下去的地方,伸直腳部才能得到此穴。灸三壯。主治瘧疾、臉色蒼白、戰慄惡寒、小腹腫脹、腹部脹痛、足背冷逆、不思飲食、肢體麻木、疝氣引發的腰痛、或身微熱伴小腹痛、戰慄惡寒、小便清白但排尿困難疼痛。咽喉乾澀口渴、全身發黃、有微燒、少氣、身體重、濕氣重。內踝骨前疼痛、膝蓋腫脹、抽筋麻木、身體不適、陰囊疝氣、小便不通、小便突然疼痛、抽筋麻木、咽喉腫脹到無法吞嚥。
3. 蠡溝二穴
在足內踝上五寸。灸三壯。主卒疝,少腹腫,時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腹中痛,悒悒不利,咽中悶,如有息肉狀,背拘急不可俯仰,女子赤白淫下,時多時少,暴腹痛刺。
白話文:
在腳內踝往上五寸處。灸三壯。主治突然發生的疝氣,小腹腫脹,時常小腹劇烈疼痛,小便不通,好像阻塞了一樣,經常打嗝,恐懼不安,氣短呼吸困難,腹中疼痛,憂鬱不暢快,喉嚨堵塞,好像有息肉一樣,背部僵硬無法俯仰,女子白帶過多,時多時少,突然腹痛刺痛。
4. 中都二穴
在內踝上七寸胻骨中,與少陰相直(原注:又名中郄。)灸五壯。主腸澼,㿉疝,少腹痛,婦人崩中,因惡露不絕,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
白話文:
在內踝上方,距離內踝七寸的位置,脛骨中間,與足少陰腎經的經脈相直線的地方(又名中郄穴)。在此處灸五壯。主治腸鳴、泄瀉,疝氣,少腹疼痛,婦女崩漏,因惡露不斷,足下發熱,小腿發冷,不能長時間站立,濕痹不能行走。
5. 膝關二穴
在犢鼻下二寸陷中。灸五壯。主風痹,膝內痛引臏,不可屈伸。喉咽中痛。
白話文:
在膝蓋下方兩寸的凹陷處。適合用艾灸治療,灸五次。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膝蓋內部疼痛,影響膑骨,不能正常屈伸。也能治療咽喉疼痛。
6. 曲泉二穴
在膝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灸三壯。又云正膝屈內外兩筋間宛宛中。又云:在膝曲橫文頭。主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浸,股內、少腹腫,陰挺出,丈夫㿉疝,陰頭痛,小便難,腹脅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即身熱,目眩痛,汗不出,目䀮䀮,膝痛筋攣,不可屈伸,發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頭風,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利膿血,陰腫,胻痛。
白話文:
它位於膝蓋骨下方,大筋之上,小筋下方,屈膝時才能發現。灸三壯。又有人說它位於膝蓋正中,屈膝時內外兩筋間中央凹陷處。也有人說它位於膝蓋彎曲處的橫紋最高點。它主要治療婦女血瘕,按壓時有如浸泡在熱水中的感覺,股內側、少腹腫脹,陰部突出,男性疝氣,陰部疼痛,小便困難,腹脅脹滿,排尿閉塞不通暢,呼吸急促,腹瀉,四肢無法舉起,身體發熱,頭暈疼痛,汗不出,眼睛昏花,膝蓋疼痛,肌肉痙攣,無法屈伸,發狂,流鼻血、喘息,少腹疼痛,蔓延到喉嚨和咽喉,頭痛,勞累、遺精,全身極度疼痛,腹水,大便帶膿血,陰部腫脹,臀部疼痛。
7. 陰包二穴
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灸三壯。主腰尻引少腹痛,遺溺不禁。
白話文:
在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條肌肉之間。適合用艾灸治療三次。主治腰臀部連帶下腹部疼痛,以及尿失禁的症狀。
8. 五里二穴
在氣衝下三寸,陰股中動脈。灸五壯。主腸中滿,熱閉,不得溺。主四肢不得動搖。
白話文:
在氣海穴下方三寸處,位於大腿內側的動脈上。在此處施灸五次。主治腸道壅塞、熱邪閉阻、無法排尿。也主治四肢無法活動自如。
9. 陰廉二穴
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中。灸三壯。主婦人絕產若未經生產者,灸三壯即有子。
白話文:
在臍下兩寸的動脈位置施灸三壯。適用於婦女不孕或未生育者,施灸三壯後可以懷孕。
10. 湧泉二穴
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又云:在腳心大拇指下大筋。灸三壯。主腰痛,大便難,心中結熱,風疹,風癇,心痛,不嗜食,婦人無子,短氣,咳嗽,身熱,喉痹,胸脅滿,目眩,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五趾端盡痛,足不得履地,風人腹中痛,喉痹哽噎,寒熱,咽中痛,不可食。
白話文:
在腳掌凹陷的地方,彎曲腳趾,用力屈曲。又說:在大拇趾下的大筋上。施灸三壯。主治腰痛,大便困難,心中鬱熱,風疹,癲癇,心痛,沒有食慾,婦人不能生育,氣短,咳嗽,發熱,喉嚨腫痛,胸脅脹滿,頭暈目眩,男人像中蠱一樣,女人像懷孕一樣,五個腳趾尖端都痛,不能走路,風寒入侵腹中疼痛,喉部腫痛阻塞,寒熱交替,咽喉疼痛,無法進食。
11. 然谷二穴
在足內踝前,起骨下陷中。灸三壯。主咽內腫,心恐懼,如人將捕,涎出,喘呼少氣;足跗腫,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脹,上搶胸脅,咳唾血,喉痹;淋瀝,女子不孕,男子精溢,胻痠不能久立,一足寒,一足熱;舌縱,煩滿,消渴,初生兒臍風,口噤;痿厥,洞泄,胸中寒,脈代,時不至;溫瘧,汗出,陰上縮,嗌內腫,氣走咽喉而不能言,舌下腫難言,舌縱涎出,不嗜食。
白話文:
在足內踝骨的前下方,有個陷下去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咽喉內腫脹、心臟恐懼、彷彿有人要捕捉自己、流口水、呼吸急促感到窒息;足跗腫脹,無法行走;寒疝病,小腹脹滿,往上撐到胸脅部位、咳嗽咳出帶血的痰、喉嚨疼痛;淋病、女子不孕、男子精液溢出、大腿根部痠痛站立不久、一側足部寒冷、另一側足部燥熱;舌頭肥大、煩躁胸悶、消渴病(糖尿病)、初生兒臍風、口部不能張開;虛弱麻痺、洞瀉(腹瀉)、胸口中寒、脈搏時有時無,中溫瘧疾、汗出、陰囊上縮、咽喉內腫脹、氣體在咽喉內運行無法言語、舌頭下方腫脹難以言語、舌頭肥大流口水、飲食減少。
12. 太谿二穴
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灸三壯。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其心,手足寒至節,喘息者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寒疝,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弱黃,消癉,大便難,咽腫、唾血,痃癖,寒熱咳嗽,不嗜食,腹脅痛,瘦弱,手足逆冷,大疝,瘕積聚與陰相通。及足清不仁,熱病多汗,黃疸,多熱少寒,腹中腫脹。
白話文:
在腳的內踝後面的跟骨上,有一個動脈陷在其中。在這裡灸三壯,可以治療長期的瘧疾、咳嗽逆亂、心痛,就像錐子刺在心臟一樣,手腳寒冷到關節,喘息的人會死;嘔吐,嘴裡像有膠水,經常打嗝,寒疝,熱病不發汗,昏昏沉沉愛睡覺,身體虛弱發黃,消瘦枯竭,大便困難,咽喉腫痛、吐血,痃癖,寒熱咳嗽,不愛吃東西,腹脅疼痛,瘦弱,手腳逆冷,大疝,瘕積聚與陰相通。以及足清不仁,熱病多汗,黃疸,多熱少寒,腹中腫脹。
13. 大鐘二穴
在足跟後沖中。灸三壯。主實則小便淋閉,洒洒腰脊強痛,大便秘澀,嗜臥,口中熱;虛則嘔逆、多寒,欲閉戶而處,少氣不足,胸脹喘息,舌乾,咽中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中鳴,咳嗽血;腹滿,便難,多寒少熱。
白話文:
在腳後跟的後面、跟骨之下,這穴道被刺穿後疼痛蔓延到穴向的後面。灸三壯。主治實證則小便不利閉塞,腰脊痠痛,大便乾澀,嗜睡,口內乾燥發熱;虛證則嘔吐、反胃、怕冷,喜歡閉門靜居,呼吸微弱,胸悶氣喘,舌頭乾燥,咽喉部有食物哽住下不去,容易受驚嚇恐懼不開心,喉嚨裡有鳴叫聲,咳嗽帶血;腹部脹滿,大便不通,怕冷少熱。
14. 水泉二穴
在太谿下一寸,在內踝下。灸五壯。主月事不來,來即多,心下悶痛,目䀮䀮不能遠視,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
白話文: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足踝骨內側後方,當太谿穴下1寸,用艾灸灸五壯。主治月經不來,來了又多,心下悶痛,眼睛昏蒙不能遠視,陰蒂外露,小便淋漓,腹痛。
15. 照海二穴
在足內踝下。灸三壯。主嗌乾,四肢懈怠墮,善悲不樂,久瘧,卒疝,少腹痛,嘔吐,嗜臥,大風偏枯,半身不遂,女子淋瀝,陰挺出;陰暴起疝,少腹熱而偏痛,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不明。
白話文:
位於內腳踝下方。灸壯三壯,主治咽喉乾燥,四肢懈怠無力且全身下垂,個性憂鬱不快樂,久治不癒的瘧疾,突然發作的疝氣,小腹疼痛,嘔吐,嗜睡,嚴重的半身不遂,婦女淋漓不止,陰蒂挺出;陰部突然起疝氣,小腹發熱而且單邊疼痛,嚴重的半身不遂,渾渾噩噩,不知道疼痛,視力模糊。
16. 復溜二穴
在足內踝上二寸陷中。灸五壯(原注:又名昌陽、伏白)。主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視不明,口舌乾,涎自出;足痿不能履,胻痠不自溫;腹中雷鳴,腹脹如鼓,四肢腫,十水病,溺青、赤、黃、白、黑,青取井,赤取滎,黃取腧,白取經,黑取合;血痔,泄後重,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熱,汗注不止;腳後廉急,不可前卻,足跗上痛,風逆,四肢廢。
白話文:
在腳內踝上兩寸的凹陷處。灸五壯(原注:又名「昌陽」、「伏白」)。 主治腰脊內部疼痛,不能俯仰起坐;眼睛昏花視力不明,口舌乾燥,涎液自行流出;腳麻痹不能行走,小腿痠痛不能自我溫暖;腹部雷鳴,腹脹如鼓,四肢浮腫,十種水病,尿液青、赤、黃、白、黑,青色取井穴,赤色取滎穴,黃色取腧穴,白色取經穴,黑色取合穴;血痔,泄瀉後肛門墜脹疼痛,五淋,小便如散火,骨頭忽冷忽熱,汗珠不斷流出;腳後側的肌肉緊繃,不能向前走動,腳背上疼痛,風逆,四肢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