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喉科枕秘》~
1. 卷一
2. 治喉秘法
夫喉咽之症。用藥須知緩急。行針貴識頭尾。如牙關緊急。通關散可施。風毒痰壅。追風散當用。三黃涼膈。有消痰降火之效。二陳荊芥。有豁痰驅風之功。潰爛必須內托。收成全賴生肌。麻藥用於未針之前。秘藥用於既針之後。箍藥敷之紅腫散。水藥服後郁痰行。洗藥去舊生新。
熏藥伐邪存正。吹藥施於痛時。刀針用於腫處。雙單蛾生於咽門。而圓小無膿。吹本行針。有膿挑破自愈。可服涼膈等湯。喉疔花疔。形似靴疔而差長。上麻藥而鉤住刀割。用鐵烙而吹秘止痛。內托自消。紅色可治。黑色難療。癰之雙單。耳下腮邊或腫。治同乳蛾。潰服內托。
雀舌左右形小而尖。喉中舌底有痰。治類喉疔。只服三黃。鈿舌蓮花。靠舌根而起中。不可用針。纏舌喉風。口噤舌卷腫大。三黃涼膈不可緩。緩則難痊。蛾之雙單並死活。日久脹大。作痛無時。用刀細割一層。搽爛藥於其中。切勿吞下。須吐出。吹秘一月。方見其功。用烙烙之。
三黃可服。至若走馬牙疳。喉疳口疳結毒。牙齦紫腫。臭穢不堪。必吹本秘。生肌在用。午後年干漱口。臉腫頭搖。咽乾音啞。身熱唇穿。落牙無血。俱為不治。服土茯苓末。自有奇能。喉單似蛾尖而小。宛若牛乳之狀。氣單似梅核而小。用其四十九針。回食單。即甸氣。生蒂疔兩旁。
紅起當中名梅核。吐不出而吞不入。梅核用針。甸氣用三黃十八。兼用二陳四七成功。重舌舌上生。可刺金津玉液。蒂疔腫後號懸疔。吹秘勿針。藥服三黃與犀地。死舌名木舌。堅硬不能舒。咂舌癰。生喉中。能令舌短難語。有痰先用追風。癰頭必須剔破。初服三黃。久宜內托。
白紅紫色猶堪治。黑色腫時魂魄離。兜腮癰。生腮下。外敷金箍散。內服十八方。膿從口出易治。膿從腮出難痊。膿生火針刺。肉爛秘生肌。螓舌有心。黑宜挑去。更服三黃涼膈。間用秘本吹之。收功仍用生肌。飛瘍立時而起。喉痹頃刻而治。此必先探吐。本吹刀刺何傷。鎖喉風。
牙關緊急。手足登開。先刺四穴。以辨生死。次浴手足。以開脾胃。或刀或針。血去腫消為上策。纏喉風。眼白麵紫。項腫不言。勢如角弓反張。命在須臾而難保。探痰刺血病根除。喉球相牽似綿。可服益氣疏風。再用麝香調服。兼吹本秘追風。骨槽風如口噤者。治之先吐風痰。
垂下五分灸七壯。清陽散火療之愈。舌下痰癰刺青筋。膠涎隨出如蛋清。加味二陳湯。清熱如聖散。用之皆靈。喉中有瘜肉。壅塞相重疊。枸橘湯、雄黃末。飲搽最妙。出汗生癰。腫黑生癰。左右陰瘡。三般無異。金箍散。十八方。敷之服之相當。氣癰喉痹。酒毒喉痹。二者同塗。
金鎖匙。三黃散。吹飲即愈。大抵吹藥本下過。刀針秘復吹。余腫不消用均末。刀口難完上生肌。喉中氣味人中白。追取風痰金鎖匙。水藥時含口。冰梅頻咽津。抑火三黃涼膈散。消腫須知十八味。內托千金散。化痰二陳湯。虛火血虧從四物。陽虛氣弱四君當。惡寒須解表。
便秘必疏通。此是喉科真要訣。學者必得盡心功。
白話文:
治療喉嚨疾病的方法,用藥需要知道緩急輕重,下針要懂得頭尾。如果牙關緊閉,可以用通關散。風邪引起的痰堵塞,應該用追風散。三黃涼膈散有消除痰火的功效,二陳湯加荊芥有化痰驅風的作用。喉嚨潰爛必須用內托藥物,收口要靠生肌藥。麻醉藥用在下針之前,秘方用在下針之後。用箍藥外敷可以消散紅腫,服用湯藥可以使淤積的痰液排出。清洗藥物可以去除舊的組織,促進新組織生長。
熏藥可以祛除邪氣,保存正氣。吹藥用在疼痛的時候。刀針用在腫脹的地方。雙蛾單蛾長在咽喉入口處,呈現圓形小點沒有膿,要先吹藥再下針,如果有膿就挑破它,自然會痊癒,可以服用涼膈等湯劑。喉疔、花疔,形狀像靴疔但稍微長一些,先用麻藥再用鉤子勾住用刀割開,用燒紅的鐵器烙一下再吹上止痛的秘方,可以用內托藥物讓它自然消退,紅色的容易治療,黑色的難以治癒。癰疽不論單發或雙發,腫在耳朵下方或腮邊,治療方法和乳蛾一樣,潰爛後服用內托藥物。
雀舌形狀小而尖,長在左右兩邊,喉嚨深處或舌底有痰,治療方法和喉疔相似,只需要服用三黃藥。鈿舌、蓮花舌,長在舌根位置,不可以用針刺。纏舌喉風,會口噤、舌頭捲曲腫大,三黃涼膈散不能延誤,延誤就難以痊癒。蛾不論單發或雙發,有死活之分,日子久了腫大,不定時疼痛,用刀細割一層,在其中塗抹腐爛藥,千萬不要吞下,必須吐出來。吹秘方一個月才能見效。可以用燒紅的鐵器烙。
三黃藥可以服用。至於走馬牙疳,喉疳、口疳結成毒素,牙齦發紫腫脹,發出臭味,必須吹上秘方,再用生肌藥。下午時用鹽水漱口,臉腫頭搖,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發燒嘴唇潰爛,牙齒脫落沒有出血,這些都是不治之症。服用土茯苓末,會有奇效。喉單形狀像蛾一樣尖而小,像牛乳的樣子。氣單像梅核一樣小,用四十九針治療。回食單,也就是甸氣,長在蒂疔兩旁。
紅色腫起在中間,叫做梅核,吐不出也吞不下。梅核用針刺,甸氣用三黃十八方,兼用二陳四七方可以成功。重舌長在舌頭上,可以針刺金津玉液穴。蒂疔腫大後稱為懸疔,吹秘方不要針刺,用三黃藥和犀地湯。死舌又叫木舌,堅硬不能伸展。咂舌癰,長在喉嚨中,會使舌頭變短難以說話。有痰先用追風藥,癰頭必須挑破,開始服用三黃藥,久了要用內托藥物。
白色、紅色、紫色還可以治療,黑色腫脹就難以救治了。兜腮癰,長在腮下,外敷金箍散,內服十八方,膿從口中排出容易治療,膿從腮部排出難以痊癒。膿瘡用火針刺,肉爛了用秘方生肌藥。螓舌有心,黑色的要挑掉,再服用三黃涼膈散,間歇用秘方吹,收尾用生肌藥。飛瘍會突然發病,喉痹立刻就能治療,一定要先探吐,吹藥、刀刺沒有傷害。鎖喉風,
牙關緊急,手腳亂動,先刺四穴判斷生死,然後洗手腳打開脾胃,用刀或針,出血消腫是上策。纏喉風,眼白、臉色發紫,脖子腫脹不能說話,身體像弓一樣反張,生命危在旦夕。探痰刺血可以去除病根。喉球相連像棉花,可以服用益氣疏風的藥,再用麝香調服,兼吹秘方追風藥。骨槽風如果口噤,先要吐出風痰。
向下五分處艾灸七壯,可以清散陽火。舌下痰癰刺破青筋,膠狀痰液就會像蛋清一樣流出。加味二陳湯,清熱效果像聖藥一樣,使用都很靈驗。喉嚨裡有息肉,阻塞重疊,用枸橘湯和雄黃末,飲用或塗抹最好。出汗生癰,腫脹發黑生癰,左右陰瘡,三種情況沒有區別,金箍散和十八方,外敷內服都適合。氣癰喉痹,酒毒喉痹,兩種情況可以一起塗抹。
金鎖匙,三黃散,吹入或飲用就能痊癒。大抵來說,吹藥要先吹,然後刀刺,用秘方再吹。剩下的腫脹不消退用均末,刀口難以癒合要用生肌藥。喉嚨裡的氣味,用人中白,追取風痰,要用金鎖匙。時常用藥水含在口中,冰梅經常咽津液,抑制火氣用三黃涼膈散。消腫要知道十八味藥,內托藥用千金散,化痰藥用二陳湯,虛火血虧用四物湯,陽虛氣弱用四君子湯。惡寒要解表,
便秘要疏通。這些是喉科真正的要訣,學習的人一定要盡心盡力。
3. 治喉要訣
一針手足辨陰陽。鮮血迸流命自長。若是些些黃白水。預知旦夕見危亡。
二從耳下頸腮中。慢說麻絲細刮紅。方用眉刀患處割。鮮血多者不為凶。
三針舌下小青筋。血出鮮紅病體輕。黑腐成條絡是死。胸中結熱把痰清。
四般惡症曰懸癰。重齶纏喉並鎖風。熱積風痰胸膈結。三黃行下自疏通。
五內虛邪火上行。欲教分散須施針。少商曲池頰車穴。男左女右辨分明。
六用追風散取痰。痰如清水不多湲。連吹本秘寬胸結。涼膈追風及早啖。
七從頭尾可行針。切忌中間根上行。鮮血多來休慮遠。黑而少者不長生。
八刀割患要深知。麻藥先從患處吹。撐口中間勾搭住。連施刀法莫狐疑。
九行烙鐵要除根。炭火桐油一處焚。只待燒紅方細烙。連將秘藥上安寧。
十全灸法在風池。五壯原來甚得宜。再把頰車加幾壯。少商灸罷曲池隨。
白話文:
治療喉嚨的要訣
一、 用針刺手腳來分辨陰陽。如果刺出血來是鮮紅的,就表示病情好轉。如果流出的是少量的黃白色液體,就預示著病人可能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
二、 從耳朵下方到脖子和腮幫子這裡,不要輕易就用麻線刮擦到發紅。應該用眉刀在患處割開,如果流出的血是鮮紅的,就不用擔心。
三、 用針刺舌頭下的小青筋,如果流出的血是鮮紅色的,病情就會減輕。如果流出的血是黑色或腐敗的條狀,就表示病情危險。同時要清理胸中的熱氣,化解痰液。
四、 有四種嚴重的喉嚨疾病,分別是懸癰、重齶、纏喉和鎖風。這些疾病是因為熱氣和風痰積聚在胸腔,導致胸膈堵塞。應該用三黃藥來疏通,讓積聚的熱氣和痰液排出。
五、 如果是體內虛火上炎,要用針刺來幫助疏散。可以針刺少商、曲池和頰車穴。男性要針刺左側穴位,女性要針刺右側穴位。
六、 用追風散來化痰,如果痰像清水一樣不多,就要連續吹服秘方,來寬解胸部的鬱結。同時要盡早服用涼膈和追風藥。
七、 針刺可以從頭部或尾部開始,但切記不要從中間根部下針。如果刺出血是鮮紅色的,就不用擔心病情惡化;如果出血少且顏色發黑,就表示病情不好。
八、 用刀割開患處時要仔細,先用麻藥吹在患處。用工具撐開嘴巴,將患處勾住,然後用刀割開,不要猶豫。
九、 用燒紅的烙鐵來去除病根,要將木炭和桐油一起點燃。等烙鐵燒紅後,再小心地烙在患處,然後敷上秘製藥膏,就能讓病情穩定下來。
十、 用艾灸來治療,在風池穴灸五壯(五個艾柱)最合適。然後再在頰車穴灸幾壯,接著在少商穴灸,最後再灸曲池穴。
4. 臨症二十法
凡咽喉無病。其色淡紅而白。不高不腫。一有患處。必紫而腫。試病之法。或癰、或痹、或蛾。認不真。只吹本於外腫處。下刀針。次吹秘。無有不效。如不腫。只外痛。乃風熱太甚。先宜疏泄。後用清化。若喉痹。不須下刀針。吹本秘。服三黃湯三四劑自愈。
一、蒂疔在喉中。為人之主。用刀用針用烙。切不可犯之。犯之必死。
一、重齶。自上齶腫起至舌。風熱過甚。早治可生。遲則湯藥難進。
一、懸疔即蒂疔。腫起垂下。懸塞喉中。刀針難施。
一、蘊積熱毒。喉中有大小諸瘡。謂之珍珠毒。口乾起稠痰。辛苦或作痛。吞吐不利。吹本秘挑破出血。服學士湯。
一、針之法。先捺倒舌。針靠撩舌根輕輕一挑即出。切不可慢。恐病人低頭吐痰血誤事。遠遠刺去。須防蒂疔。
一、烙鐵。用紋銀打茶匙樣。用陳艾包烙鐵外。以棉花包住。蘸桐油。燈火上燒盡無煙。擱在燈上。取圈撐住口。令人扶住。捺定舌根。使人刮淨烙鐵。看真患處。連烙一烙。即出。不可緩慢。恐傷犯蒂疔。烙後即吹秘藥。解熱毒。又一烙法。將炭燒紅。入干艾。烙鐵放艾上燒紅。依前法治之。須眼明手快。
一、夜深看病用燈。著人站於醫生腦後照看。方見喉中。或喉小。病在喉下。看不真。勿下刀針。只吹追風本秘數次。待天明再看。
一、天陰忌用刀針。恐看病不真。或傷好肉。待天明朗。借日光以助眼力。方可看治。
一、針少商穴。果系病篤。方針其穴。在大拇指角尖。離一韭葉許。
一、頸外腫甚。方用水藥。滾下其痰。若不甚腫。用之非宜。
一、牙關閉緊。不可即用圈撐口。先用通關散吹鼻。俟口略開。用薄小木片撬入。吹追風散去痰。口又略開。方以圈扁入。緩緩撐起。令人扶住。捺舌於圈內。細看何症。方可用藥。
一、用刀割。須令病人仰面。後使人扶頭。捺住舌。些些細割。勿傷好肉。
一、癰蛾疳疔等症。紅暈可治。黑色必死。
一、疳瘡爛深。不必用刀針。只吹本秘數次。如腐肉多。即用頭髮扎一小刷。將黃連黃芩煎水去渣。以刷蘸水。刷盡腐肉。即以此水漱口數次。吹秘止痛。不然。藥氣不入。
一、疳瘡爛透頸外。用藥熏。熏藥作捻子入竹筒。筒口如瘡大。一頭蓋瘡。一頭熏之。煙衝入竹筒。漸透至瘡上。以七條為度。口含甘草湯解毒。恐毒入內。致生別症。熏後忌發物。
一、面赤。目睛上視。不治。
一、頭低。無精神。不治。
一、臭似煙煤。不治。
一、鼻中入氣少。出氣多。不治。
一、頸下腫甚。蜜調藥敷之。常使水濕。勿使藥干。
白話文:
[臨症二十法]
一般來說,喉嚨沒有疾病時,顏色是淡紅色偏白,不會隆起也不會腫脹。一旦出現病變,必定會呈現紫色且腫大。診斷疾病的方法,如果懷疑是癰、痹或是喉蛾(扁桃腺炎),卻又無法確定時,只要對著外部腫脹的地方吹入藥粉,然後用刀針刺破,接著再吹入另一種藥粉,通常都會有效。如果沒有腫脹,只有外部疼痛,那是因為風熱太過旺盛,應該先疏通宣洩,然後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如果是喉痹,則不必用刀針刺破,直接吹入藥粉,再服用三黃湯三到四劑就會痊癒。
一、喉嚨中間的蒂疔(懸雍垂發炎),是人體的重要部位,使用刀、針或是烙鐵等器具時,絕對不可以傷到它,否則會導致死亡。
一、重齶(上顎腫脹),是從上顎腫起直到舌頭,是由於風熱過於旺盛所致。及早治療可以痊癒,若延遲治療,則連湯藥都難以嚥下。
一、懸疔就是蒂疔,腫起後向下垂,阻塞喉嚨,難以使用刀針治療。
一、如果體內積蓄熱毒,喉嚨中出現大小不一的瘡,就叫做珍珠毒。患者會感到口乾,並產生濃稠的痰液,吞嚥時會感到辛苦或疼痛。這時要吹入藥粉,然後挑破瘡口放出瘀血,再服用學士湯。
一、使用針刺的方法,首先要壓住舌頭,讓針靠近舌根,輕輕一挑就可刺出。動作絕對不可以慢,以免病人低頭吐血耽誤治療。針刺時要遠離蒂疔。
一、使用烙鐵的方法,用紋銀打造成茶匙的形狀,用陳艾包裹烙鐵外層,再用棉花包住,蘸上桐油,在燈火上燒到沒有煙霧時,放在燈上。用圈撐開病人口腔,讓人扶住病人,壓住舌根,讓人刮乾淨烙鐵上的污垢,看清楚病變處,迅速烙一下即可,不可遲疑,以免傷到蒂疔。烙後立刻吹入藥粉解熱毒。另一種烙鐵法,將木炭燒紅,放入乾艾草,將烙鐵放在艾草上燒紅,然後按照之前的方法治療。操作時必須眼明手快。
一、晚上看病時要用燈光,讓助手站在醫生腦後照亮喉嚨,才能看清楚。如果喉嚨太小,或是病變部位在喉嚨深處,看不清楚時,不要使用刀針,只要先吹幾次藥粉,等到天亮再仔細觀察。
一、陰天時不要使用刀針,以免看不清病變處,或傷到好的組織。要等到天色明朗,借助日光才能看得清楚,再進行治療。
一、在少商穴針刺,如果病情嚴重,就在這個穴位針刺。少商穴位於大拇指指甲角尖旁,距離約一韭菜葉寬度的地方。
一、頸部外部腫脹嚴重時,可以使用水藥,幫助排出痰液。如果腫脹不嚴重,則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
一、牙關緊閉時,不要立即用圈撐開嘴巴。先用通關散吹入鼻腔,等嘴巴稍微張開後,用薄木片撬開,再吹入藥粉幫助化痰。當嘴巴張得更大一些時,再用圈扁撐開,慢慢撐大,讓人扶住病人,將舌頭壓在圈內,仔細觀察病症,才能用藥。
一、使用刀割時,必須讓病人仰躺,讓人扶住頭部,壓住舌頭,小心地輕輕割開,不要傷到健康的組織。
一、癰、蛾、疳、疔等疾病,如果周圍出現紅暈,表示可以治療,如果變成黑色,則表示必死無疑。
一、如果疳瘡腐爛很深,則不必使用刀針,只要吹入藥粉幾次即可。如果腐肉很多,可以用頭髮綁成小刷子,沾黃連、黃芩的煎藥水,刷掉腐肉。然後用這個藥水漱口數次,再吹入藥粉止痛,否則藥效難以進入。
一、如果疳瘡腐爛到頸部外側,可以使用藥物熏蒸。將藥物做成捻子放入竹筒,竹筒口的大小要和瘡口一樣,一端蓋住瘡口,一端點燃熏蒸,使煙霧通過竹筒進入瘡口。每次熏蒸七次。同時要口含甘草湯解毒,以防毒素進入體內,引發其他疾病。熏蒸後要忌吃發物。
一、臉色發紅,眼睛向上看,表示無法治療。
一、頭低垂,沒有精神,表示無法治療。
一、發出的臭味像燒焦的煤炭,表示無法治療。
一、鼻子吸入的氣少,呼出的氣多,表示無法治療。
一、頸部下方腫脹嚴重時,用蜂蜜調和藥物敷在腫脹處,要經常保持濕潤,不要讓藥物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