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葆善

《白喉條辨》~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白喉險症也。靈素以來。未詳著錄。國朝道光間湖南陳氏雨春始著白喉嚨證論。(見白喉捷要常敘)其鄉人瀏陽張善吾紹修本其意作白喉捷要。大旨言足三陰受病。傳之於肺。已失白喉本來面目。而用藥又不出風火喉痹之範圍。與手太陰燥火了無關涉。鄭氏梅澗所著重樓玉鑰。

白話文:

白喉是一種兇險的疾病,自《靈素》以來,沒有詳細的記載。清朝道光年間,湖南的陳雨春首先寫作《白喉論》,在《白喉捷要常敘》中可以看到。他的同鄉人瀏陽張善吾繼承了他的思想,寫作了《白喉捷要》。主要的觀點是說足三陰受病,傳到肺部,已經失去了白喉的本來面目,而用藥也不出風火喉痺的範圍,與手太陰燥火完全沒有關係。鄭氏梅澗寫作了《重樓玉鑰》。

言此症或遇燥氣流行而發。用藥以清肺養陰為主。頗為中的。然語焉不詳。得失參半。似未能洞徹源流者。(如既言或遇燥氣流行而發又言此症在少陰一經熱邪伏其間盜肺金之母氣云云用藥既以養陰清肺為主又言只宜紫正散夫紫正散之荊芥防風荊皮細辛養陰清肺湯之冬地白芍丹皮奚啻冰炭何鄭氏竟相提並論也)光緒戊子京師是症大發。有耐修子者。

白話文:

他說這個病症或者會在乾旱的季節流行。用藥以清肺養陰為主。說得非常正確。然而話說得不夠詳盡。失與得參雜在一起。好像未能徹底弄清楚根源的樣子。(像是既然說或者會在乾旱的季節流行,又說這個病症在少陰一經(肺臟)邪熱潛藏在裡面,竊取了肺臟的金之母氣,類似的話。既然用藥以養陰清肺為主,又說只宜用紫正散。紫正散中的荊芥、防風、荊皮、細辛與養陰清肺湯中的熟地、白芍、丹皮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為何鄭氏竟把它們相提並論呢?光緒戊子年(1898年)京師這個病症大發,有一位叫耐修子的醫生。

以戚串中多遭其厄。悉心講求。托之神道。採二家之言。著白喉治法忌表抉微。選擇頗為簡要。然此君非素業岐黃之術者。於受病之源流經絡。用藥之色味氣性。茫無真知灼見。故語多不根。尤不足以津逮後學。癸巳春余及二女一子於數日間次第傳染。

白話文:

以戚串中來形容,很多人遭遇這種災害。他精心地研究探討。將原因歸結為神靈鬼怪。他採納兩家的說法。寫成《白喉治法忌表抉微》,選擇的內容比較簡要。然而戚串中不是從小學習中醫的人。對於疾病的源流、經絡、藥物的性質、味道、氣味等,他一竅不通,沒有真正的知識和見解。所以他的話大多沒有根據,更不足以讓後人學習。癸巳年春天,我和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在幾天內相繼傳染。

(壬辰秋冬之交天久不雨燥氣盛行冬至後大霜雪尋常湖漵冰厚寸許甌郡地氣極暖不見此氣候者已六七十年至立春後雨水驟至是症輒大發聞郡城醫者多以辛溫表散從事小兒遭厄者甚夥)長女以張氏法治之。幾至不起。幸以大辛涼合甘鹹寒法日進三大劑獲效。(張氏所列無治之症十一條已居其八)次女少子遂悉用養陰法。

白話文:

在壬辰年秋冬交際之時,天氣長時間沒有下雨,乾燥的氣候盛行。冬至後發生了一場大霜雪,往常湖泊都結冰一寸多厚,甌郡的地氣極為溫暖,六七十年來都沒有見到過這種氣候。到了立春之後,雨水突然降臨,於是這種疾病就大量爆發。聽說郡城的醫生大多使用辛溫表散的方法來治療,結果很多兒童患者因此死亡。

長女使用張氏的方法進行治療,幾乎到了快要死亡的地步。幸好使用大辛涼合甘鹹寒的方法,每天服用三大劑,才取得了效果。(張氏所列出的無治之症十一條,長女已經佔了其中的八條。)次女和幼子都完全採用了養陰的方法來治療。

次女愈而少子夭。此中疑團。幾不可破。甲午秋季少女(時才周歲)患伏暑病。身熱痙厥。痰嗽而喘。投以清熱化痰。通絡息風劑。痙厥愈而諸症不減。至日晡時痰喘愈甚。與白喉病將絕時形象。宛然無異。急用前方加入西洋參石膏大辛涼法與之。痰喘頓止。而身熱亦愈。始恍然於白喉病之標本傳變。

白話文:

次女病癒而小兒子夭折。這中間的疑點,幾乎無法解開。甲午年秋季,少女(當時才一歲)患了中暑病,身體發熱、痙攣、呼吸困難、痰多咳嗽。於是給予清熱化痰、通絡息風的藥物。痙攣雖然治癒了,但其他症狀卻沒有減輕。到了下午,痰喘加重,與白喉病將要死亡時的症狀,完全一樣。趕緊在原來的處方中加入西洋參、石膏,用大辛涼的方法治療。痰喘頓時停止,而且發熱也好了。這時才恍然大悟,白喉病的標本傳變。

從前醫治之或得或失。一一瞭如指掌。且深悉張氏鄭氏耐修氏三先生之書。雖各有心得。實未能窮極源流也。於是潛心探索。彙集眾長。證以經誼。參以閱歷。遲之數年。作白喉訂正論一卷。呈政於蟄廬主講。主講曰。是論雖詳。然頭緒繁多。篇幅長冗。恐閱者未易貫徹。盍仿吳鞠通氏著溫病例為白喉條辨。

白話文:

以前,治療疾病時,有時成功有時失敗,每一個案例我都瞭如指掌。我也仔細研讀過張氏、鄭氏和耐修氏三個人的醫書,雖然各有心得,但實際上還沒有窮究病症根源。於是我潛心探索,匯集眾家之長,再以醫經的理論和我的閱歷作為佐證。經過幾年的時間,我寫成了《白喉訂正論》一書,呈給蟄廬主講。主講說:「這部論雖然很詳細,但頭緒繁多,篇幅冗長,恐怕讀者不易理解。不如仿照吳鞠通先生著《溫疫論》的方式,為白喉寫一篇條目分明、簡潔易讀的文章。」

庶幾綱舉目張。作者既易於發明。閱者復易於尋繹。余曰。善。退而作條辨一十五條。稿既脫。因為敘其大旨。雖當仁不讓。於張氏鄭氏耐修氏三先生之言。間多指摘。然非三先生開先河之功。余亦安能遽集其成也。後有作者。倘能闡發微旨。匡茲不逮。豈特余與三先生之幸。

白話文:

這樣一來,綱舉目張,寫書的人容易發揮,讀書的人也容易理解。我說好。退下來後寫出了十五條內容。稿子寫好以後,我敘述了書的大要旨,雖然做合適的事情不推辭,但我對張氏、鄭氏、耐修氏三位先生的言論,中間多有批評。但如果不是三位先生開創先河,我也不可能很快達成他們的成果。以後寫書的人,如果能夠發揮微妙的旨意,糾正我的不足,那不僅是我和三位先生的幸運。

抑天下生靈有厚望焉。

光緒二十三年歲丁酉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