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乘

《尤氏喉科秘書》~ 口牙舌頸面腮門

回本書目錄

口牙舌頸面腮門

1. 口牙舌頸面腮門

牙槽風初起,先齒痛不已,後即牙齦肉浮腫,紫黑色,或出血,久則腐爛。

牙漏,即前症久而不愈,齒縫中出白膿,極難調治。甚則齒落,如上左邊門牙落者不治。以上二症,皆屬胃火腎虛。

白話文:

牙槽風剛開始發作時,會先感到牙齒劇烈疼痛,接著牙齦肉會浮腫起來,呈現紫黑色,或者會出血,時間久了就會腐爛。

牙漏,就是前面說的症狀拖久了沒有好,牙縫中會流出白色膿液,非常難以治療。嚴重的話牙齒會脫落,像是上排左邊門牙脫落就無法醫治了。以上這兩種疾病,都屬於胃火旺盛和腎虛所導致的。

2. 牙癰

一名牙棋風。初起有一小塊,生於牙根肉上,或上或下,或內或外,其狀高硬,牙癰、牙⿰舌䪞、牙菌三病,大同小異,治法亦不難。

白話文:

牙癰,又名牙棋風。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小塊東西,長在牙齒根部的牙齦肉上,可能長在上方或下方,也可能長在內側或外側。它的形狀是高起且堅硬的。牙癰、牙舌䪞和牙菌這三種疾病,大致相同,治療方法也不難。

3. 牙咬

生於牙盡咬中,齒不能開,牙關緊閉。此症初起,勢重,甚至夜尤甚,然亦不難治,亦不妨命。

白話文:

這個症狀是發生在牙齒咬合到最緊的時候,牙關緊閉,牙齒無法張開。這個病症剛開始發作時,情況會比較嚴重,甚至晚上更厲害,但其實並不難治療,也不會危及性命。

4. 牙⿰舌䪞

屬胃火,如豆大,生無定處,或內或外。

白話文:

這是因為胃火旺盛所導致的,看起來像豆子大小的突起物,生長的位置不固定,可能長在裡面,也可能長在外面。

5. 牙宣

齒縫出血,上屬脾,下屬胃,實火上攻所致。亦有胃虛火動,腐爛牙根,以致淡血時時滲漏不已。

白話文:

牙齦出血,上面的部分屬於脾臟的問題,下面的部分屬於胃的問題,通常是實火向上衝所導致的。也有一種情況是胃虛弱導致虛火妄動,腐蝕牙根,以至於淡血時常滲出不止。

6. 牙菌並荏

生於牙根,其狀紫黑色,高低如菌狀。此係火盛血熱,而兼氣滯。

白話文:

牙根長出像菌菇一樣的東西,顏色是紫黑色的,而且高低不平。這是因為體內火氣旺盛、血分有熱,同時也有氣機阻滯的現象。

7. 穿牙疔

先三日牙痛,發寒熱,後痛不可忍,牙根上發紫塊者是也。穿牙毒,即前症,初起者未破為疔,已破即為穿牙毒,其色紅者可治,青者不可治。疔毒又與牙槽風牙漏相是,治法亦相仿。

白話文:

先是牙痛三天,會發冷發熱,後來痛到無法忍受,牙根上長出紫色腫塊,就是穿牙疔。穿牙毒,症狀和前面說的穿牙疔一樣,剛開始還沒破裂的叫做疔,破裂了就叫做穿牙毒,顏色是紅色的還可以治療,青色的就沒辦法治了。疔毒的症狀又跟牙槽風、牙漏很像,治療方法也差不多。

8. 走馬牙疳

或因胎毒痘毒後,發致牙根腐爛成疳,殺人最速。鼻梁上發紅點者,不治。其色如干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故名走馬,以喻速也。有齒者落盡而死,上爿左邊門牙為牙之主,此牙一落,其餘盡落。若此牙不落,余牙雖落,可能為治。小兒走馬疳,及大人牙槽風,均皆如是看法。

白話文:

這種病症有時是因為胎毒或痘毒引發,導致牙根腐爛形成牙疳,這種病會快速奪人性命。如果鼻樑上出現紅點,就表示無法治癒。它的顏色像乾醬,一天腐爛一分,兩天腐爛一寸,所以被稱為「走馬」,用來比喻它的快速。有牙齒的人,牙齒會全部掉光而死。上排左邊的門牙是牙齒的根本,這顆牙齒一旦脫落,其他的牙齒也會跟著掉落。如果這顆牙齒沒有脫落,即使其他牙齒掉了,也可能可以治療。小兒的走馬疳,以及成人的牙槽風,都應該這樣看待。

9. 崩砂疳口風

自舌下牙根上腫赤,口內作痛如燙熱,牙根漸爛,亦以脫牙為患。(方見舌症。)

白話文:

從舌頭下方到牙根上方出現紅腫,嘴巴裡面感到疼痛像被燙到一樣,牙根會漸漸腐爛,也會因為牙齒脫落而造成問題。(治療方法請參考舌頭相關疾病的章節。)

10. 舌癰

舌紅而腫大,屬心經火盛。地角亦紅腫,舌黃,舌上黃,生腫痛,亦屬心火。(方見舌症。)

白話文:

舌頭呈現紅色且腫大,這是因為心經的火氣太旺盛。舌頭根部(指舌繫帶兩側)也紅腫,舌苔黃,整個舌頭或舌面出現黃色,並且長出腫痛,這也屬於心火旺盛所引起的。(治療方法請參考舌頭相關疾病的方劑。)

11. 木舌

舌頭腫大,如煮熟豬肝,不能轉動憂鬱所致。又有一種,生舌根下,如白棗,有青紫筋,不能速愈。初起不痛,不發寒熱,漸至腫大。初起易愈,遲則難痊,亦以憂鬱所致,即是重舌。(方見舌症。)

白話文:

舌頭腫大,看起來像煮熟的豬肝,不能靈活轉動,這是因為憂鬱造成的。還有一種情況是,腫塊長在舌根下方,像白色的棗子,表面有青紫色的血管,這種不容易快速痊癒。剛開始的時候不會疼痛,也不會發冷發熱,但會慢慢腫大。剛開始的時候容易治好,拖久了就很難痊癒,這也是因為憂鬱造成的,這種情況就是重舌。(治療方法請參考舌頭疾病的相關內容。)

12. 舌菌

屬心經火多,因氣鬱而生。生舌上,或如木耳,或如菌狀,其色紅紫。(方見舌症。)

白話文:

這是因為心經火氣太旺盛,加上氣機鬱結不順所導致。它會長在舌頭上,形狀有時像木耳,有時像蘑菇,顏色是紅紫色。(治療方法請參考舌頭疾病的相關內容。)

13. 懸癰

口裡顎上,紫泡,如豆大者是。紫舌脹,屬心火,內必煩躁悶亂。

白話文:

口腔上顎出現紫色的水泡,像豆子一樣大小,就是懸癰。舌頭腫脹發紫,是心火旺盛的表現,身體內部一定會感到煩躁、悶亂。

14. 糜疳

滿口糜爛,與小兒口疳同治法。

白話文:

口腔內滿是糜爛,治療方法和兒童口瘡相同。

15. 鵝口

一名雪口。初生月內小兒,滿口舌上白屑,如鵝口樣,故名。

白話文:

一種病症叫做雪口。剛出生一個月內的小嬰兒,整個口腔和舌頭上會長滿白色薄片,看起來像鵝的嘴巴一樣,所以因此得名。

16. 馬牙

(即板牙,日逐要挑,乃用針挑破)

初生小兒,胎內受過熱毒,見風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欲發,出胎即打噴嚏,含乳或吞或吐而不吮,其病已深,若不急治,入腹即死。切勿認作黃疸之類,出胎即要細看。日逐要挑,至三四日病即成,五六日堅硬難治。甚有發而再發,大約一月外,方可免此患。

白話文:

「馬牙」指的是剛出生嬰兒的板牙,必須每天挑破(就是用針挑破)。

剛出生的嬰兒,如果胎內承受過多熱毒,一吹到風就會長出馬牙,只要看到牙根上有白色像脆骨的東西就是。這個病症快要發作時,嬰兒出生後就會打噴嚏,含著乳頭時會邊含邊吐,或是直接吐出來而不吸吮,就表示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如果不及早治療,病邪進入腹部就會死亡。千萬不要誤認為是黃疸之類的疾病,嬰兒出生後就要仔細觀察。每天都要挑破馬牙,拖到三、四天病就形成了,五、六天後就會變得堅硬難以治療。甚至有些人會反覆發作,大約一個月過後,才能夠避免這個病症。

17. 頸癰

胸前紅腫,形在外亦欲內攻,甚則喉腫,閉而出膿。面癰相仿,前症屬腎。

白話文:

頸部這裡長了癰,一開始會發現胸前出現紅腫,看起來好像要往身體裡面侵犯,嚴重的話會導致喉嚨腫脹,最終會化膿流出。這種情況跟臉上的癰很像,剛開始的症狀與腎臟有關。

18. 托腮癰

生於腮下,因飲食厚味,多飲醇酒,熱毒所致。

白話文:

長在腮部下方的癰瘡,是因為飲食過於油膩濃重,又經常飲用烈酒,導致體內熱毒累積所造成的。

19. 連珠口疳風

自舌下起小泡,初起一個,又起一個,甚至多多,連珠生起。

白話文:

從舌頭下面開始長小水泡,剛開始只有一個,接著又長出一個,甚至會長很多個,像連成一串珠子一樣地冒出來。

20. 繭唇風症

此乃陽明胃經,因煿炙所致,或兼思慮暴怒,痰隨火行,流至於唇,而結如豆大。若蠶繭突腫,堅硬作痛,飲食妨礙,或破流血,久則難治。若初起無內症,用麻子大艾炷灸三壯,貼蟾酥膏蓋之,日久漸愈。若有內症,作渴,早服八味丸,午服甘露飲。日久流血不止,形弱面黑,虛熱痰生,腮顴紅而口渴甚者,難治。

清涼甘露飲

犀角,茵陳,石斛,枳殼,麥冬,生地,黃芩,柴胡,知母,生甘草,枇杷葉(各一錢)燈草,淡竹葉

白話文:

這個病叫做「繭唇風」,是陽明胃經的問題,通常是因為吃了太多燒烤油炸的食物,或是過度思考、情緒暴躁,導致痰火上行,流到嘴唇,形成像豆子大小的硬塊。如果腫塊像蠶繭一樣突出、堅硬而且疼痛,影響吃飯,甚至破裂流血,時間久了就很難治療。如果剛開始發病沒有其他內在症狀,可以用像麻子大小的艾草柱灸三壯,然後貼上蟾酥膏覆蓋,日子久了就會慢慢好轉。如果有內在症狀,像是口渴,早上要服用八味丸,中午服用甘露飲。如果拖久了流血不止,身體虛弱、臉色發黑,產生虛熱和痰,腮幫子和顴骨發紅而且口渴嚴重,就難以治癒了。

清涼甘露飲 的藥方是:

犀角、茵陳、石斛、枳殼、麥冬、生地、黃芩、柴胡、知母、生甘草、枇杷葉 各一錢,燈草、淡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