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韞兮

《脈確》~ 贈醫師賈某序

回本書目錄

贈醫師賈某序

1. 贈醫師賈某序

醫之為道。難言矣。必審診以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裡。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復參其人之動靜。與其息之相應。然後從而治之。非洞明應世群書之得失。不足與於斯。黃帝內經。雖疑先秦之士。依仿而托之。其言深。其旨邃。以弘其考辨。信而有徵。是當為醫家之宗。

白話文:

醫學這門學問,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清楚。必須仔細審視診斷,以確定疾病的輕重緩急,並制定治療方案。要掌握好度量、規矩、權衡,並把這些與病人的面色、脈搏、表裡、虛實、寒熱等因素聯繫起來,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還要參考病人的動靜和呼吸情況,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如果不透徹地理解各種醫書中的得失,就不足以深入探討醫學。黃帝內經,雖然有人懷疑是先秦時期的人模仿黃帝而寫的,但它的言辭深刻,旨意深遠,以廣泛的考證,信而有徵,當之無愧為醫家的經典之作。

下此則秦越人和緩。無書可傳。越人所著八十一難經。則皆舉內經之要。而推言者也。又下此。則淳于意華佗之熊經鴟顧。固亦導引家之一術。至於刳腹背。湔腸胃。而去疾。則涉於神怪矣。意之醫狀。司馬遷備志之。其所謂迴風杳風者。今人絕不知為何證。況復求於治療之深旨乎。

白話文:

這之後秦越人性格溫和,沒有著作流傳下來。越人所著的《八十一難經》,都是概括了《內經》的主要內容,然後加以闡發推論的。再往後,淳于意、華佗的熊經鴟顧之術,本來也是導引家的一種方法。至於剖開腹背,清洗腸胃,去除疾病的方法,則屬於神怪之術了。淳于意的醫術,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很詳細。他所謂的「迴風」、「杳風」,現代人已經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病症了。更何況再去探求治療的深奧原理呢?

又下。則張機。機之金匱玉函經。及傷寒諸論。誠千古不刊之典。第詳於六氣所傷。而於情欲食飲。罷勞之所致者。略而弗議。兼之文字錯簡。亦未易以序次求之也。又下此。則王叔和。叔和纂歧伯華佗等書。為脈經。敘陰陽內外。辨三部九候。分人寧氣和。條陳十二經絡。

白話文:

以下的是張機。張機的《金匱玉函經》以及《傷寒雜病論》,都是千古以來不變的經典。他們詳細地論述了六氣所傷,但對於情慾、飲食、罷勞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卻略而不談。再加上文字錯亂,也很難按次序來研究它們。以下的又是王叔和。王叔和採集了《歧伯》、《華佗》等書,寫成了《脈經》。他論述了陰陽表裡,辨別了三部九候,分出了人的氣血和順,條列了十二經絡。

洎夫三焦五臟六腑之病。最為著明。惜乎為妄男子。括以膚陋之脈歌。遂使其本書。不盛布於世也。又下此。則巢元方。其病源候論。似不為無見。但言風寒二濕。而不著濕熱之文。乃其失也。又下此則王砅。砅推五運六氣之變。撰為天元王策。周詳切密。亦人所難。苟泥之。

白話文:

及其三焦、五臟、六腑的疾病,最為明顯。可惜的是,由於一些庸俗淺陋的男子,只會用膚淺的脈歌,使這部書沒有在世上廣為流傳。再往下,巢元方的《病源候論》似乎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只談到了風寒二濕,而沒有涉及濕熱之文,這是它的缺失。再往下,王砅鑽研五運六氣的變化,編寫了《天元王策》,周詳細緻,也是普通人難以做到的。如果死板地依賴它,

則屬滯而不通矣。又下此。則王燾孫思邈。思邈以絕人之識。操慈仁惻厚之心。其列千金方翼。及工害人之禍。至為憤切。後人稍闖其藩垣。亦足以其術鳴。但不知傷寒之數。或弗能無遺憾也。熏雖闇劣。外臺秘要。所言方證符禁灼灸之詳。頗有所祖述。然謂針能殺生人。而不能起死人者。

白話文:

那麼就屬於停滯而不通暢了。往上推,有王燾孫思邈。孫思邈憑藉著絕頂的智慧,秉持著慈仁厚道的胸襟。他寫成的《千金方翼》,以及工害人之禍,都非常憤怒而激切。 後人稍微違背其規律,也有足夠的技術聞名於世。只是不知道傷寒的種類,可能難免有遺憾之處。蘇敬雖然昏庸無能,《外臺祕要》講述的藥方、證據、符咒、禁忌、針灸等方面的詳細內容,頗能追本溯源。但是,他認為針灸能殺死活人,而不能救活死人。

則一偏之見也。又下此。則錢乙龐安時許叔微。叔微在準繩尺寸之中。而無所發明。安時雖能出奇應變。而終未離於範圍。二人皆得張機之粗者也。惟乙深造機之閫奧。而擷其精華。建為五臟之方。各隨所宜。肝有相火。則有瀉而無補。腎為真水。則有補而無瀉。皆啟內經之秘。

白話文:

這只是片面的看法。再來談到這些人。錢乙、龐安時、許叔微。許叔微在準繩尺寸中,但沒有創造出新東西。龐安時雖然能夠出奇制勝,但始終沒有超出範圍。他們兩個都得到張機的粗淺知識。只有錢乙深入探究機密的奧妙,擷取其精華。創建了五臟的方劑,依據各臟腑的需要。肝臟有相火,使用瀉法,而無補法。腎臟是真水,使用補法,而無瀉法。這些都啟發了《內經》的祕訣。

世概以嬰孺醫目之。何知乙之淺哉。其遺書散之出於閻孝忠所集者。多孝忠之意。初非乙之本真也。又下此。則工谷張元素。河間劉完素。睢水張從正。元素之與完素。雖設為奇夢異人。以神其授受。實聞乙之風而起者。若從正則又宗完素者也。元素以古方新病。決不能相值。

白話文:

世人普遍認為孫思邈是個小兒科醫師,這真是太小看他了。他的遺著散見在閻孝忠所編輯的書中,其中多是出自閻孝忠的意思,而不是來自孫思邈本人。退一步說,像工谷張元素、河間劉完素、睢水張從正這些大家,他們雖然假借夢境異人,來神化師徒傳授關係,實際上是聽到了孫思邈的學說而開始學習的。至於張從正,他又是劉完素的信徒。張元素用古方來治療新發的疾病,根本不可能達到相應的效果。

治疾一切不以方。故其書亦不傳。其存於今者。皆後來之所傅會。其學則東垣李杲深得之。杲推明內外二傷。而多注意於補脾土之說。蓋以土為一身之主。土平則諸臟平矣。從正以吐汗下三法。風寒暑濕火燥六門。為醫之關鍵。其治多攻。其劑多峻厲。不善學者殺人。光素論風火之病。

白話文:

治療疾病一切不循固定規律,所以他的書也沒有傳下來。現在流傳的,都是後來人穿鑿附會的。他的學術,是宋代東垣李杲最深刻地領悟到。李杲強調闡明內外兩傷,並且特別注重於補益脾土的理論。因為認為脾土是人體的主人,脾土平衡,則諸臟腑也平衡。用正確的方法以吐、汗、下三種方法治療外感六種邪氣引發的疾病,是醫學的關鍵所在。李杲的治療方法大多是攻伐,用藥多峻烈,如果學得不好,就會害死人。光素專門討論風熱疾病。

以內經病機氣宜十九條。著為元病式。簡奧粹微。有非大觀局諸醫。所可彷彿。究其設施。則亦不越補攻二者之間也。嗟乎。自有內經以來。醫書之藏有司者。凡一百七十九家。二百九部。二千二百五十九卷。他未遑深論。即今所論者言之。世之醫師。果能盡心於斯否乎。脫或未盡心於斯。

白話文:

以《內經》所論述的19種病機氣宜,撰寫成《元病式》。書中內容簡奧深微,非一般的醫師可以比擬。探究其內容,也不外乎補攻二者之間的運用。唉!自有《內經》以來,醫書收藏在官府的,總共有179家,290部,2259卷。其他暫且不深論,就目前所討論的來說,當今的醫師是否真能全心全意鑽研呢?如果不能全心全意鑽研,

則夫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之屬。焉能察而行之。不至以人命為戲也。幾希矣。雖然亦有要焉。逆與順之謂也。曰升降。曰浮沉。吾則順之。曰溫涼。曰寒熱。吾則逆之。果能此道矣。則去夫先醫之所治。雖不中。不遠矣。烏傷。賈思誠。濂外弟也。嘗同濂。師事城南聞先生。

白話文:

因此,提出度量衡的標準,釐定規矩規範,稱量衡器的種類,才能察明並施行,纔不會到拿人命開玩笑的程度。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如此,也有一些基本原理必須掌握。所謂的「逆與順」,是指升降、浮沉。我就要順應它。所謂的「溫涼、寒熱」,我就要逆轉它。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即使達不到前任醫家的治療效果,也不會差得太遠。賈思誠是賈濂的表弟。曾經和賈濂一起拜城南聞先生為師。

學治經。久之復受醫說於彥修宋先生。治疾有奇驗。薦紳間多為賦詩。而屬濂以序。濂為直疏歷世群書之得失。而最思誠以學者如此。

白話文:

我研習治療經脈。讀了很久終於領悟到彥修宋先生的醫學說法。我治療疾病有奇異的驗證。達官顯貴多為我賦詩,而由濂作序。濂直截了當的從歷史書中羅列得出歷代君王的得失,最終希望學者能懂得以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