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確》~ 序
序
1. 序
石陽黃韞兮,著脈確一書。 或從而叩其義,韞兮曰:醫憑乎脈,而脈衰乎理。從來醫家論脈,不患其言之無理,而患其言之於理甚精,以之測病,而所謂精者,終未確也。夫脈以測病,不確豈能無誤?浮游沉塞,起伏傳變,全寄之乎三指。輕輒重按,反復呼吸,實有毫釐千里之判。
微乎渺乎,確誠未易言矣。碄於脈學,究心已久。嘗以軒岐之經為主,而於諸賢論脈之書,採其理之的然可信者,而據以為確。間有未的,則證之於經,復出己意,以旁探博求。其所謂確者,第識見有限,竊恐自以為確,而終未必其能確也。倘高明於其未確者,更加校正,則幸甚矣。
韞兮之言若此。歲壬戌余以母病,延之來淮,出視是書。山陽醫士李鑄九見之,深為折服。晚年其學益進。余復攜其帙至真洲,以示李喬年。喬年亦世醫也,謂余曰:是書實足發蒙啟瞶。先生既刊行傷寒論翼矣,曷極付剞劂,附之於後俾得表裡印證,厥功豈不偉哉?余曰諾。
因次述其語,以弁簡端。
乾隆丙寅小春歙州程崟識
白話文:
石陽的黃韞先生,撰寫了《脈確》這本書。
有人向他請教這本書的意義,黃韞先生說:「醫學的依據在於脈象,而脈象的衰微是因為道理不清。歷來的醫家論述脈象,不擔憂他們說的沒有道理,而是擔憂他們說的道理太過精細,用來推測病情,但所謂的精細,終究還是不夠準確。脈象是用來推測病情的,不準確怎麼可能沒有錯誤?脈象的浮、沉、遲、數,起伏變化,全都寄託在這三根手指上。輕輕按壓和重重按壓,反覆呼吸之間,實際上就存在著毫釐之間,卻有千里之差的判斷。
實在是太細微太渺茫了,要說準確實在不容易。我研究脈學,已經很久了。我以《黃帝內經》為主要依據,對於其他賢人論述脈象的書籍,我採納其中道理確實可信的部分,並以此為準確的依據。如果偶爾有不夠準確的地方,我就用《內經》來驗證,再加入自己的想法,從旁廣泛地探求。我所說的準確,只是因為見識有限,我恐怕自己認為準確,但最終未必真的準確。如果高明的人能對其中不準確的部分加以校正,那就太好了。」
黃韞先生是這麼說的。壬戌年,我因為母親生病,請他來到淮河一帶,他拿出這本書讓我看。山陽的醫生李鑄九見到這本書,非常佩服。晚年他的學問更加精進。我再次帶著這本書到了真洲,拿給李喬年看。李喬年也是世代行醫的,他對我說:「這本書實在足以啟發蒙昧,開啟昏聵。先生既然已經刊行了《傷寒論翼》,何不將這本書也付印,附在後面,使兩者可以互相印證,這樣功勞豈不是很大嗎?」我說:「好的。」
因此我將他們說的話記錄下來,放在這本書的開端。
乾隆丙寅年小春,歙州的程崟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