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確》~ 脈名
脈名
1. 脈名
王叔和脈經。有浮、芤、洪、涓、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耎、弱、虛、散、緩、遲、結、代、動二十,四名。叔和以後諸家。又增長短、牢、疾、大、小共三十名。按察病以脈。必辨之精確。而後見之明。不至遊疑而無主。據經之論脈。不止三十名。
如鼓、搏、喘、橫之類。今亦未窺其奧。不敢採入。即三十名。尚有可測者。如脈經。謂浮細為耎。沉細為弱。是耎以浮細辨。弱以沉細辨也。然經曰。長夏胃微耎弱曰平。使耎弱皆細脈。細則氣少。經何以謂為長夏之平脈乎。又曰。耎弱有石曰冬病。石沉脈也。耎弱而沉。
是水之侮土也。使耎脈果以浮細辨。經何謂以沉言乎。由是觀之。凡脈柔而無力者。概謂之耎弱。非浮細沉細之謂。今以耎弱附於細。以存其舊也。仲景曰。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女子半產漏下。據此則革脈。即芤之兼弦者。芤主陰虛病。
革亦主陰虛病。今以革附於芤也。沉伏實大。千金翼謂之牢。主寒主痛。是即沉脈而有力者。今附於沉。經一脈有數名者。如秋脈謂之毛。又謂之浮。非二脈也。是疾脈即數。大即洪。小即細也。今刪耎弱革牢疾大小七名。定為二十三脈。蓋脈以候病。其可去輒者。不加詳辨。
則名目愈多。脈理愈晦。故不敢避僭妄之譏也。
白話文:
王叔和的《脈經》提到有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等二十四種脈象。王叔和之後的醫家又增加了長、短、牢、疾、大、小,總共三十種脈象。觀察病情要根據脈象,必須精確辨別,才能清楚了解病況,不致於游移不定而沒有主見。根據醫經對脈象的論述,不只有三十種。
例如鼓、搏、喘、橫等脈象,現在還未能深入了解其中奧秘,所以不敢列入。即使是這三十種脈象,仍有可以探討的地方。例如《脈經》說浮而細的脈為「軟」,沉而細的脈為「弱」。這樣來看,「軟」是根據浮細來辨別,「弱」是根據沉細來辨別。然而經文又說:「長夏時,胃氣微弱而軟弱是正常的」,如果軟弱都是細脈,而細脈代表氣少,經文為何說長夏時的軟弱脈是正常脈呢?又說:「軟弱脈若摸到硬塊,就是冬天生病」,硬塊是沉脈的表現,軟弱脈又沉,
這表示水邪侵犯土的徵兆。如果軟脈真的是根據浮細來辨別,經文又為何用「沉」來說明呢?由此看來,凡是脈象柔軟無力的,都可稱為「軟弱」,而不是指浮細或沉細。現在我將軟弱脈附屬於細脈,以保留原來的說法。張仲景說:「弦脈表示寒證,芤脈表示虛證,虛寒交雜,這種脈象稱為革脈」。男子失血、遺精,女子流產、漏下,根據這個說法,革脈就是芤脈兼有弦脈的特徵。芤脈主陰虛病,
革脈也主陰虛病,現在我將革脈附屬於芤脈。「沉、伏、實、大」脈,《千金翼方》稱之為牢脈,主寒證、主疼痛,這就是沉脈而有力的表現,現在將其附屬於沉脈。經文中有同一個脈象有多種名稱的,例如秋脈又稱為毛脈,又稱為浮脈,並不是兩種不同的脈象。疾脈就是數脈,大脈就是洪脈,小脈就是細脈。現在我刪除軟、弱、革、牢、疾、大、小七種脈象,確定為二十三種脈象。脈象是用來觀察病情的,如果可以刪除的脈象,若不詳細辨別,
則脈象的名稱只會越來越多,脈理也將更加晦澀。所以我不敢避諱僭越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