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上 (3)
卷上 (3)
1. 太素脈論五行數分八卦
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寸關尺三部。有魚尾骨節次分定也。古法以權骨平為關。橫紋第二節為一寸。入為一尺此言寸口尺中者。乃分寸為寸之謂也。故陰得尺內一寸為尺中。陽得寸內九分為寸口。此理寸尺始終一寸九分而已。曰關上者。尺寸界也。既定寸尺之位。則關可知矣。或謂掌後高骨為關。必須得尺寸之法然後可定也。
寸,心部,小腸,心府,名受盛。
關,肝部,膽,肝府名清淨。
尺,腎部,膀胱,腎府名津液。
寸,肺部,大腸,肺府名傳送。
關,脾部,胃,脾府名水穀。
尺,命門,三焦,命府名元氣。
白話文:
太素脈論五行數分八卦
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對應寸、關、尺三部脈象,以魚尾骨節次序來區分。古代方法以手腕骨平齊處為關,橫紋的第二節為一寸,深入則為一尺。這裡說的寸口、尺中,是指將寸脈再細分的意思。因此,陰經在尺脈內側一寸處為尺中;陽經在寸脈內側九分處為寸口。所以寸、尺脈的長度總共是一寸九分。關脈位於寸、尺脈之間,是寸、尺脈的界限。有些人認為手腕後方突出的骨頭是關脈,但必須根據寸、尺脈的測量方法才能準確確定關脈的位置。
寸脈:屬於心臟、小腸經脈,心臟的府舍,稱為「受盛」。
關脈:屬於肝臟、膽經脈,肝臟的府舍,稱為「清淨」。
尺脈:屬於腎臟、膀胱經脈,腎臟的府舍,稱為「津液」。
寸脈:屬於肺臟、大腸經脈,肺臟的府舍,稱為「傳送」。
關脈:屬於脾臟、胃經脈,脾臟的府舍,稱為「水穀」。
尺脈:屬於命門、三焦經脈,命門的府舍,稱為「元氣」。
2. 五臟所屬圖。觀色。聽音。睡臥。神氣。方可診脈。
五臟,心。肝。肺。腎。脾。識五臟之脈知受命之經絡。
脈候,洪。弦。浮。滑。緩。察表裡之虛實。辨陰陽逆順之理。
五行,火。木。金。水。土。察病之源流。生克不治之理。
四時,春。夏。秋。冬。旺。祿。脈看四時陰陽。心肝肺腎脾。
通窮,舌。眼。鼻。耳。唇。五件能觀細。榮枯生死分。
五情,喜。樂。怒。悲。恐。病多因事得。虛實要分明。
五事,言。視。貌。聽。思。五事煩心主。除之樂有餘。
五用,明。恭。從。聰。睿。五用心之本。過之神氣衰。
五德,哲。肅。仁。謀。聖。神氣守不敗。年高理自然。
五氣,焦。膻。腥。穢。腐。脾旺皆元間。胃虛嘔逆何。
五味,苦。酸。辛。咸。甘。少食皆為善貪之生病疫。
五色,黃。赤。青。白。黑。(瘦弱兼肥盛。陰陽逆順分。病因氣色見。貴賤不須論。)
五數,火(二七)木(四九)金(三八)水(一六)土(五十)(八卦運造化。萬物養虛靈。人身之貴賤。生死定榮枯。)
五音,(十五十六四七十二四八八一徵,角,商,羽,宮,羽)人識五音。方發五痛。
十干,(火木金水土。五陰五陽。五臟六腑。丙甲庚壬戊。火木金水土。心肝肺腎脾。丁乙辛癸己。相生相剋化。惟土最為魁。)
十二支,(巳寅申亥辰戌。陰陽從此並。相併十干生。午卯酉子丑未。掌訣知千載。人身豈不明。)
五方,南東西北中。(心肝肺腎脾。火水金木土。卦分六十四。化厚未知母。)
以上五臟。各有所屬。更有未盡之言。如泄漏消息可見矣。學者精明。得其通神也。
白話文:
五臟(心、肝、肺、腎、脾)及其相關診斷方法,需了解五臟經絡的受盛情況。
脈象診斷需觀察脈搏的洪、弦、浮、滑、緩等特徵,辨別表裡虛實、陰陽逆順。
五行(火、木、金、水、土)能幫助判斷疾病的病因及生克制化關係。
四季(春、夏、秋、冬)與臟腑的旺衰相關,需根據季節觀察脈象和臟腑變化。
通過觀察舌、眼、鼻、耳、唇(五官)的顏色和狀態,可判斷身體的盛衰和生死。
五情(喜、怒、憂、思、恐)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需辨別病情虛實。
五事(言、視、貌、聽、思)過度使用則會傷神耗氣,需注意調養。
五用(明、恭、從、聰、睿)指五種積極的心態,過度則會損耗神氣。
五德(哲、肅、仁、謀、聖)指五種良好的品德,能保持神氣的充沛。
五氣(焦、膻、腥、穢、腐)指五種氣味,與脾胃功能相關。
五味(苦、酸、辛、鹹、甘)需適量攝取,過度則易生病。
五色(黃、赤、青、白、黑)與臟腑的健康狀況相關,可根據膚色判斷陰陽虛實。
五數(火二七、木四九、金三八、水一六、土五十)指五行與數理的關係,體現天地造化的規律。
五音(宮、商、角、徵、羽)與臟腑的健康狀況相關,能反映人體的病痛。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五行、臟腑相配,反映陰陽的生剋變化。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與陰陽五行相配,用以推算時間和人事。
五方(南、東、西、北、中)與五行、臟腑相對應。
以上是五臟及其相關的診斷方法,但還有許多未盡之言,需學者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其精髓。
3. 論五陽脈
浮者輕而在上。隱隱緩散。如水浮物。指重如無。輕有餘。愈輕愈盛。泛然滿指。若三部常浮者。主心氣不足。
滑者如珠丸之無端。重指即伏。舉指渾然。不進不退。稍重於洪。若三部常滑。主肝氣不足。
實者虛之對。其脈源派長久而不絕。指輕則有餘。指重隱緩於弦。小於洪。若三部常實。主脾氣不足。
弦者。應指緊迫如巴弦。指重如數。指輕愈急。聚斂而不散。長久而不縮。若三部常弦。主肺氣不足。
洪者大也。其源深。其流長。下指一尋。不弦不浮。輕重皆應。若再尋之。綍然有餘。若三部常洪者。主腎氣不足。
白話文:
論五陽脈
浮脈:脈象輕浮,位置偏上,感覺輕柔緩慢,像水面上漂浮的物體,手指按壓幾乎感覺不到重量,感覺輕盈有餘,越輕浮則脈象越盛,充滿整個手指。如果三部脈象都浮,則表示心氣不足。
滑脈:脈象像珠子一樣圓滑流利,沒有阻滯感,手指按壓下去就隱沒了,抬起手指後,脈象仍然渾厚飽滿,不進不退,比洪脈略重一些。如果三部脈象都滑,則表示肝氣不足。
實脈:與虛脈相對,脈象的脈力源源不斷,持久不絕。手指輕按則感覺脈象充盈有餘,手指重按則感覺隱隱緩慢,比弦脈略弱,比洪脈也弱。如果三部脈象都實,則表示脾氣不足。
弦脈:脈象有力,繃緊如拉緊的弓弦,手指按壓感覺有力,按壓輕則脈象更急促,脈象集中而不散,持久而不收縮。如果三部脈象都弦,則表示肺氣不足。
洪脈:脈象大而有力,脈象的來源深沉,脈象流動長久,向下延伸可達一寸,既不屬於弦脈也不屬於浮脈,手指輕重按壓都有反應。如果脈象向下延伸超過一寸,則感覺充盈有餘。如果三部脈象都洪,則表示腎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