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太素造化脈論

太極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不離乎五太。太者泰也。太易者。清濁未分也。太初者。陰陽之初也。太始者。氣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本立道生。太極者。萬物之極也。否極泰來(董按此處應加「泰極否來」句)陽極陰生。陰極陽生。物極則返。

白話文:

在太極之前,存在著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離不開這五種太。太,是泰的意思。太易,是清濁未分。太初,是陰陽之初。太始,是氣形之始。太素,是天地之本。本立道生,太極是萬物的極致。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轉變。

極者終也。終而復始。太極者。氣形質之本也。無極而有極也。自無歸有。有必歸無。無能生有。有無相生。無有盡時。列子曰。聖人自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董按此處應加「太始者。

白話文:

極致就是終點,終點後又重新開始。太極是氣、形、質的根本,沒有極限又存在極限。從無到有,有必定歸於無。無能生有,有無互相產生,無和有永無止境。列子說:聖人以陰陽統治天地。有形之物,都是從無形中產生,那麼天地又從哪裡產生呢?所以說,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是指還沒有出現氣的狀態,太初是指氣剛開始出現的狀態。(董按:這段話應該加上「太始是指氣開始有形有質的狀態」)

形之始也」句。)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萬物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狀。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二。二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列子曰。只言四者究也。

白話文:

「形狀的開始。」太素:物質的開始。氣、形、質具備,但還沒有分開。所以說「渾淪」。渾淪:萬物渾淪,尚未分離。看不見它,聽不見它,循着它找不到它,所以說是「易」。「易」沒有形狀,容易變化為一。一變化為二,二變化為七,七變化為九,九變化則極盡了。然後又變化為一,一,就是形狀變化的開始。《列子》說:只說四個便極盡了。

究者極也。則吾所謂太極者是也。

夫太素者。本於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陰陽也。陰陽則一。極而必返。終而復始。豈非先傳所謂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之妙歟。太極者。天地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陰分陽也。陰為陽母。陽為陰父。故陽生於子。極於巳。

白話文:

太素這個概念,來源於五太,五太就是五行,五行也同時是五太,五行就是陰陽,陰陽是統一的,達到極致就必須回返,結束後就重新開始。難道這不是先人們傳下來的,所謂的動到了極點就會靜止,靜到了極點又會動起來,一動一靜交替變化,互相作為對方根源的奧妙道理嗎?太極,是天地沒有形成的時候,陰已經包含著陽;有了具體形相以後,陰和陽就分開了,陰是陽的母親,陽是陰的父親。所以陽生於子,發展到極致在巳。

而一陰來姤。陰生於午。而極於亥。故一陽來復。陽根於陰。陰根於陽。故震為長男屬火。火生於寅。巳為胞胎。巽為長女屬水。水生於申。亥為胞胎。巳亥為天地之門戶。陰陽之根本也。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白話文:

而當一陰來臨時,陰氣生長於午月,而極盛於亥月。因此,一陽來復。陽氣生根於陰中,陰氣生根於陽中。因此,震卦代表長男,屬火,火生於寅月,巳月為胞 thai。巽卦代表長女,屬水,水生於申月,亥月為胞胎。巳亥為天地之門戶,是陰陽之根本。天地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蓋奇偶之數。而以為類分。其奇數屬陽。天之象也。偶數屬陰。地之象也。天一者少陽。地六者太陰也。少陽太陰。交而生水。地二者少陰也。天七者少陽也。少陰少陽。交而生火。天三者少陽也。地八者少陰也。少陰少陽交而生木。地四者少陰也。天九者太陽也。

白話文:

天數為「五」,代表著「土」,而地數為「十」,代表著「水」。他們是奇偶數,用作類別的區分。其中,奇數屬於「陽」,是天象的象徵;偶數屬於「陰」,是地象的象徵。天一為「少陽」,地六為「太陰」,少陽和太陰相交,生成了「水」。地二為「少陰」,天七為「少陽」,少陰和少陽相交,生成了「火」。天三為「少陽」,地八為「少陰」,少陰和少陽相交,生成了「木」。地四為「少陰」,天九為「太陽」,少陰和太陽相交,生成了「金」。

少陰太陽交而生金。天五地十交於中而生土也。此陰陽太少判合。萬物生成變化之道也。

夫水火者坎離也。坎在北方陰位。而卦屬陽。離在南方陽位。而卦屬陰。坎以陽而生在上。離以陰而生在下。則天下地上而交泰。水上火下而既濟矣。使陽出於上。陰復於下。則天自天。地自地。水火不交。安有陰陽交濟之理哉。

白話文:

水和火,是坎卦和離卦的卦象。坎卦在北方,屬於陰位,但卦象卻屬陽;離卦在南方,屬於陽位,但卦象卻屬陰。坎卦以陽之氣而生於上,離卦以陰之氣而生於下,於是天下和地上就交泰合一了。水在上,火在下,就既濟通泰了。如果讓陽氣出現在上面,陰氣回復到下面,那麼天就是天,地就是地,水火就不能交融了,哪來陰陽交濟的道理呢?

天地未分。渾淪莫測。天地既判。人位乎中。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稟陰陽以成。故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成夫婦之道。夫婦之道立。而生意無窮。

白話文:

在天地未分開之前,天地的一切都是混亂難以理解的。天地分開之後,人在天地之間,受天地之中和之氣而生,並且都稟受陰陽之氣而形成。所以《易經》說乾道成全了男子。坤道成全了女子。這樣就形成了夫婦之道,夫婦之道確立之後,生生不息。

夫人者稟陰陽五形之秀氣以生。身居天地之中。心居人身之內。備萬物之理。為萬物之靈。識天時。知地理。通人事。明物情。善萬物聲色氣味。故靈於萬物者人也。主人之一身者心也。夫五運六氣。乃天地陰陽運行升降之常道也。五運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天地升降。有逆從勝復之明。

白話文:

人是由陰陽五行的精華之氣所產生的。我們的身體位於天地之間,而心臟則位於人體之中。我們可以掌握萬物的道理,也可以瞭解萬物的情態、聲音、氣味。因此,人是最聰明的生物。一個人的主人是心臟。五運六氣是天地陰陽運行升降的常規。當五行運行時,就會出現過度或不足的變化。天地升降有逆行、順行、勝出和恢復的變化。

天氣動而變。地氣靜而常。乃備五行之化氣。然後合其用。凡萬物未有不賴天地之氣而化生者也。

善脈者。知陰則知陽。知陽則知陰。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別。可以類求。可以意識。可以全生。至道玄微。變化無窮。熟知其源。形表氣里而為相成也。夫寒熱欲發之氣。如陽未並陰。陰未並陽。因而調之。真氣乃安。邪氣乃正。經云。聖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後。

白話文:

精通脈象的人,懂得陰脈就能懂得陽脈,懂得陽脈就能懂得陰脈。這可以通過觀察神情,觸摸脈搏,分析病徵,意識判斷,以及全面瞭解病人的健康狀況來實現。中醫的最高境界是精微玄奧的,變化無窮。精通中醫的人,能夠熟知各種疾病的根源,並把身體的外在表現和內在氣血的變化聯繫起來,從而形成互相成就的關係。在疾病即將發作之時,陽氣還沒侵入陰脈,陰氣還沒侵入陽脈,把握這個時機加以調理,就能讓真氣安靜下來、邪氣變為正氣。經書上說,聖人在疾病還沒發作之前就開始治療,而不是等到疾病已經發作了再治療。

夫天若失土。則不能榮養萬物。蓋天地萬物。皆以土為本。故萬物之旺。由土而生。萬物之衰。由土而歸也。

夫榮衛者。陰陽之綱紀。脾胃者。陰陽之男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呼吸。數也。循環不息。應有常變。同天運之無窮。乃一身之主宰。養肌和胃。神悟靈機。心識微妙。心為君主。乃順中和脾土為邦。主上下五臟六腑之病。陰陽虛實之理。血少血盛。脈少脈盛。此為反也。反之則病。實則氣入。虛則氣出。氣實則熱。氣虛則寒。

白話文:

榮衛:陰陽的綱領,脾胃:陰陽的男女,左右:陰陽的道路。呼吸:數。循環不息,應有常變,同一於天運的無窮。這是人體的主宰,養肌和胃,神悟靈機,心識微妙,心為君主。順中和脾土為邦,主上下五臟六腑之病,陰陽虛實之理,血少血盛,脈少脈盛,這是反常的。反之則病,實則氣入,虛則氣出,氣實則熱,氣虛則寒。

夫氣實者。寒濕之氣也。若有若無。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也。知先後與虛實者。工勿失其法。得若生者。不離其法也。補瀉之時。各有所宜也。

白話文:

所謂的氣實,是指寒濕之氣。它時有時無,所以病症不容易被察覺。觀察病情的後、前,就可以得知疾病的本質。知道病情的先、後和虛、實,那麼施治就不會偏離正道。遵循治療之法,就像對待新生兒一樣,須小心呵護。施以補瀉之法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夫脈者。陽在陰中。陰在陽中為順。陰在陽中。陽在陰中。為逆。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也。獨陰不生。獨陽不成。陰陽乃生成之道。不可缺也。

白話文:

脈博這個東西,陽氣在陰氣之內,陰氣在陽氣之內,這是順應自然規律的。陰氣在陽氣之內,陽氣在陰氣之內,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易經》上說:陰陽兩氣互相交替,循環往復,這就是自然規律。單獨的陰氣不能生存,單獨的陽氣也無法形成,陰陽和合才能生成萬物,缺一不可。

夫五行者。陽盛陰盛。陰陽逆也。陽生陰。陰生陽。順者。金木水火土相生也。逆者。水火金木土相剋也。

夫五行之有干支也。干數十。支數十二。蓋天之中數五。故氣原乎天者無不五。五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成干。地之中數六。故氣原乎地者無不六。六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而成支。以此觀之。莫非天理之自然也。

白話文:

五行與干支的關係是這樣的。乾的數量是十,支的數量是十二。天上的數字是五,所以源於天之氣,沒有一個不是五的。五氣合而為一,一陰一陽,所以倍之成為幹。地上的數字是六,所以源於地之氣,沒有一個不是六的。六氣合而為一,一陰一陽,所以倍之成為支。以此來看,沒有一不是天理所自然形成的。

去五行火生於寅屬木。火旺在午。正南而火旺。絕在亥。亥屬水剋火。水生在申。申屬金。金生水。水旺在子。子正北而水旺。水絕在巳。巳屬土。土剋水。水生在亥。亥屬水。水生木。木旺在卯。卯位正東而木旺。木絕在申。申屬金。金剋木。金生在巳巳屬火。火能剋金。

白話文:

木生於寅,寅屬木。木旺於午,午位正南,火旺。木絕於亥,亥屬水,水克火。水生於申,申屬金,金生水。水旺於子,子位於正北,水旺。水絕於巳,巳屬土,土克水。水生於亥,亥屬水,水生木。木旺於卯,卯位於正東,木旺。木絕於申,申屬金,金克木。金生於巳,巳屬火,火能克金。

何以言金生於巳。巳雖屬火而真土在焉。蓋十干戊己屬土戊祿在巳。巳祿在午。巳午土位。巳有真土之性。故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而金旺。金絕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故剋金也。此則是無極太極之說。陰陽消長之理。如循環之無端也。

白話文:

為什麼說金生於巳?巳雖然屬火,但真正的土在其中。十干中戊己屬土,戊的祿位在巳,巳的祿位在午。巳午是土的位置,巳有真正的土的性質。所以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是金旺。金絕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所以剋金。這就是無極、太極的說法,陰陽消長的道理,就像循環沒有終點一樣。

五行相剋所不勝者為賊邪。其難治宜矣。至於可勝者。為微邪。雖不治而自愈。叔和云。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不治。夏見肺而難瘥。秋見肝以何疑。(董按此句應改「秋見肝而不救」董按。此句下原本僅有男子以東四字。語氣未盡。茲據珍秘抄本。細加校勘。應補加下列八句始全。

白話文:

五行相剋中不能勝過的,便是邪惡。很難治癒,這是理所當然的。至於能勝過的,便是微小的邪惡。即使不治療也會自行癒合。叔和說:春季得脾病而不要治療,冬季見心病而不治療,夏季見肺病而難以治癒,秋季見肝病還有什麼懷疑呢?(董氏按:這句話應改為「秋季見肝病而不能挽救」董氏按:這句話的下面,原本裡只有「男子以東」四個字。語氣不完整。這裡根據珍祕抄本,仔細校勘,應該增補以下八句話才完整。)

)反以為微邪而可畏也。何也。及觀靈樞經曰。木明而火明。火炎而土勝。土盈而金生。金勝而水盈。男子以東南氣運。離巽震坤是也。

白話文:

但有些醫師卻認為寒邪微弱而不可畏懼。為什麼呢?看看《靈樞經》中說:「木旺則火旺,火旺則土旺,土旺則金旺,金旺則水旺。」男子以東南氣運為重,即離明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