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太素造化脈論

天氣動而變,地氣靜而常。乃備五行之化氣,然後合其用。凡萬物,未有不賴天地之氣而化生者也。

善脈者,知陰則知陽,知陽則知陰。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別,可以類求,可以意識,可以全生。至道玄微,變化無窮。熟知其源,形表氣里而為相成也。夫寒熱欲發之氣,如陽未並陰,陰未並陽,因而調之,真氣乃安,邪氣乃正。經云:「聖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後。」

夫天若失土,則不能榮養萬物。蓋天地萬物,皆以土為本。故萬物之旺,由土而生;萬物之衰,由土而歸也。

夫榮衛者,陰陽之綱紀;脾胃者,陰陽之男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呼吸,數也。循環不息,應有常變,同天運之無窮,乃一身之主宰。養肌和胃,神悟靈機,心識微妙。心為君主,乃順中和脾土為邦。主上下五臟六腑之病,陰陽虛實之理,血少血盛,脈少脈盛。此為反也,反之則病。實則氣入,虛則氣出;氣實則熱,氣虛則寒。

夫氣實者,寒濕之氣也。若有若無,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也。知先後與虛實者,工勿失其法。得若生者,不離其法也。補瀉之時,各有所宜也。

夫脈者,陽在陰中,陰在陽中為順;陰在陽中,陽在陰中,為逆。《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也。獨陰不生,獨陽不成。陰陽乃生成之道,不可缺也。

夫五行者,陽盛陰盛,陰陽逆也。陽生陰,陰生陽。順者,金木水火土相生也;逆者,水火金木土相剋也。

夫五行之有干支也:干數十,支數十二。蓋天之中數五,故氣原乎天者無不五;五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成干。地之中數六,故氣原乎地者無不六;六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而成支。以此觀之,莫非天理之自然也。

去五行:火生於寅,屬木;火旺在午,正南而火旺;絕在亥,亥屬水,水剋火。水生在申,申屬金,金生水;水旺在子,子正北而水旺;水絕在巳,巳屬土,土剋水。水生在亥,亥屬水,水生木;木旺在卯,卯位正東而木旺;木絕在申,申屬金,金剋木。金生在巳,巳屬火,火能剋金。

何以言金生於巳?巳雖屬火而真土在焉。蓋十干戊己屬土,戊祿在巳,巳祿在午,巳午土位,巳有真土之性。故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而金旺。金絕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故剋金也。此則是無極太極之說,陰陽消長之理,如循環之無端也。

五行相剋,所不勝者為賊邪,其難治宜矣。至於可勝者,為微邪,雖不治而自愈。叔和云:「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不治,夏見肺而難瘥,秋見肝以何疑。」(董按:此句應改「秋見肝而不救」。董按:此句下原本僅有男子以東四字,語氣未盡。茲據珍秘抄本,細加校勘,應補加下列八句始全。)反以為微邪而可畏也,何也?及觀《靈樞經》曰:「木明而火明,火炎而土勝,土盈而金生,金勝而水盈。男子以東南氣運,離巽震坤是也。」

白話文:

天氣運行而變化,地氣靜止而恆常。天地具備五行的轉化之氣,然後合用。所有萬物沒有不是依賴天地的氣而化生出來的。

擅長把脈的人,了解陰就能了解陽,了解陽就能了解陰。這些可以用心去體察,可以用手指去分辨,可以歸類去探求,可以用意識去理解。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保全生命。至深的道理玄妙而細微,變化無窮。要熟知它的根源,了解形體外在表現和氣在體內的關係,它們是互相成就的。當寒熱之氣將要發作的時候,如果陽氣還沒有與陰氣融合,陰氣還沒有與陽氣融合,就要去調和它們,真氣才能安定,邪氣才能被矯正。《黃帝內經》說:「聖人治療在疾病還沒有發作之前,而不是在疾病已經發生之後。」

天如果失去土地,就不能滋養萬物。天地萬物都以土為根本,所以萬物的興盛,從土而生;萬物的衰敗,由土而歸。

榮衛之氣是陰陽的綱紀,脾胃是陰陽的父母(或說像男女一樣重要),左右是陰陽的通道。呼吸的次數是有規律的,循環不止,應有恆常的變化,就像天體運行的無窮無盡一樣,是一身的主宰。它負責滋養肌肉,調和脾胃,使人神智清明,心識靈敏,心是君主。要遵循中和之道,脾土是邦國的根本,它主管上下五臟六腑的疾病,以及陰陽虛實的道理。血少或血多,脈象微弱或強盛,這些都是相反的現象,與正常狀態相反就會生病。實證是邪氣入侵,虛證是正氣外洩。氣實就會發熱,氣虛就會發寒。

氣實的現象,有時會像是寒濕之氣,若有若無,使疾病難以捉摸。觀察病情的先後變化,就可以知道疾病所在。了解病情的先後順序和虛實變化,醫生就不會失誤治療的方法,可以像順應自然一樣治療疾病,並且不離開這些基本原則。在補益和瀉下的時候,應該各有適合的方法。

脈象,陽氣在陰氣之中,陰氣在陽氣之中,這是順的現象。陰氣在陽氣之中,陽氣在陰氣之中,這是逆的現象。《易經》說:「一陰一陽就叫做道。」只有陰沒有陽,不能產生;只有陽沒有陰,也不能成就。陰陽是生成萬物的法則,不可或缺。

五行如果陽氣過盛或陰氣過盛,就是陰陽顛倒。陽能生陰,陰能生陽,這是順的現象,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相生關係;如果水火金木土相剋,就是逆的現象。

五行有天干和地支。天干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天的中數是五,所以凡是源於天的氣都是五,五氣合一,產生陰陽,所以將五乘以二成為天干的十個。地的中數是六,所以凡是源於地的氣都是六,六氣合一,產生陰陽,所以將六乘以二成為地支的十二個。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不是天理自然的道理。

五行中,火生於寅,寅屬木。火旺盛在午,正南方為火旺。火衰竭在亥,亥屬水剋火。水生於申,申屬金,金能生水。水旺盛在子,正北方為水旺。水衰竭在巳,巳屬土,土能剋水。木生於亥,亥屬水。水能生木。木旺盛在卯,正東方為木旺。木衰竭在申,申屬金,金能剋木。金生於巳,巳屬火,火能剋金。

為什麼說金生於巳呢?巳雖然屬火,但其中含有真土。因為天干中戊己屬土,戊的祿位在巳。巳的祿位在午。巳和午都是土的位置。巳帶有真土的屬性,所以火生土,土生金。金旺盛在酉,正西方為金旺。金衰竭在寅,寅屬木,木能生火,火能剋金。這就是無極生太極的說法,也是陰陽消長的道理,就像循環一樣無始無終。

五行相剋,如果被剋的一方無法抵抗,就成了「賊邪」,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如果被剋的一方可以抵抗,就屬於「微邪」,即使不治療也能自愈。《難經》說:「春天出現脾病就無法治療,冬天出現心病就無法治療,夏天出現肺病就難以痊癒,秋天出現肝病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應該改為「秋天出現肝病就無法救治。」(根據珍藏的抄本,補加了以下八句,以使文意完整):反而認為是小病就不在意,這很可怕。為什麼呢?就像《靈樞經》所說的,「木氣明旺就會火氣明旺,火氣旺盛就會土氣旺盛,土氣充盈就會金氣產生,金氣旺盛就會水氣充盈。」男子體內氣的運行,與東南方向的氣機相符,符合離卦、巽卦、震卦、坤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