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論五陰脈

微者。最細而弱。重指尋之。宛然如毛髮。隱隱澀澀。疑不可狀。在於有無間。若三部常微。主血滯而神不足。

沉者。如石投水。必極其底。重重尋之。彷彿隱應。比之於微。此有緩起於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氣不足。

緩者。如絲在機。不卷其軸。應指遲緩。往來其微。尤不若微之應急。不沉不伏。惟緩而已。若三部常緩。主腎怯而精不足。

澀者滯而不滑。指下如索隱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則應指。輕則如無。後實前虛。往來不斷。若三部常澀。主魂不足。(董按此句應改「主肝虛而魂不足」始可與上節語氣合拍)

夫五陽常浮。五陰常沉。沉者臟之脈也。浮者腑之脈也。又有所謂浮中沉者。此為胃也。能知胃脈所在。則臟腑之脈易生矣。

白話文:

論五陰脈

微脈:脈象最細弱,需仔細探尋,感覺像毛髮一樣,隱隱約約,澀滯不明顯,似有似無。如果三部脈象都這樣微弱,表示血瘀且精神不足。

沉脈:像石頭投入水中,迅速沉到底部,需用力探尋,感覺隱隱約約有反應。比起微脈,沉脈在骨頭上會有稍微緩慢的跳動感。如果三部脈象都這樣沉伏,表示胃氣逆亂且元氣不足。

緩脈:像絲線在織布機上,不卷曲,脈搏反應遲緩,來去微弱,比微脈更不迅速,不沉不浮,只是緩慢。如果三部脈象都這樣緩慢,表示腎氣虛弱且精氣不足。

澀脈:脈象滯澀不流暢,觸摸時像摸到隱藏在沙中的繩索,像刀刮竹子一樣,沉而粗,用力按壓則有反應,輕輕按壓則感覺不到,後部充實而前部虛弱,脈象持續不斷。如果三部脈象都這樣澀滯,表示魂魄不足。(董氏按語:此句應改為「主肝虛而魂不足」,才能與前面幾句的論述風格一致)

五陽脈通常浮於表面,五陰脈通常沉於深處。沉脈是臟腑的脈象,浮脈是腑的脈象。另外,還有所謂的浮中帶沉的脈象,這是胃脈。能辨別胃脈的位置,就能更容易判斷其他臟腑的脈象。

2. 論四營脈

四營者,輕重清濁也。輕清者陽也。重濁者陰也。夫欲知人貴賤貧富壽夭,須於四營脈中求之。若前論五陽五陰脈者,只言臟腑之偏。此四營之論,為統貫一體,而精神魂魄氣血升降,靡不與焉。

故脈清則神清,神清則氣清,氣清則骨肉形稟之亦清矣。此則輕清重濁,故可知也。

夫欲切此脈,須憶叔和脈中求之,有疾,疾則變而難審其證,蓋五臟六腑,或為邪氣所襲故也。今明輕清重濁四脈於後。

輕者,如指摸玉,純粹溫潤,識性明敏,祿位權貴。

清者,平清而浮,狀如輕羽,不沉不濡,隱隱常動。

重者,緩而粗,以手按之,其脈濁,脈濁氣亦濁也。

重者,中濁而沉如緊,索隱重濁,亦在究其本原。肝部輕清,衣祿榮貴,重濁一身不足。

心部輕清,聰明發達,重濁夭亡身死。

腎部輕清,智巧謙和,重濁智少多淫。

肺部輕清,義勇謀略,重濁貪淫死臨。

脾部輕清,富貴聲名,重濁很毒無情。

弦洪長大為歲熱,短促微沉氣冷疼。實主肝虛並熱上,脈浮虛腫冷中生。滑時嘔逆腰肢困,緩疾原來氣不寧。澀血病時因婦孕,男兒有此漏精神。男子但有疾,傷神勞怯。婦人有疾,勞心受氣。溫肝血氣不調,傷寒傷風積熱。頭眩發熱骨蒸。不可一類察之。惟察手足冷熱,觀脈聽聲。

專在輕清重濁虛實之理,不可妄議善主,設為詳細再三審察明白,脈病相應,方可用藥,不致傷經錯絡。用藥如行兵,取勝得功,萬全而生。庸醫不詳其正,藥性是非服入重地,不得其命,負爾何辜。醫學不能明察其精,治其病,全其生,實為難矣。

太素之脈,七表八里,輕清重濁,四時逆順,可見官祿生死,禍福疾病緣由,豈不神乎。

白話文:

論四營脈

四營脈反映的是人體的輕重清濁之氣。輕清屬陽,重濁屬陰。想要知道一個人的貧富貴賤、壽夭,必須從四營脈中尋找答案。之前論述的五陽五陰脈,只談到臟腑的偏盛偏衰,而四營脈的論述,則統攝全身,精神魂魄、氣血升降,都與它息息相關。

因此,脈象清則神清,神清則氣清,氣清則骨骼肌肉形體也清朗。這就是輕清重濁的道理。

診察四營脈,需要仔細體會脈象的變化。如果病人有病,脈象就會發生變化,難以準確判斷病情,這是因為五臟六腑可能受到邪氣侵襲的緣故。下面詳細闡述輕清重濁四種脈象:

輕脈,如同手指觸摸玉石般,純粹溫潤,個性明敏,往往位高權重。

清脈,平穩而浮,如同輕羽,不沉不滯,隱隱約約地跳動著。

重脈,緩慢而粗大,用手按壓,脈象濁滯,脈象濁則氣也濁。

重濁之脈,沉而緊,隱隱約約,需要追究其根本原因。

肝部脈象輕清,則衣食無憂,榮華富貴;重濁則身體虛弱。

心部脈象輕清,則聰明睿智;重濁則夭亡早死。

腎部脈象輕清,則聰慧謙和;重濁則智慧不足,好色淫亂。

肺部脈象輕清,則正直勇敢,足智多謀;重濁則貪淫好色,死期將至。

脾部脈象輕清,則富貴有名;重濁則狠毒無情。

脈象弦洪長大,表示陽氣盛,暑熱;脈象短促微沉,則氣虛寒冷疼痛。脈象實大,主肝虛而有熱邪上攻;脈象浮虛腫脹,則內有寒邪。脈象滑利,則容易嘔吐,腰肢酸痛;脈象緩慢,則氣機不寧。脈象澀滯,則為血瘀,婦女常因孕期或月經不調而出現這種脈象;男子出現此脈象,則精氣虧損。男子患病,則傷神體弱;女子患病,則勞心傷神。溫熱之邪導致肝血氣失調,傷寒、傷風、積熱等,都會導致頭暈發熱,骨蒸潮熱。不能單純從一種脈象判斷病情,必須觀察手足冷熱,並結合脈象和聲音來綜合判斷。

診斷需著重於輕清重濁、虛實的辨證,切不可妄加揣測,應仔細反覆審察,確定脈象與病情相符,才能用藥,以免傷及經絡。用藥如同行軍打仗,要穩紮穩打,才能取得勝利,保全性命。庸醫不明其理,濫用藥物,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性命,實在是罪過。醫生如果不精通醫術,不能明察病情,治癒疾病,保全性命,實在是難以勝任。

太素脈法講究七表八里,以及輕清重濁、四時陰陽的變化,可以從中觀察官祿、生死、禍福、疾病的緣由,豈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