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傳薪集》~ 許恆君傳用法(附) (3)
許恆君傳用法(附) (3)
1. 許恆君傳用法(附)
潰瘍若膿潰後。二便仍閉者。毒未解也。(清熱消毒湯。)熱退而渴不退。津液不足也。(八珍加麥冬。),熱不止。腫痛反甚。虛熱內作也。(保元湯清心淨血之品。)
熱退。肌肉不生。(十全大補。),瘡白下陷。寒氣烈也。(五味異功。),手足並冷。(六君子加薑桂等。)
[骨槽風]清胃散,牛蒡解肌湯,(又方)鮮石斛,元參,羚羊角
[牙漏],玉女煎(牙咬牙宣牙疳)清胃散,玉女煎,犀角地黃湯,涼膈飲,牛蒡解肌湯,蘆薈消毒飲,(又方)鮮石斛,炒山梔,元參,桑葉,杏仁,花粉,連翹,薄荷,麥冬,雪梨汁,荊芥,羚羊角,淡芩,淡豆豉,栝蔞,忍冬藤,鮮薄荷根(牙菌牙岩)犀角地黃湯,甘露飲,玉女煎,瀉黃散,清胃散(加石決明),[走馬牙疳](犀角地黃湯。
),(又方)鮮石斛,荊芥,元參,前胡,忍冬藤,牛蒡,連翹,葛根,豆豉,薄荷,六一散,香薷,蟬衣,青蒿,黑梔,丹皮,白薇,茅根
[肺癰腸癰方],竹燈臺一隻。燒紅時。悶息之。研為細末。陳酒送下。
[癰疽煎方],金銀花(六兩),甘草(二兩),皂角刺(五錢),水酒煎。一劑立消。
[乳癰方],白芷,貝母(八兩),為末。酒服之。
[疔瘡初起],白芷,生薑(一兩),擂酒一盞。溫服。
[喉症方],鮮竹葉一把。煎湯常服。重症鮮石斛五錢半。醋少許。冷飲。
[口舌瘡方],黃柏(一錢),殭蠶(一錢),枳殼灰(五分),炙草末(五分),薄荷末(五分),冰片(三釐),山豆根(五分),各為末。一日拌三次。明日愈。
[中焦統治方],金銀花,元參,生草,白芍,炒梔子,荊芥,連翹,桑寄子,如屬陰。去梔子。加桂末。
[下焦統治方],天花粉(三錢),生草(二錢),銀花(三錢),蒲公英(五錢)
[上下統治方],生甘草(二錢),蒲公英(一兩),黃芩(一錢),銀花(三錢),煎乳香沒藥各一錢調服。
[上消癰毒散],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蒲公英(三錢),生甘草(五錢),桔梗(三錢),黃芩(一錢),荊芥(一錢),連翹(二錢),牛蒡(一錢半),芙蓉葉(一片)
[上中下皆治方],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一兩),當歸(三兩),元參(一兩)
[疹痧方],草麻(三錢),元參(一兩),乾葛(二兩),青蒿(二兩),黃耆(三兩)
[喉痛方],生地(一兩),粉丹皮(四錢),白芍(二錢),麥冬(六錢),川貝(三錢),甘草(三錢),元參(五錢),薄荷(二錢),青果(五個打)
[乳岩方](初生可治)青皮,石膏(行汙),生甘草節(消腫導毒),栝蔞,橘絡(行經絡),皂角刺,銀花,(此症不可用刀)因寒痰結凝。當用陽和湯。外敷宜留意。不可寒涼。
白話文:
許恆君傳用法
(附)
如果潰瘍化膿後,大小便仍然不通暢,表示毒素尚未解除。(可用清熱消毒湯)。熱退了,但口渴沒有改善,是體內津液不足。(可用八珍湯加上麥冬)。如果發熱不退,腫痛反而更嚴重,這是虛熱在體內作怪。(可用保元湯這類清心淨血的藥方)。
熱退了,肌肉卻長不出來。(可用十全大補湯)。瘡口呈現白色並且凹陷,是寒氣太過強烈。(可用五味異功散)。手腳都冰冷。(可用六君子湯加上薑桂等溫熱藥)。
[骨槽風] 用清胃散、牛蒡解肌湯治療,(另外的配方可用)新鮮石斛、元參、羚羊角。
[牙漏] 用玉女煎治療。(牙齦腫痛、牙疳)可用清胃散、玉女煎、犀角地黃湯、涼膈飲、牛蒡解肌湯、蘆薈消毒飲治療,(另外的配方可用)新鮮石斛、炒山梔、元參、桑葉、杏仁、花粉、連翹、薄荷、麥冬、雪梨汁、荊芥、羚羊角、淡黃芩、淡豆豉、栝蔞、忍冬藤、新鮮薄荷根。(牙菌斑、牙結石)可用犀角地黃湯、甘露飲、玉女煎、瀉黃散、清胃散(加上石決明)治療。[走馬牙疳](可用犀角地黃湯治療),(另外的配方可用)新鮮石斛、荊芥、元參、前胡、忍冬藤、牛蒡、連翹、葛根、豆豉、薄荷、六一散、香薷、蟬衣、青蒿、黑梔、丹皮、白薇、茅根。
[肺癰腸癰方] 取一個竹燈臺,燒紅後,用口吹熄,研磨成細末,用陳年酒送服。
[癰疽煎方] 用金銀花(六兩)、甘草(二兩)、皂角刺(五錢),用水和酒一起煎煮,服用一劑,腫塊就能消散。
[乳癰方] 用白芷、貝母(各八兩),研磨成末,用酒送服。
[疔瘡初起] 用白芷、生薑(各一兩),搗碎後用酒沖泡,溫熱服用。
[喉症方] 取新鮮竹葉一把,煎煮成湯,經常服用。重症可用新鮮石斛五錢半,加少許醋,放涼後飲用。
[口舌瘡方] 用黃柏(一錢)、殭蠶(一錢)、枳殼灰(五分)、炙甘草末(五分)、薄荷末(五分)、冰片(三釐)、山豆根(五分),各研磨成末,一天塗抹三次,隔天就能痊癒。
[中焦統治方] 用金銀花、元參、生甘草、白芍、炒梔子、荊芥、連翹、桑寄生。如果屬於陰證,則去除梔子,加入桂末。
[下焦統治方] 用天花粉(三錢)、生甘草(二錢)、金銀花(三錢)、蒲公英(五錢)。
[上下統治方] 用生甘草(二錢)、蒲公英(一兩)、黃芩(一錢)、金銀花(三錢)煎煮,再用乳香、沒藥各一錢調和後服用。
[上消癰毒散] 用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蒲公英(三錢)、生甘草(五錢)、桔梗(三錢)、黃芩(一錢)、荊芥(一錢)、連翹(二錢)、牛蒡(一錢半)、芙蓉葉(一片)。
[上中下皆治方] 用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一兩)、當歸(三兩)、元參(一兩)。
[疹痧方] 用草麻(三錢)、元參(一兩)、乾葛(二兩)、青蒿(二兩)、黃耆(三兩)。
[喉痛方] 用生地(一兩)、粉丹皮(四錢)、白芍(二錢)、麥冬(六錢)、川貝(三錢)、甘草(三錢)、元參(五錢)、薄荷(二錢)、青果(五個打碎)。
[乳岩方](初期可治療)用青皮、石膏(消除瘀垢)、生甘草節(消腫導毒)、栝蔞、橘絡(疏通行經絡)、皂角刺、金銀花。(此病不可用刀)由於是寒痰凝結,應當使用陽和湯,外敷也要注意,不可使用寒涼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