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

《外科傳薪集》~ 許恆君傳用法(附) (1)

回本書目錄

許恆君傳用法(附) (1)

1. 許恆君傳用法(附)

外科要用,銅舂筒,鐵碾[(鐵研船)皂角等必碾。],石臼,小篩子,藥線木,大黃切片(曬脆。然後放鐵船中研篩。篩後再放研盂中研。余可類推。),石膏(火爐一隻。將石膏放煅。其色雪白。然後置船中研。)又(石膏必須煅至極熱透。熱透要雪白。研時要去頭腳粗滓。

),炒藥剷刀。(煉膏用。),鐵丫勺,絞渣藥布(煉膏火煎。急蓋之。否則藥枯。),瓶(一共總要三四元。末藥五十個。大丸瓶葫蘆三四個。小丸者五個。),煉膏者。必須場上用行灶鐵鍋。先配料。東丹宜用真。叫藥店人值事。大約數百文。(藥是蘇辦)

九一丹(即清涼藥加青黛。名生解。且又賤又靈。),用石膏十成。黃升一成。長肉甚良。研要細。(有毒拔毒。無毒長肉。),馬氏八寶丹(發背長肉。必須用。甚靈。),陳小粉(炒至黑如漆。用醋調搽陰症合宜。如痰塊立小。手掌大者。可收至手心樣。),症候好時。

如發毒背症。上半有膿。下半無膿。半長半拔。白腐者。毒也。紅鱗者。新肉也。拔毒長肉之藥。要研至無聲為度。不然。非但痛。且不靈。舌齒出血。炒蒲黃末吹之靈。

大欞架一隻(下木架之。硬木為之。高與人高。如方方各式。臨地作抽屜。架心陷以放缽。架左右立兩木。上橫木架之中饋。圓空柄杆承之。)圓藥缽(大一小二)個小帚三把。研藥線木,秤二根,針一隻,匾一對(曬丸者。黴潮及僵腐等用。),做攤膏藥布,先買青紅之布。

大約三四。十一尺。以洋皮紙糊。榆白皮面帚掃揩之。以二層為度。厚者一層。背後貼向牆壁上。待乾用。攤膏藥法,小鐵鍋一隻(下放爐。在中底。放鐵盞。一點燃燈草熏。洋鐵針卷攤。),剪油紙刀一把。薄油紙(十張。照小大裁。),白紙(五十張。包藥用。裁好。

針穿掛。),膏藥用法(傷濕風痛等用紅。除毒流注用青。),白銅匙(大四把。小二把。),藥瓶塞頭(爆竹店做結實者百個。需百文。),敷藥(多攪則黏滯。撮軟而不烈。去敷藥看去。汗孔有汗乃藥氣散。),毒門不看。

凡貼傷膏(用生薑擦再貼。則藥氣速。無他慮。),除毒貼膏(亦宜如上。外食鹽噴炒。散在膏上。摩運及薑片艾灸等。),熬膏先備柳木棍。俟藥須攪時。入攪之。以膏黑如漆為度。其亮如鏡矣。攪勻。傾於水內。要用扯一塊用之。大蓋缸(綠者。敷藥貯三隻。),小蓋缸(四隻。

碗店取。則貯去解涼血。),毛缸盆(置長肉膏。百部膏。),頭風膏(以肉桂。丁香攪膏貼。熱痛薄荷末。白芷末入之。烘熱用。),陽和膏(另鍋爐。),瘄腐小膏用油紙(貼散膏場面用布。),灸法(方磚小座。新瓦仰如盂。瓦下注火。磚需用七八塊。),煉蜜(蜜注銅勺。

白話文:

許恆君傳用法(附)

外科用具需準備銅舂筒、鐵碾(或鐵研船),皂角等藥材需研磨。另需石臼、小篩子、藥線木。大黃需切片曬乾後,放入鐵船中研磨篩選,篩選後再放入研盂中研磨,其他藥材亦可依此法處理。石膏需用火爐煅燒至雪白,再置於研船中研磨。石膏必須煅燒至極熱透,呈現雪白,研磨時需去除頭尾及粗渣。

另需準備炒藥剷刀(煉膏時使用)、鐵丫勺、絞渣藥布(煉膏時火煎,需迅速蓋上,否則藥材會變乾)、藥瓶(共需三四個,末藥瓶五十個,大丸瓶或葫蘆瓶三四個,小丸瓶五個)。煉膏需在場上使用行灶鐵鍋,先配料,東丹宜用真品,需請藥店人員協助,費用約數百文(藥材由蘇州採購)。

九一丹(即清涼藥加青黛,名生解,藥效好且價格便宜),用石膏十成,黃升一成,能促進長肉,研磨需細緻(有毒能拔毒,無毒能長肉)。馬氏八寶丹(治療發背長肉,效果很好)。陳小粉(炒至黑色如漆,用醋調和塗抹陰部症狀,效果很好,即使像痰塊般大小的腫塊,也能縮小至手心大小)。

症狀好轉時,若為發毒背症,上半部有膿,下半部無膿,則表示半長半拔,白色腐爛為毒,紅色鱗狀為新肉。拔毒長肉的藥物,研磨需至無聲為止,否則不僅疼痛,而且效果不佳。舌齒出血,可用炒蒲黃末吹於患處。

需準備大欞架一個(底座為堅硬木材,高度與人身高相仿,款式可自行選擇,底部設抽屜,架中心凹陷處用於放置藥缽,架左右立兩木,上橫木架用圓空柄杆承托)、大小藥缽各一個、小帚三把、研藥線木、秤二根、針一隻、匾一對(曬丸,防止發霉、潮濕和腐爛)。製作攤膏藥布,需購買青紅布料約三四塊,十一尺長,用洋皮紙糊上,再用榆白皮面帚掃拭,兩層為宜,較厚的布料用一層即可,背面貼在牆壁上晾乾備用。攤膏藥方法:小鐵鍋一隻(下放爐子,鍋底放鐵盞,點燃燈草熏熱,用洋鐵針卷攤)、剪油紙刀一把、薄油紙(十張,依大小裁剪)、白紙(五十張,包藥用,裁好,穿針掛好)。膏藥用法(傷濕風痛用紅色,除毒流注用青色)。白銅匙(大四把,小二把)、藥瓶塞頭(在爆竹店購買結實的,約一百個,需百文)。敷藥(需充分攪拌,軟而不烈,觀察敷藥處汗孔是否有汗,如有則藥氣已散)。毒門不看。

凡貼傷膏(用生薑擦拭後再貼,藥效快,無需擔心其他問題)。除毒貼膏(亦同前述,外加噴灑炒鹽,並在膏藥上塗抹,配合薑片艾灸等)。熬膏需準備柳木棍,待藥材需攪拌時使用,至膏體黑如漆,光亮如鏡即可。攪勻後倒入水中,需取用一部分使用。需準備大蓋缸(綠色,儲存敷藥,三隻)、小蓋缸(四隻,在碗店購買,用於儲存去解涼血藥)、毛缸盆(用於盛裝長肉膏、百部膏)、頭風膏(用肉桂、丁香攪拌製膏,貼敷時,若疼痛,可加入薄荷末、白芷末,烘熱使用)、陽和膏(需另備鍋爐)、瘄腐小膏(用油紙,貼散膏藥時,場面用布)、灸法(需準備方磚小座、新瓦,瓦下注火,磚需用七八塊)、煉蜜(用銅勺盛裝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