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奐

《外科方外奇方》~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升降部

六仙升丹,水銀(三兩),火硝(三兩),明礬(五兩),東丹(四兩),輕粉(六錢),皂礬(一兩五錢)。如紅升法。

白降丹。(即夏冰對配丹。),水銀,淨火硝,白礬,皂礬,炒白鹽(各九錢),上五味共研至不見水銀星為度。盛於新大傾銀罐內。以微火熔化。火急則水銀上升走爐。須用烰炭為妙。熬至罐上無白煙起。再以竹木枝撥之。無藥屑撥起為度。則藥吸於罐底。謂之結胎。胎成用大木盆一個盛水。

水內置淨鐵火盆一個。以水盆內水。及鐵盆之半腰為度。然後將前結就之胎。連罐覆於鐵盆內之居中。以鹽滷和黃土封固罐口。勿令出氣。出氣即走爐。再用淨灰鋪於鐵盆內。灰及罐腰。將灰按平。不可搖動藥罐。恐傷封口。即要走爐。鋪灰畢。取燒紅慄炭。攢圍罐底。用扇微扇。

煉一炷香。謂之文火。再略重扇。煉一炷香。謂之武火。炭隨少隨添。勿令間斷。而見罐底。再煉一炷香即退火。待次日盆炭冷定。用帚埽去盆灰。並將封口上去淨。開罐鐵盆內所有白霜。即謂之丹。將瓷瓶收貯待用。愈陳愈佳。其罐內原胎。研摻癬瘡神效。若恐胎結不老。

罐覆盆內。一遇火煉。胎落鐵盆。便無丹降。亦為走爐。一法用鐵絲扎作三腳小架。頂爐內撐住丹胎。最為穩妥。此丹如遇癰疽發背毒。一切惡毒。用一釐許。以津唾調點毒頂上。以膏藥蓋之。次日毒根盡拔於毒頂上。頂上結成黑肉一塊。三四日即脫落。再用升藥敷此。即收功。

此丹用蒸粉糕。以水少潤。共和極勻為細條。曬乾收竹筒內。各為錠子。凡毒成管。即約量管之深淺。插入錠子。上蓋膏藥。次日擠膿。如此一二次。其管即化為膿。管盡再上升藥數次。即收功。此丹比升丹功速十倍。但性最烈。點毒甚痛。法用生半夏對攙。再加冰片少許。

一方加辰砂(二錢),雄黃(二錢),硼砂(五錢),水銀用(一兩)。餘四味。各用一兩五錢。

大白降,水銀(一兩),青鹽(二兩),皂礬(二兩),火硝(二兩五錢),滷砂(三錢),雄黃(三錢),辰砂(三錢),白砒(五分),明礬(二兩),

上藥共研勻。放陽城罐內。微火煨乾後。如前法降三炷香。候冷取藥不可被生人雞犬衝破。此丹凡腫毒未成名件者。用醋調點患處頭上。看毒大小。如桐子大疱起。毒即消。若已成不肯穿者。亦用此丸。將膏藥貼頭上。半日即穿。

小白降,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上共研末。入傾銀罐內。放炭火上。文火煎滾。滾至邊上起焦黃色。候至滿面俱焦黃米色為度。將罐離火候冷。再用圓正擂盆一個。裹面須揀光細者。將銀罐連藥輕輕倒合在擂盆內。罐口與擂盆縫間。須用綿紙條墨水潤濕。

白話文:

升降部

六仙升丹: 將水銀三兩、火硝三兩、明礬五兩、東丹四兩、輕粉六錢、皂礬一兩五錢,依照製作紅升丹的方法煉製。

白降丹(又名夏冰對配丹): 取水銀、淨火硝、白礬、皂礬、炒過的白鹽各九錢,將這五種藥材研磨至看不見水銀顆粒為止。將藥粉放入新的大銀罐中,用微火加熱使其熔化。火勢過猛會使水銀升騰跑出爐外,最好使用悶燒的炭火。熬煮至罐口不再冒白煙,再用竹木枝撥動,沒有藥屑被撥起時,表示藥物已經吸附在罐底,稱為「結胎」。

「結胎」後,準備一個大木盆盛水,在水中放置一個乾淨的鐵火盆,使鐵盆一半浸在水中。然後將先前「結胎」的銀罐連同藥物,倒扣在鐵盆中央,用鹽鹵和黃土封住罐口,避免漏氣,否則會使藥物跑出。接著在鐵盆內鋪上一層淨灰,高度到罐身腰部,將灰按平,過程中不可搖晃藥罐,以免損壞封口導致藥物跑出。鋪灰完成後,取燒紅的栗炭圍繞罐底,用扇子輕輕扇動,燒一炷香的時間,稱為「文火」。再稍加重扇,燒一炷香的時間,稱為「武火」。隨時添加木炭,不要中斷火力,直至觀察到罐底。再燒一炷香的時間後熄火,等到隔天盆中木炭冷卻,用掃帚掃去盆灰,並清除罐口封土,打開罐子,鐵盆內的所有白霜即是丹藥。用瓷瓶儲存備用,越陳越好。罐內原有的藥胎,研磨後塗抹癬瘡有奇效。如果擔心藥胎不夠老練,銀罐倒扣在盆內,一遇火燒,藥胎就會掉落鐵盆,則無法降下丹藥,也是屬於藥物跑出爐外。

另一種方法是用鐵絲紮成三腳小架,在爐內頂住藥胎,這樣最為穩妥。此丹藥如果遇到癰疽發背等惡性腫毒,可取用一釐左右,用唾液調和後點在毒瘡頂端,再用膏藥覆蓋。隔天毒根會從瘡口拔出,瘡口會結成黑色肉塊,三四天後脫落,再用升丹塗抹傷口即可痊癒。

此丹藥可以將蒸熟的米粉糕加少許水揉和均勻,搓成細條,曬乾後放入竹筒內,做成藥錠。凡是毒瘡形成管道時,可以根據管道的深淺,將藥錠插入,上面覆蓋膏藥。隔天擠出膿液,如此一兩次,管道就會化為膿液,待管道消失後,再使用升丹數次即可痊癒。

此丹藥比升丹藥效快十倍,但藥性極為猛烈,點在瘡口會非常疼痛。使用時可加入生半夏,再加入少許冰片來緩解疼痛。

另一種配方是:加入辰砂二錢、雄黃二錢、硼砂五錢,水銀用一兩,其餘四味藥各用一兩五錢。

大白降: 將水銀一兩、青鹽二兩、皂礬二兩、火硝二兩五錢、滷砂三錢、雄黃三錢、辰砂三錢、白砒五分、明礬二兩,以上藥材研磨均勻後,放入陽城罐內,用微火烘乾,然後按照前面煉製方法降藥三炷香的時間。待冷卻後取藥,期間不可讓生人或雞犬碰觸到,否則會影響藥效。此丹藥對於尚未成形的腫毒,可以用醋調和塗抹在患處,觀察毒腫大小,如果像桐子般大小的泡疹出現,毒即消散。對於已經成形但不願意破潰的腫毒,也使用此藥丸,將膏藥貼在患處,半天就會破潰。

小白降: 將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一起研磨成粉末,放入傾銀罐中,放在炭火上用文火煎煮,煮至邊緣出現焦黃色,待整個表面都呈現焦黃米色為止,將罐子移離火源等待冷卻。再用一個平整的擂盆,選擇表面光滑細膩的,將銀罐連同藥物輕輕倒扣在擂盆內,罐口與擂盆之間的縫隙,用浸濕墨水的棉紙條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