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2)

1.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黃帝在明堂,雷公請曰:臣授業傳之,行教以經論,從容形法,陰陽刺灸,湯藥所滋。行治有賢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婦女,請問其所以然者,卑賤富貴,人之形體所從,群下通使,臨事以適道術,謹聞命矣。請問有⿺虎䖝愚僕漏之問,不在經者,欲聞其狀。帝曰:大矣。公請問: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經有也。復問:不知水所從生,涕所從出也。帝曰:若問此者,無益於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

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

雷公曰:大矣。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獨不誦不念夫經言乎,厥則目無所見。

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陰並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是以衝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於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

陰陽類論:溓(音廉)

方盛衰論:菌(祛倫切)

解精微論:⿺虎䖝(士銜切)湊(粗勾切)

白話文:

黃帝在明堂,雷公請教說:我接受您的教導傳授知識,用經典理論來教導,從容不迫地講解形體法則、陰陽針灸、湯藥的滋養。但在實際治療上,有的醫生醫術高明,有的卻不夠好,未必能做到十全十美。如果能事先說明悲哀喜怒、乾燥潮濕、寒冷暑熱、陰陽男女這些因素,請問它們的道理何在?無論是卑賤還是富貴,人的形體從何而來?讓下屬都能了解這些道理,在處理事情時才能符合醫理,我會謹記您的教誨。我想請教一些關於經典上沒有記載的,「哭泣卻流不出眼淚」這種疑惑,想聽聽您的解釋。

黃帝說:這個問題很重要啊。

雷公接著問:為什麼哭泣的時候流不出眼淚,或者流出來的眼淚很少,而且沒有鼻涕?

黃帝說:這個問題在經典裡是有記載的。

雷公又問:我還是不明白水是從哪裡產生的,鼻涕又是從哪裡來的?

黃帝說:問這些對於治療沒有幫助,這是醫生必須了解的,也是自然的道理。心臟是五臟精氣最集中的地方,眼睛是心臟的孔竅,臉色是心臟精氣的外在表現。因此,當一個人有德行時,他的眼神會平和;當他遭遇災禍或憂愁時,他的臉色會顯現出來。所以,當人悲哀時就會流淚,眼淚是從哪裡來的呢?水的基本來源是積聚的水分,積聚的水分屬陰,陰到了極致就是腎臟的精氣。

精氣之水之所以流不出來,是因為精氣將它固守住了,並加以包裹,所以水流不出來。水的精華是意志,火的精華是精神,水火互相感應,精神和意志都會感到悲傷,所以眼睛才會流出水來。俗話說:「心悲名為志悲」,意志與心臟的精華共同匯聚於眼睛。當共同感到悲傷時,神氣會傳到心臟的精華,卻無法上傳到意志,而只有意志感到悲傷,所以眼淚才會流出來。鼻涕是腦髓滲出來的,腦髓屬陰,脊髓則是骨頭的填充物,所以腦髓滲出來就成了鼻涕。

意志是骨頭的主宰,所以水流出來的時候,鼻涕也會跟著流出來,它們的運行方式是相似的。鼻涕和眼淚就像是兄弟一樣,緊急的時候一起消亡,存在的時候一起存在。如果意志很早就感到悲傷,那麼鼻涕和眼淚就會一起流出來,而且會橫流。鼻涕和眼淚一起流出來而且互相跟隨,是因為它們是同一類物質。

雷公說:您的解釋太精闢了!我想請問,為什麼有的人哭泣卻流不出眼淚,或者流出來的眼淚很少,而且沒有鼻涕呢?

黃帝說:如果哭泣的時候流不出眼淚,那是因為哭得不夠悲傷。不流淚是因為精神不夠慈悲。精神不夠慈悲,意志就不會悲傷,陰陽之氣相互制約,眼淚怎麼可能單獨流出來呢?當意志感到悲傷時會感到惋惜,惋惜就會衝擊陰氣,衝擊陰氣就會使意志離開眼睛,意志離開眼睛,精神就無法固守精氣,當精神離開眼睛時,鼻涕和眼淚才會流出來。難道你沒有讀過經文嗎?經文上說:當厥病發作時,眼睛就會看不見東西。

當人發生厥病時,陽氣會集中在上方,陰氣會集中在下方。陽氣集中在上方,火氣就會獨自旺盛;陰氣集中在下方,腳就會感到寒冷,腳寒冷就會脹痛。一個單純的水無法勝過五個火,所以眼睛就會失明。所以當受到風寒侵襲時,眼淚就會不停地流。風邪侵入眼睛,陽氣就會固守精氣,這時候火氣會灼傷眼睛,所以當遇到風時就會流淚。打個比方,就像火勢猛烈,大風吹來,才會下雨,情況類似。

陰陽的相關論述:溓(音廉)

關於氣血盛衰的論述:菌(讀音:祛倫切)

關於解剖精微的論述:⿺虎䖝(讀音:士銜切),湊(讀音:粗勾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