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序

回本書目錄

1.

臣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聖之先務;求民之瘼,恤民之隱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以理身緒餘治天下,坐於明堂之上,臨觀八極,考建五常。以謂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蕩,內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國家代有。將欲斂時五福,以敷錫厥庶民,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

白話文:

臣子聽說,在平安的時候不忘記危險,在穩定的時候不忘記可能的崩潰,這是古代聖人重視的事;關心人民的疾苦,同情人民的困難,這是偉大領袖的深厚仁慈。在古代,黃帝統治天下的時候,他通過理性治理和自我修養,坐在明堂上,觀察四方,檢視和強化基本的道德原則。他認為人的生活中,要面對陰陽、五味、色彩的影響,外有寒暑變化,內有情緒波動,人和國家都會經歷起伏變化。為了給人民帶來福祉,他和岐伯一起研究天文地理,遠方和身邊的事物,進行深入探討,制定法律,祈福後世。因此,雷公等人傳承了這些學問,並創作了《內經》。

歷代寶之,未有失墜。蒼周之興,秦和述六氣之論,具明於左史。厥後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難經。西漢倉公傳其舊學,東漢仲景撰其遺論,晉皇甫謐刺而為甲乙,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缺第七一通。迄唐寶應中,太僕王冰篤好之,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注,猶是三皇遺文,爛然可觀。

白話文:

歷代珍視這些學問,從未有過失傳。從周朝到秦朝,許多學者討論和記錄這些理論,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和發展這些知識。直到唐代,有人整理這些學問,使之更加系統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真正理解這些深奧知識的人越來越少,學術記錄變得混亂不清。

惜乎唐令列之醫學,付之執技之流,而薦紳先生罕言之,去聖已遠,其術晻昧,是以文注紛錯,義理混淆。殊不知三墳之餘,帝王之高致,聖賢之能事,唐堯之授四時,虞舜之齊七政,神禹修六府以興帝功,文王推六子以敘卦氣,伊尹調五味以致君,箕子陳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傳之以至下至淺之人,其不廢絕,為已幸矣。

白話文:

唐代對醫學的研究,逐漸由專業技術人員主導,但真正有深度的學問討論變得稀少。這些學問的精髓,包括天地自然的運行規律、帝王治國的智慧,以及古代聖人的教誨,都被淡忘。雖然有嘗試將這些深奧的理論傳給普通人,但能夠真正理解和保持這些學問的人很少。

頃在嘉祐中,仁宗念聖祖之遺事,將墜於地,乃詔通知其學者,俾之是正。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歲。遂乃搜訪中外,裒集眾本,浸尋其義,正其訛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竊謂未足以稱明詔,副聖意,而又採漢唐書錄古醫經之存於世者,得數十家,敘而考正焉。

白話文:

在嘉祐年間,仁宗黃帝思念祖先的遺訓,指示學者們正本清源。我們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古籍,努力理解和校正其中的錯誤,儘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覺得不足以滿足黃帝的意願。我們還參考了漢唐時期的文獻,整理了不少古代醫學文獻。

貫穿錯綜,磅礴會通,或端本以尋支,或泝流而討源,定其可知,次以舊目,正繆誤者六千餘字,增注義者二千餘條,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義,於是詳明,以之治身,可以消患於未兆,施於有政,可以廣生於無窮。恭惟黃帝撫大同之運,擁無疆之體,述先志以奉成,興微學而永正,則和氣可召,災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躋於壽域矣。

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等謹上

白話文:

我們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修正了許多錯誤,增加了很多注釋,力求每一次修改和選擇都有依據。我們相信,通過這些努力,不僅可以幫助人們預防疾病,也可以在治理國家時帶來無限的好處。我們希望黃帝能夠促進和諧,避免災害,讓人民安居樂業,長壽。

國子監的學者高保衡和光祿大夫林億等人謹慎呈上

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

白話文:

只有遵循三聖人的道路,我們才能解放束縛,克服困難,引導真氣,延年益壽,並幫助弱小和劣等的人獲得安寧。孔安國在《尚書》的序言中提到,伏羲、神農、黃帝的教導被稱為三墳,主要講的是偉大的道理。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黃帝內經》有十八卷,其中《素問》九卷和《靈樞》九卷,是其主要內容。雖然時代在變,但這些學問一直被傳承下來,有些時候因為擔心傳給不適合的人而被隱藏,所以有一卷被秘藏,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八卷。

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詁訓,未嘗有行不由徑,出不由戶者也。

白話文:

這些經文簡潔卻意味深長,涵蓋了天地間的象徵、陰陽的變化,以及生死的徵兆,其智慧是遍及遙遠和近處的,不需約定卻自有契合。經過考證,這些教導證明是真實無誤的,可以說是最高道德的源頭,生命之初的教導。如果能夠洞察天機,掌握玄妙的知識,即使是基於天生的理解,也需要通過學習和指導來提升。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傑,時時間出焉。則周有秦公,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白話文:

深入鑽研和探索隱藏的知識,或許能夠理解真正的要點,但這樣做可能會遺漏一些細節。因此,每當有人能夠掌握這種神奇的道理,就會在世間留下深遠的影響,像是受到鬼神的祝福。從周到漢,有許多人理解了這些奧秘,並用它們來幫助人們,使他們的功績與日俱增。

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為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迭,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併吞,而都為一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題;或脫簡不書,而云世缺;重《經合》而冠針服,並《方宜》而為《咳篇》,隔《虛實》而為《逆從》,合經絡而為論要,節《皮部》為《經絡》,退《至教》以先針,諸如此流,不可勝數。且將升岱嶽,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

白話文:

王冰我年輕時就嚮往這條道路,熱衷於養生之道,幸運地接觸到了真正的經典,將它們視為寶貴的指南。但是,世間的記載混亂,章節錯綜複雜,使得學習和實踐變得困難。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乃精勤博訪,而並有其人,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時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文字昭晢,義理環周,一以參詳,群疑冰釋。恐散於末學,絕彼師資,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尋注會經,開發童蒙,宣揚至理而已。

白話文: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精心研究,經過十二年的努力,終於掌握了其中的要點。我在郭子齋先生那裡學到了張公的秘密手稿,這些手稿文字清晰,意義豐富,幫助我解決了許多疑問。我擔心這些知識會在後學中散失,因此撰寫注釋,希望能夠永久傳承。我整理了所有的卷軸,共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整理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能夠解釋清楚,傳播真理。

其中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併,義不相涉,缺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錯簡碎文,前後重迭者,詳其指趣,削去繁雜,以存其要。

白話文:

在整理過程中,對於文本中斷裂或意義不連貫的部分,我搜索相關經文來補充;對於篇目缺失或不明確的地方,我根據意思添加文字來闡明其義。我努力使各部分內容清晰分明,並對疑難之處進行詳細解釋,去除多餘的內容,保留核心精華。

辭理秘密,難粗論述者,別撰《玄珠》,以陳其道。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庶厥昭彰聖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奎張不亂,深泉淨瀅,鱗介咸分,君臣無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齡之望。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方知大聖之慈惠無窮。

白話文:

對於深奧難懂的部分,我另外撰寫《玄珠》以詳細說明其道理。我用紅字標記所有新增的文字,以便於區分古今之別。我希望這些努力能夠明確展示聖人的旨意,傳播玄妙的道理,就像星宿清晰可見,深淵的水清澈見底,使君臣享有長壽無疾之福,使學者明白不誤,至高的道理得以流傳,使後世人明白大聖的慈悲是無窮的。

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序。

將仕郎守殿中丞孫兆重改誤朝奉郎守國子博士同校正醫書上騎都尉賜緋魚袋高保衡朝奉郎守尚書屯田郎中同校正

醫書騎都尉賜緋魚袋孫奇朝散大夫守光祿卿直秘閣判登聞檢院上護軍林億

白話文:

這是在大唐寶應元年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