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序 (1)

回本書目錄

序 (1)

1.

臣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聖之先務;求民之瘼,恤民之隱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以理身緒餘治天下,坐於明堂之上,臨觀八極,考建五常。以謂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蕩,內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國家代有。將欲斂時五福,以敷錫厥庶民,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

歷代寶之,未有失墜。蒼周之興,秦和述六氣之論,具明於左史。厥後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難經。西漢倉公傳其舊學,東漢仲景撰其遺論,晉皇甫謐刺而為甲乙,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缺第七一通。迄唐寶應中,太僕王冰篤好之,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注,猶是三皇遺文,爛然可觀。

惜乎唐令列之醫學,付之執技之流,而薦紳先生罕言之,去聖已遠,其術晻昧,是以文注紛錯,義理混淆。殊不知三墳之餘,帝王之高致,聖賢之能事,唐堯之授四時,虞舜之齊七政,神禹修六府以興帝功,文王推六子以敘卦氣,伊尹調五味以致君,箕子陳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傳之以至下至淺之人,其不廢絕,為已幸矣。

頃在嘉祐中,仁宗念聖祖之遺事,將墜於地,乃詔通知其學者,俾之是正。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歲。遂乃搜訪中外,裒集眾本,浸尋其義,正其訛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竊謂未足以稱明詔,副聖意,而又採漢唐書錄古醫經之存於世者,得數十家,敘而考正焉。

貫穿錯綜,磅礴會通,或端本以尋支,或泝流而討源,定其可知,次以舊目,正繆誤者六千餘字,增注義者二千餘條,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義,於是詳明,以之治身,可以消患於未兆,施於有政,可以廣生於無窮。恭惟皇帝撫大同之運,擁無疆之體,述先志以奉成,興微學而永正,則和氣可召,災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躋於壽域矣。

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等謹上

白話文:

我聽說,國家在安定時不能忘記危險,生存時不能忘記滅亡,這是古代聖王們首先重視的事;關心百姓的痛苦,體恤百姓的隱憂,這是君主深厚的仁愛之心。在過去,黃帝治理天下的時候,用修身養性的方法來治理國家,坐在明堂之上,觀察四面八方,考察並建立了五常(仁、義、禮、智、信)。他認為人的出生,背負著陰氣而懷抱著陽氣,飲食有滋味,穿著有顏色,外在有寒冷暑熱的交替影響,內在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侵擾,因此疾病和死亡,在每個朝代都存在。黃帝為了要集合上天賜予的五福,普遍施予他的百姓,於是與岐伯一起上探天體的運行規律,下究地理的變化,遠從各種事物中尋找知識,近從自身尋找經驗,互相探討辯論,制定法則來造福後世。之後,雷公等弟子繼承並傳播了這些知識,因此《黃帝內經》就產生了。

歷代都將《內經》視為珍寶,沒有遺失或毀壞。周朝興起時,秦和闡述了六氣的理論,詳細記載在史官的文書中。後來,越人得到了其中的一部分,進一步發展並寫成了《難經》。西漢時,倉公傳承了《內經》的舊學,東漢時,張仲景撰寫了遺留下來的論述,晉朝時,皇甫謐加以整理並撰寫了《針灸甲乙經》,到了隋朝,楊上善將其纂輯成《太素》。當時,有位叫全元起的人,開始為《太素》做訓解,但缺少第七卷。到了唐朝寶應年間,太僕王冰非常喜愛這本書,得到了他老師收藏的卷本,加以詳細的註解,這仍然是三皇留下來的文章,內容十分詳盡,值得參考。

可惜的是,唐朝將《內經》列為醫學典籍,交給了只注重技術的醫者,而達官貴人和學者卻很少談論它。由於距離聖人的時代已經久遠,醫術變得晦澀不明,因此文字註解紛雜錯誤,道理也混淆不清。殊不知《內經》是三墳五典的遺留,是帝王的高尚理想,是聖賢的作為,就像唐堯將四時的變化教給人民,虞舜將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整理好,大禹修治六府(金木水火土穀)以建立帝業,文王推演六爻以解釋卦象和氣候,伊尹調和五味以輔佐君王,箕子陳述五行以輔佐國家,他們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為何要把如此精深微妙的道理,傳給如此低下淺薄的人呢?《內經》沒有因此而失傳,就已經是幸運了。

先前在嘉祐年間,宋仁宗感念先祖遺留的事業將要衰敗,於是下詔給精通醫學的學者,讓他們來加以校正。我們這些擔任校對的官員,承蒙朝廷的委託,花了數年的時間。於是,我們搜集了國內外的各種版本,深入研究其中的含義,改正了其中的錯誤,但只能改正其中的三四成,剩下的部分我們還沒能完成。我們認為這樣的成果還不足以符合皇上的聖旨和期望。於是,我們又收集了漢唐書中記載的,世上僅存的古代醫學典籍,大概有數十家,將它們整理並加以考證。

我們貫穿並綜合各種觀點,融會貫通,有時從根本上尋找分支,有時從源頭追溯到末流,確定了可以理解的部分,並按原來的目錄排列。我們改正了六千多個錯誤的文字,增加了兩千多條新的註解,每一句話的取捨,都有考證,將錯亂的文字和模糊的義理,都詳細地說明了。用這些來修養身心,可以在疾病還未發生時就加以消除;用這些來治理國家,可以使人民的生機無窮無盡。恭敬地讚頌皇帝,您承載著天下大同的使命,擁有無窮無盡的德行,繼承先祖的遺志來完成大業,復興這門衰微的學問並使之永遠正確,這樣就能召來和諧之氣,消除災難,讓天下百姓都能共同邁向長壽的境界。

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等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