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笏

《中風論》~ 論臟象 (2)

回本書目錄

論臟象 (2)

1. 論臟象

宦者損其衝脈,則須亦不生。觀《難經》男以藏精,女以系胞之語,則右腎為命門者,即《內經》之衝脈循腹右下行繫於右腎,謂男女之天癸所以傳生者也,猶曰此生生受命之門耳。則命門乃水也,非火也。後世沿叔和之謬,謂左腎為水,右腎為相火,已屬大謬,李時珍反用此法詆譭《難經》,可知後世醫家於內景臟象全然不識,而猶妄意著作其書,尚可信乎?

或問:子以命門為天癸,然則腎中無火矣,無火則腎中真陽又是何物也?曰:腎中真陽即是衛氣之根,《內經》謂衛出下焦,《難經》謂腎間動氣,又謂生氣之原者是也。此兩腎皆有之,且膀胱亦有之,奈何專屬之右腎耶?

《內經》曰:初生之來謂之精(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即右腎藏精也)。兩精相摶謂之神(陰陽合而神明生,即心藏神也)。隨神往來謂之魂(神明動而知識生,即肝藏魂也)。並精出入謂之魄(精血充而運動生,即肺藏魄也)。心有所憶謂之意(脾主思,故藏意)。慮善而動謂之智(腎為技巧之官,故藏智)。此五臟之所藏,謂之五神,所謂性也。

凡五臟皆不可病,而心臟為最。然《內經》、《難經》論病,多以五臟為言者,乃指五臟所主之病,非謂五臟為受病之地也。譬如怒為肝之所主,其受病之地乃在衛氣、宗氣之上僭,《內經》所謂氣有餘善怒也。又如恐為腎之所主,其受病之地乃在衛氣、宗氣之下陷,《內經》所謂氣不足善恐也。俗書不知從受病之氣分施治,而輒從五臟用藥,則誤矣。

五臟為藏神最密之所,而名為陰者,以其為陰經所屬也。六腑為傳受渣滓之所,而名為陽者,以其為陽經所屬也。唯膽為清淨之地,不受穢濁,而亦名腑者,亦以其為陽經所屬也。《內經》謂臟腑皆取決於膽,故膽為決斷之官。

白話文:

太監因為損傷了衝脈,所以鬍鬚不會生長。觀察《難經》所說的「男子以藏精為本,女子以繫胞為本」這句話,可以知道右腎被稱為命門的原因,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衝脈,它沿著腹部右下方行走,連結到右腎,這是男女傳宗接代的天癸來源,就像是說這是生命開始、接受使命的門戶一樣。所以說,命門的本質是水,不是火。後世沿襲了王叔和的錯誤觀點,認為左腎是水,右腎是相火,這已經是大錯特錯了。李時珍反而用這種錯誤的觀點來詆毀《難經》,由此可知後世的醫生對於內臟的真實情況完全不了解,卻還妄自寫書,這樣寫出來的書還能相信嗎?

有人問:你認為命門是天癸,那麼腎臟裡面就沒有火了,沒有火的話,腎臟中的真陽又是什麼呢?我回答說:腎臟中的真陽就是衛氣的根本,《黃帝內經》說衛氣出自下焦,《難經》說腎間動氣,又說它是生氣的來源,指的就是這個。這兩邊的腎臟都有真陽,而且膀胱也有,為什麼要特別歸屬於右腎呢?

《黃帝內經》說:生命最初的來源叫做精(男女交合產生精,萬物因此化生,也就是右腎藏精的意思)。兩個精子相互結合叫做神(陰陽結合而產生精神,也就是心臟藏神的意思)。隨著神的活動而往來叫做魂(精神活動而產生意識,也就是肝臟藏魂的意思)。精氣出入叫做魄(精血充足而產生運動,也就是肺臟藏魄的意思)。心中有所記憶叫做意(脾主思考,所以藏意)。考慮什麼是善的並付諸行動叫做智(腎是技巧之官,所以藏智)。這五臟所藏的,叫做五神,也就是所謂的本性。

所有五臟都不可以生病,而心臟是最重要的。然而《黃帝內經》、《難經》談論疾病時,大多以五臟來敘述,是指五臟所主管的疾病,並不是說五臟本身是生病的地方。例如,發怒是肝所主管的,但是真正生病的地方是在衛氣、宗氣之上產生壅塞,《黃帝內經》說氣有餘就容易發怒。又例如,恐懼是腎所主管的,但是真正生病的地方是在衛氣、宗氣之下陷,《黃帝內經》說氣不足就容易恐懼。現在一般書本不了解應該從受病之氣來施以治療,反而隨意從五臟來用藥,那就錯了。

五臟是藏神最嚴密的地方,被稱為陰,是因為它們屬於陰經。六腑是傳送和接受廢物的地方,被稱為陽,是因為它們屬於陽經。只有膽是清淨之地,不接受污穢之物,也被稱為腑,也是因為它屬於陽經。《黃帝內經》說臟腑的運作都取決於膽,所以膽是負責決斷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