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論》~ 論藥餌 (2)
論藥餌 (2)
1. 論藥餌
但中風必有從寒、從熱之不同,則此方亦有加溫、加涼之各異,特孫思邈從《金匱》錄方時多遺脫耳。
中風之從寒化者,何以辨之?曰:其四肢必厥,必無汗(寒則腠理閉),餘症與前同。其治宜峻表,如麻黃湯加三生飲之類。嘗用防風通聖散而愈者五人。其方則麻黃、桂枝、防風、羌活、白朮、白芍、當歸、枳殼、大黃、芒硝也,因藥力甚猛,自能分開邪正,故不加入白礬。
中風之從熱化者,何以辨?曰:其舌必枯(乾裂如錯),四肢必熱,必大汗(熱氣所蒸),餘症與前同。其治宜涼解,如清涼飲子及玳瑁散主之,然總不如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為妙。生平嘗用此二方治十餘人,皆有殊效。亦因藥力甚猛,自能分開邪正,故亦不必白礬澄之也。
以上二條,皆初起用藥之法,若不如此,多至拘攣痿廢矣。其後治之法,又當細辨之。
中風數日之後,人事漸醒,諸症漸減者,邪風衰也。然餘邪之與衛氣相融者,必不能淨,衛氣之為風耗者,必難驟復,故往往有偏枯、善忘諸恙。其治又當從養營、養氣之中,加入竹瀝、荊瀝為引,或加薑汁為引(初起從寒化者可加,熱化者忌)。然藥力既輕,取效必不能速,又宜久服之,乃能有功也。
蓋竹瀝、荊瀝,乃草木行津之處,衛氣之在表,亦如樹木之以皮行津,故用此為引。
中風日久,則衛氣必衰,在表之衛氣盛,必須益其腎間動氣,如樹木培其根本,則枝葉暢茂也。若專用耆、術,以補表陽,則宗氣必僭而生熱,而風之餘邪不除(人參、黃耆、白朮,皆補宗氣之藥)。若加入歸、芍、地黃以配之,則又僅生營血而已,而於衛氣無益。若用桂、附之類,雖能益腎間動氣,亦易於生熱。
昔人創易老地黃飲子,用桂枝、附子,與生地、麥冬,白菊同用,服之亦有效驗(必加竹瀝、荊瀝方效)。然總不如紫河車之妙,其性得血氣之餘,既非草木可比,且又不寒不熱,而為衛氣生髮之源。蓋人身結胎時,其形如兩甲,即兩腎也。此衛氣受生之始,河車即從此兩甲而生,以包護於五官、四體之外,即衛氣外行軀殼,衛外為固之始,以血肉之屬補,為血肉之同氣相求,乃無上妙品也。
近日廣東出有再造丸,服之亦間有效者,而不知其為何藥。後於靜芸齊《集驗良方》中見之,即蘇合丸之加減耳。其方皆辛香行氣之藥,用之於寒化者則效,用之於熱化者多不效。其曰:中左者用四物湯下,中右者用四君子湯下,亦不過沿襲左血右氣,為詭遇之計,究非治病正理。
夫人益衛氣之法,多主用酒。《靈樞》謂飲酒者,衛氣盛,先行絡脈,後行經脈,是以知有何脈之動。今驗之人事,凡飲酒者,懦夫有強毅之氣,愚夫有明決之氣,笨人有輕便之氣,靜者好動,嚅者多言,此皆緣衛氣先盛,則知覺運動迥異於常耳。是以扁鵲對齊桓侯有酒醪之語。
白話文:
中風一定有從寒和從熱兩種不同的情況,所以這個藥方也必須根據情況加溫熱或加寒涼的藥,只是孫思邈從《金匱要略》抄錄藥方時,很多地方遺漏了。
中風屬於從寒轉化的,要如何分辨呢?可以觀察到病人四肢一定冰冷,而且沒有汗(因為寒冷會使皮膚毛孔緊閉),其他症狀和之前相同。治療上應該用強烈的發汗藥,像是麻黃湯加上三生飲之類的藥方。我曾經用防風通聖散治好五個病人,這個藥方包含麻黃、桂枝、防風、羌活、白朮、白芍、當歸、枳殼、大黃、芒硝,因為藥力很強,自然可以分辨邪氣和正氣,所以不需要加入白礬。
中風屬於從熱轉化的,要如何分辨呢?可以觀察到病人舌頭一定乾燥(乾裂像龜裂的土地),四肢一定發熱,而且會流很多汗(因為熱氣蒸發),其他症狀和之前相同。治療上應該用清涼解熱的藥,像是清涼飲子和玳瑁散,但總比不上白虎湯和竹葉石膏湯來得有效。我這一生曾經用這兩個藥方治好十多個人,效果都非常好。也是因為藥力很強,自然可以分辨邪氣和正氣,所以也不需要用白礬來澄清。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剛發病時用藥的方法,如果沒有這樣做,很多都會導致肢體攣縮、萎軟無力。之後的治療方法,又必須仔細辨別。
中風幾天之後,病人逐漸清醒,各種症狀逐漸減輕,這是因為邪風衰退了。然而,殘留的邪氣和衛氣混合在一起,一定無法完全清除,而衛氣被風邪耗損,一定難以馬上恢復,所以常常會有半身不遂、健忘等毛病。治療上又應該從滋養營血、補養氣血入手,加入竹瀝、荊瀝來引導藥力,或者加入薑汁來引導藥力(剛開始屬於從寒轉化的人可以加,屬於從熱轉化的人則要避免)。然而,藥力既然比較緩和,效果一定不能很快出現,又必須長期服用,才能發揮功效。
因為竹瀝、荊瀝是草木中輸送津液的地方,而衛氣在體表,就像樹木以樹皮來輸送津液一樣,所以用它們來引導藥力。
中風久了,衛氣一定會衰弱,體表的衛氣要旺盛,必須要增強腎臟的動氣,就像樹木要穩固根基一樣,才能枝葉茂盛。如果只用黃耆、白朮來補養體表的陽氣,就會導致宗氣過盛而產生熱,而風邪的殘留沒有辦法去除(人參、黃耆、白朮,都是補養宗氣的藥)。如果加入當歸、白芍、地黃來配合,又只是滋養營血而已,對於衛氣沒有幫助。如果用桂枝、附子之類的藥,雖然可以增強腎臟的動氣,但也容易產生熱。
古人創製了易老地黃飲子,用桂枝、附子,和生地、麥冬、白菊花一起使用,服用後也有效果(一定要加入竹瀝、荊瀝才有效)。然而,總比不上紫河車的效果,它的性質是得到血氣的精華,既不是草木可以比擬,而且又不寒不熱,是衛氣生發的來源。因為人體在結胎時,形狀像兩片甲殼,也就是兩個腎臟。這是衛氣開始產生的源頭,紫河車就是從這兩片甲殼產生,用來包護在五官、四肢之外,也就是衛氣在體外運行的開始,保護體表堅固的基礎,用血肉的組織來補充,是同氣相求,是無上的妙品。
最近廣東出現再造丸,服用後也有時有效,但不知道是什麼藥。後來在靜芸齊的《集驗良方》中看到,原來是蘇合丸的加減方。這個藥方都是辛香行氣的藥,用在從寒轉化的人有效,用在從熱轉化的人多半沒有效果。書上說:中風偏於左側的人用四物湯來送服藥丸,中風偏於右側的人用四君子湯來送服藥丸,也不過是沿用左邊是血右邊是氣的說法,用來掩飾錯誤的計策,並不是治療疾病的正確道理。
一般來說,增強衛氣的方法,多半主張用酒。《靈樞經》說:喝酒的人,衛氣會旺盛,先在絡脈運行,然後在經脈運行,因此知道哪條脈的氣在動。現在驗證人事,凡是喝酒的人,懦弱的人會有強硬的氣概,愚笨的人會有明智果斷的氣概,遲鈍的人會有靈活輕便的氣概,靜默的人會喜歡活動,口齒不清的人會多說話,這些都是因為衛氣先旺盛,所以知覺和運動都和平常不同。因此扁鵲對齊桓侯說了可以用酒來幫助治療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