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樞要》~ 卷四 (14)
卷四 (14)
1. 治瘡瘍各症附方
八正散,治下疳便毒,小便淋瀝,脈症俱實者。
大黃,車前子,瞿麥,萹蓄,山梔,木通(各二錢),滑石(二兩),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內托羌活湯,治臀癰腫痛,兩尺脈緊按之無力者。
羌活,黃柏(各一錢),防風,藁本,肉桂,連翹,炙草,蒼朮,陳皮,黃耆(各一錢五分)
上水酒煎服。
大防風湯,治足三陰經虧損,外邪乘虛,患鶴膝風或附骨疽腫痛;或腫而不痛,不問已潰未潰,用三五劑後,更用調補之劑。
附子,牛膝(各一錢),白朮,羌活,人參,防風(各三錢),川芎(一錢五分),辣桂,黃耆,白芍藥,杜仲,熟地,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龍膽湯,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下疳懸癰,腫焮作痛,小便澀滯;或婦人陰瘡癢痛;或男子陰挺腫脹,或出膿水。
龍膽草,澤瀉(各一錢),車前子,生地黃,木通,當歸尾,山梔,枯黃芩,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清心蓮心丸,治膀胱氣虛濕熱,玉莖腫痛,或莖竅澀滯,口苦咽乾,小便色赤或白濁,夜安靜而晝發熱。
黃芩,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炙甘草(各一錢半),石蓮肉,白茯苓,黃耆,柴胡,人參(各一錢)
上水煎服。
五淋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如膏汁,或熱沸便血。
赤茯苓(錢半),赤芍藥,山梔(各二錢),當歸,甘草(各一錢五分)
上用燈心三十根,水煎服。
清肺飲,治渴而小便不利,乃肺經有熱,是絕寒水生化之源,宜用此藥,以清化源,其水自生,而便自利矣。
茯苓(二錢),豬苓(三錢),澤瀉(五分),琥珀(五分),燈心(一分),木通(七分),通草(六分),車前子(一錢),瞿麥(五分),萹蓄(七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腎氣丸,治腎經陽虛陰無所化,以致膀胱淋漓,或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無所化,而膀胱癃閉;或腎氣虛熱於厥陰之絡,陰挺痿痹,而溺頻數;或腎水虛弱,陰虧難降,使津液敗濁,而為痰水。又治腎虛便血,及諸見血發熱,自汗盜汗等症之聖藥也。即六味丸,方見前。
還少丹,治足三陰經,虛損患膝風等症。又補脾腎進飲食之良劑也。
肉蓯蓉(去甲酒浸),遠志(去心,甘草湯泡去骨),茴香(炒),巴戟(去心),枸杞子,山藥,牛膝,熟地黃(為膏),石菖蒲,杜仲,五味子,白茯苓,楮實子,山茱萸(各等分)
上為末,用紅棗肉同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酒送下,每日三服,白湯送下。
不換金正氣散,治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寒熱少食。
厚朴,藿香,半夏,蒼朮,陳皮,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八正散,治療下疳(生殖器潰瘍)及因毒素引起的下半身感染,小便不順暢,並且脈象和病症都呈現實證的情況。
藥方組成:大黃、車前子、瞿麥、萹蓄、山梔、木通(各二錢),滑石(二兩),甘草(一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內托羌活湯,治療臀部癰瘡腫痛,兩尺脈(手腕內側脈搏)按下去感到緊繃無力。
藥方組成:羌活、黃柏(各一錢),防風、藁本、肉桂、連翹、炙甘草、蒼朮、陳皮、黃耆(各一錢五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後服用。
大防風湯,治療足部三陰經(肝、脾、腎經)虧損,外邪趁虛侵入,導致鶴膝風(膝關節腫大)或附骨疽(骨頭附近的化膿性感染)腫痛;或腫而不痛,無論是否潰爛,服用三到五劑後,再用調養補益的藥方。
藥方組成:附子、牛膝(各一錢),白朮、羌活、人參、防風(各三錢),川芎(一錢五分),辣桂、黃耆、白芍藥、杜仲、熟地、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龍膽湯,治療肝經濕熱,或者陰囊癰瘡、毒性感染、下疳、懸癰(陰莖上的癰瘡),腫脹發紅疼痛,小便不順暢;或婦女陰部瘡癢疼痛;或男子陰莖腫脹,或流出膿水。
藥方組成:龍膽草、澤瀉(各一錢),車前子、生地黃、木通、當歸尾、山梔、枯黃芩、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心蓮心丸,治療膀胱氣虛濕熱,陰莖腫痛,或尿道口不順暢,口苦咽乾,小便顏色赤紅或出現白濁,晚上安靜而白天發熱。
藥方組成:黃芩、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炙甘草(各一錢半),石蓮肉、白茯苓、黃耆、柴胡、人參(各一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淋散,治療膀胱有熱,小便不通暢,或尿液像豆汁、砂石、或像膏汁,或有熱感並出現血尿。
藥方組成:赤茯苓(錢半),赤芍藥、山梔(各二錢),當歸、甘草(各一錢五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和燈心草三十根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肺飲,治療口渴但小便不利,是由於肺經有熱,導致生成體液的源頭受阻,應使用此藥,以清除熱源,體液自然產生,小便也會順暢。
藥方組成:茯苓(二錢),豬苓(三錢),澤瀉(五分),琥珀(五分),燈心草(一分),木通(七分),通草(六分),車前子(一錢),瞿麥(五分),萹蓄(七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腎氣丸,治療腎經陽氣虛弱,無法化生陰液,導致膀胱淋漓不盡,或脾肺氣虛,無法調節水液,導致膀胱閉塞;或腎氣虛熱,影響陰部經絡,導致陰莖痿軟麻痺,小便次數頻繁;或腎水虛弱,陰液不足,難以降火,導致津液敗壞混濁,產生痰濕。此藥也治療腎虛出血,以及各種出血發熱、自汗盜汗等症狀的良藥。即是六味丸,藥方在前面提到。
還少丹,治療足部三陰經虛損,導致膝關節疼痛等症狀。也是補益脾腎,增進食慾的良藥。
藥方組成:肉蓯蓉(去除甲殼,用酒浸泡)、遠志(去除心,用甘草湯浸泡後去除骨頭)、茴香(炒)、巴戟(去除心)、枸杞子、山藥、牛膝、熟地黃(製成膏狀)、石菖蒲、杜仲、五味子、白茯苓、楮實子、山茱萸(各等份)。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紅棗肉和蜂蜜混合製成丸劑,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溫酒送服,每日服用三次,也可以用白開水送服。
不換金正氣散,治療脾氣虛弱,寒邪侵襲,痰液停留在胸膈,出現寒熱交替、食慾不佳等症狀。
藥方組成:厚朴、藿香、半夏、蒼朮、陳皮、甘草(各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