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樞要》~ 卷四 (13)
卷四 (13)
1. 治瘡瘍各症附方
普濟消毒散,治天行時毒,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若饑饉之後患之,最宜用,仍當固胃氣。
黃芩,連翹(各五錢),人參(三錢),陳皮,玄參,甘草,柴胡,桔梗(各一錢),牛蒡子馬勃,板藍草根(各七分),白殭蠶,升麻(各五分),上水煎服,大便秘,量加大黃。
通氣散,治時毒腫甚,取嚏,以泄其毒。
玄參(一錢五分),豬牙皂角,川芎(各二錢),藜蘆(五分),羊躑躅花(二錢五分)
上為末,用紙捻蘸少許,入鼻內,取嚏為度。
防風通聖散,治時毒熱毒,便秘熱燥。若時毒饑饉之後,胃氣虧損者,須當審察,非大滿大實不用。
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麻黃,桔梗,石膏,黃芩(各一兩),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五分),甘草(二兩),滑石(一兩)
上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仍量人虛實。
葛根牛蒡湯,治時毒腫痛,而便利調和者。
葛根,管仲,甘草(又名國老),豆豉,牛蒡(半生半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犀角升麻湯,治時毒,或風熱,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或風熱鬢疽痄腮等症。
犀角,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白芷,黃芩,白附子(各五分),國老(六分)
上水煎服。
白芷胃風湯,治手足陽明經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目瞤動。
白芷(二錢五分),升麻(二錢五分),葛根,蒼朮(米泔炒,各八分),炙草,當歸(各一錢五分),草豆蔻,柴胡,黃柏(炒),藁本,羌活(各四分),蔓荊子,白殭蠶(三分),麻黃(去節七分),上水煎服。
升麻黃連湯,治胃經熱毒,腮瘇作痛,或發寒熱。
升麻,川芎,當歸(各錢半),連翹,黃連,牛蒡子,白芷(各一錢)
上水煎服。焮連太陽加羌活;連耳後,加山梔、柴胡。
梔子仁湯,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
鬱金,枳殼,升麻,山梔(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雙解散,治便癰。內蘊熱毒,外挾風邪;或交感失宜,精血交錯,以致腫痛,大小便秘結。先用此藥通解,更用調補之劑。
辣桂,大黃,白芍藥,澤瀉,牽牛(杵炒),桃仁,乾薑(各五分)
上水煎服。
制甘草法,治懸癰,不拘腫潰。
上每用大甘草一兩,切至寸許,用澗水一碗浸透,以慢火炙乾;仍投前水浸透再炙,至水乾為度,卻挫細,用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
大蘆薈丸(一名九味蘆薈丸),治肝火下疳潰爛,或作痛焮腫,或治小兒疳膨食積,口鼻生瘡,牙齦蝕爛等瘡,並蟲蝕肛門癢痛。
胡黃連,蘆薈,黃連,木香,白蕪荑,青皮,白雷丸,鶴蝨草(各二兩),麝香(一錢)
上為末,蒸餅糊丸,桐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米湯下。
白話文:
普濟消毒散: 這個藥方治療流行性時疫,引起的頭面腫痛,或是咽喉不適。特別適合在饑荒之後生病的人使用,但要注意同時也要保護好腸胃功能。 藥材包括:黃芩、連翹(各五錢)、人參(三錢)、陳皮、玄參、甘草、柴胡、桔梗(各一錢)、牛蒡子、馬勃、板藍草根(各七分)、白殭蠶、升麻(各五分)。 用法:用水煎服,如果便秘,可以多加點大黃。
通氣散: 這個藥方治療因時疫引起的嚴重腫脹,使用後可以讓人打噴嚏,藉此將體內的毒氣排出。 藥材包括:玄參(一錢五分)、豬牙皂角、川芎(各二錢)、藜蘆(五分)、羊躑躅花(二錢五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細紙捻沾取少量,塞入鼻孔,以打噴嚏為目標。
防風通聖散: 這個藥方治療時疫引起的熱毒,導致便秘和身體乾燥。如果是因時疫和饑荒導致身體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此方適合體格壯實的人。 藥材包括: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麻黃、桔梗、石膏、黃芩(各一兩)、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五分)、甘草(二兩)、滑石(一兩)。 用法:用水煎服,也可以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用量要根據個人體質虛弱情況調整。
葛根牛蒡湯: 這個藥方治療時疫引起的腫痛,但同時大便正常的人。 藥材包括:葛根、管仲、甘草(又名國老)、豆豉、牛蒡(半生半炒,各一錢)。 用法:用水煎服。
犀角升麻湯: 這個藥方治療時疫,或是風熱引起的頭面腫痛,或是咽喉不適,或是風熱引起的耳後腫瘡等症狀。 藥材包括:犀角、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白芷、黃芩、白附子(各五分)、國老(六分)。 用法:用水煎服。
白芷胃風湯: 這個藥方治療手足陽明經氣虛引起的風熱,導致面部麻木,或是牙關緊閉,眼睛跳動。 藥材包括:白芷(二錢五分)、升麻(二錢五分)、葛根、蒼朮(用米泔水炒過,各八分)、炙甘草、當歸(各一錢五分)、草豆蔻、柴胡、黃柏(炒過)、藁本、羌活(各四分)、蔓荊子、白殭蠶(三分)、麻黃(去除節,七分)。 用法:用水煎服。
升麻黃連湯: 這個藥方治療胃經熱毒,引起的腮腺腫痛,或是發冷發熱。 藥材包括:升麻、川芎、當歸(各錢半)、連翹、黃連、牛蒡子、白芷(各一錢)。 用法:用水煎服。如果腫痛蔓延到太陽穴,加入羌活;如果蔓延到耳後,加入山梔、柴胡。
梔子仁湯: 這個藥方治療時疫引起的腫痛,以及大便秘結。 藥材包括:鬱金、枳殼、升麻、山梔(炒過,各一錢)。 用法:用水煎服。
雙解散: 這個藥方治療生長在背部的癰瘡。是由於體內有熱毒,外感風邪;或是因為身體機能失調,導致精血錯亂,引起腫痛,以及大小便秘結。先用這個藥方來疏通,之後再用補養的藥方。 藥材包括:辣桂、大黃、白芍藥、澤瀉、牽牛(搗碎炒過)、桃仁、乾薑(各五分)。 用法:用水煎服。
製甘草法: 這個方法治療懸癰,無論腫脹是否潰爛都可以使用。 用法:每次用大甘草一兩,切成約一寸長,用清水浸透,用慢火烤乾,然後再浸入之前的水中,再次烤乾,直到水份完全蒸發為止。然後將甘草磨碎,加入兩碗水煎至八分,空腹服用。
大蘆薈丸(又名九味蘆薈丸): 這個藥方治療肝火旺盛導致的下身潰爛,或是引起疼痛腫脹,或是治療小兒疳積導致的腹脹,口鼻生瘡,牙齦潰爛,以及蟲蝕肛門癢痛。 藥材包括:胡黃連、蘆薈、黃連、木香、白蕪荑、青皮、白雷丸、鶴蝨草(各二兩)、麝香(一錢)。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麵糊做成丸子,約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錢,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