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論瘡瘍二十六脈所主(一)

緩脈之診,按之似遲,而稍駃於遲。仲景云: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澀,陰陽同等,謂之長緩。脈見長緩,百疾自瘳。凡瘡腫潰後,其脈澀遲緩者易愈,以其脈病相應,是有胃氣也。

沉脈之診,舉之不足,按之方見如爛綿,其主邪氣在臟也。水氣得之則逆,此陰脈也。瘡腫得之,邪氣深也。

伏脈之診,比沉不同,伏於筋下,推筋而後見。與沉相類,而邪氣益深矣。

虛脈之診,按之不足,極大而軟,輕舉指下豁然而空。經曰: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腫脈虛,宜托裡和氣養血也。

軟脈之診,按之則如帛在水中,極軟而沉細,亦謂之軟,其主胃氣弱。瘡腫得之,宜補虛排膿托裡。

弱脈之診,似軟而極微,來微而似有。仲景云:微弱之脈,綿綿如瀉漆之絕,其主血氣俱虛,形精不足。大抵瘡家沉遲濡弱,皆宜托裡。

促脈之診,按之則去數,來時一止而復來。仲景云:陽盛則促,主熱蓄於裡也,下之則和。瘡腫脈促,亦宜下之。

結脈之診,按之則往來遲緩,時一止而復來。仲景云:陰盛則結。經曰:促結則生,代則死。

代脈之診,其止有常數而不忒,如十動一止,雖數十次皆見於十動之後;如二十動一止,雖數十次皆見於二十動之後。代者氣衰也,諸病見之不祥。凡瘡腫之病,脈促結者難治,而況見代脈乎!

動脈之診,見於關上,無頭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動搖者是也。《脈經》曰:陰陽相搏,故謂之動。動於陽,則陽氣虛而發厥,動於陰,則陰氣虛而發熱,是陽生於尺而動於寸,陰生於寸而動於尺,不可不辨也。

謹按:脈者,人身之造化,病機之外見,醫家之準繩,不可不精究而熟察。至於太谿、衝陽,又為診法之要,生死之機也。故十二經脈,皆繫於生氣。是氣者,人之根本。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難經》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是脈有根本,人有元氣也。

夫人受氣於谷,乃傳於臟腑,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周流一身,晝夜各有常度,其不相應者病也。病至於甚,脈道乃乖抑。嘗治雀啄屋漏之類,若因藥餌克伐所致,急用參、耆、歸、朮、薑、附之劑,多有復生者,不可遂棄而不治也。

白話文:

緩脈:把脈時感覺脈搏跳動慢,但又比單純的慢稍快一點。古籍說,陽脈浮大而柔滑,陰脈浮大而帶澀,陰陽兩者性質相似,就稱為長緩脈。如果脈象是長緩的,許多疾病都會自然好轉。一般來說,瘡瘍腫脹潰破後,脈象呈現澀、慢、緩和的,容易痊癒,因為脈象與病情相符,表示體內還有胃氣。

沉脈:把脈時輕輕按壓感覺不到,必須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好像按到爛棉花一樣,這表示邪氣侵入內臟。如果是水腫,出現沉脈會更嚴重,這種脈象屬於陰脈。如果瘡瘍出現沉脈,代表邪氣很深。

伏脈:伏脈和沉脈不同,它潛藏在肌肉深處,必須推開肌肉才能摸到。和沉脈相似,但表示邪氣更深。

虛脈:把脈時輕輕按壓感覺力量不足,用力按壓反而感覺非常大而柔軟,手指輕輕一放,就感覺空虛。古籍說,脈象虛弱表示血虛,血虛會產生寒冷,陽氣不足。瘡瘍如果出現虛脈,適合用藥補養體內、調和氣血。

軟脈:把脈時感覺脈搏像絲綢在水中一樣,非常柔軟而且沉細,也稱為軟脈,表示胃氣虛弱。瘡瘍如果出現軟脈,適合用藥補虛、排膿、幫助身體恢復。

弱脈:弱脈和軟脈相似但更微弱,來時感覺微弱,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古籍說,微弱的脈象像漆油滴落後消失一樣,表示氣血都虛弱,身體精華不足。大體來說,瘡瘍患者如果脈象是沉、遲、濡、弱,都適合用藥幫助身體恢復。

促脈:把脈時感覺脈搏跳動很快,並且跳動一下就停頓一下。古籍說,陽氣過盛就會出現促脈,表示體內有熱積聚,適合用藥疏通。瘡瘍如果出現促脈,也適合用藥疏通。

結脈:把脈時感覺脈搏跳動遲緩,並且會停頓一下才繼續跳動。古籍說,陰氣過盛就會出現結脈。古籍也說,促脈和結脈都屬於不好的脈象,代脈更是預後不良的脈象。

代脈:脈搏跳動會固定停頓一下,例如跳十次停一次,每次都是十次後停頓;或者跳二十次停一次,每次都是二十次後停頓。代脈表示身體的氣衰弱,各種疾病出現代脈都代表不吉利。瘡瘍這種病,脈象如果是促脈或結脈就很難治癒了,更何況是出現代脈!

動脈:這個脈象出現在關脈的位置,沒有頭尾,像豆子大小,跳動不已。古籍說,這是因為陰陽相搏所致。如果動脈出現在陽位,表示陽氣虛弱而出現厥症;如果動脈出現在陰位,表示陰氣虛弱而發熱。陽氣從尺部產生,在寸部跳動;陰氣從寸部產生,在尺部跳動,要仔細分辨。

總結:脈象是人體健康的反映,也是疾病的表現,是醫生診斷的重要依據,必須深入研究和仔細觀察。太谿穴和衝陽穴更是診斷的重點,關乎生死。十二經脈都關係著人體的生氣,而氣是人的根本。如果寸口脈平穩,但人卻死了,表示人體內的生氣已經完全消失。古籍說,上部有脈,下部無脈,表示病人應該嘔吐,不吐就會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然身體虛弱,但不會有生命危險。可見脈有根本,人有元氣。

人從食物中獲得能量,能量傳輸到內臟,清澈的部分成為營養,混濁的部分成為防禦,營養在血管中運行,防禦在血管外運行,陰陽相互貫通,像環一樣循環不息,在全身流動,白天黑夜都有固定的規律,如果運行不正常就會生病。疾病嚴重時,脈象也會出現異常。曾經治療過像麻雀啄食或屋頂漏水一樣的疾病,如果是因為藥物過於強烈導致的,要趕快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生薑、附子等藥物,許多病人可以恢復健康,不可輕易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