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樞要》~ 卷一 (1)
卷一 (1)
1. 論瘡瘍二十六脈所主(一)
浮脈之診,浮於指下,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再再尋之,狀如太過,瞥瞥然見於皮毛間。其主表症,或為風,或為虛。浮大而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浮而數者,熱也。而反惡寒者,瘡疽之謂也。
白話文:
浮脈診斷,脈搏浮在手指之下,按下去脈搏不足,鬆開手指脈搏又浮起來,反覆尋找,脈象表現得好像脈搏過於強盛,若隱若現地出現在皮膚表層。主要表現為表症,或者是風邪,或者是虛症。浮大而鬆散的脈象,是心臟的脈象。浮而短澀的脈象,是肺臟的脈象。浮而數的脈象,是熱症的脈象。浮脈卻又惡寒的,是瘡疽的表現。
洪脈之診,似浮而大,按舉之則泛泛然滿三部,其狀如水之洪流,波之湧起。其主血實積熱瘡腫。論曰:脈洪大者,瘡疽之病進也。如瘡疽結膿未成者,宜下之。膿潰之後,脈見洪大則難治。若自利者,不可救也。
白話文:
洪脈的診斷,感覺起來像是浮脈而脈搏大,按壓起來感覺滿滿的,三部脈象都感覺脈搏大,就像洪水氾濫、波濤洶湧一樣。洪脈主要與血實、積熱、瘡腫有關。有句名言說:「脈洪大的人,瘡疽的病情會加重。」如果瘡疽還沒有化膿,那麼應該攻下。膿液潰破之後,如果脈搏洪大,那麼就難以治療。如果出現自發性腹瀉,那麼就無法挽救了。
滑脈之診,實大相兼,往來流利如珠,按之則累累然滑也。其主或為熱,或為虛,此陽脈也。瘡疽之病,膿未潰者,宜內消也。膿潰之後,宜托裡也。所謂始為熱,終為虛也。
白話文:
滑脈的診斷,是實證和虛證同時存在的,脈絡往返流利如珠,按壓時感到脈搏層層疊疊地滑動。它的原因可能是熱證,也可能是虛證,這是陽脈的脈象。瘡疽的疾病,膿液還沒有潰爛,適宜用內消的方法治療。膿液潰爛之後,適宜用託裡的治療方法。所謂開始是熱證,最後是虛證。
數脈之診,按之則呼吸之間,動及六至,其狀似滑而數也。若浮而數則表熱,沉而數則裡熱也。又曰:諸數為熱。仲景云:脈數不時見,則生惡瘡也。又云:肺脈俱數,則生瘡也。診諸瘡洪數者,里欲有膿結也。
白話文:
把脈診斷,按住脈搏,在呼吸之間,脈搏跳動六次,這種情況感覺起來像脈搏滑動得很快。如果脈搏浮起而且跳動得很快,則表示身體表層有熱;如果脈搏沉下去而且跳動得很快,則表示身體裡層有熱。又說:各種脈搏跳動得很快都屬於熱證。仲景說:脈搏跳動得很快,時常出現,那麼就會生惡瘡。又說:肺脈和寸脈都跳動得很快,那麼就會生瘡。診斷各種瘡症,脈搏洪大而跳動得很快的,那麼身體裡可能要生膿了。
散脈之診,似浮而散。按之則散而欲去,舉之則大而無力,主氣實而血虛,有表無里,瘡腫膿潰之後,而煩痛尚未痊退,診其脈,洪滑粗散者難治,以其正氣虛,邪氣實也。又曰:肢體沉重,肺脈大則斃,謂浮散者也。
白話文:
散脈的診斷,類似浮脈而散亂。按壓時脈搏就會散開,好像要消失一樣;抬起手指後,脈搏又變得強大但無力,這表示氣很足但血虛,有表無裏,在瘡腫膿潰之後,煩痛還沒有完全消除,診斷其脈搏,洪滑、粗大而散亂的話,很難治療,因為正氣虛弱,邪氣旺盛。另外,如果肢體沉重,肺脈強大的話就會死亡,這是指浮散脈。
長脈之診,按之則洪大而長出於本位,其主陽氣有餘也。傷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長而緩者,胃脈也,百病皆愈,謂之長者,則易治也。
白話文:
長脈的診斷方法是,按壓時脈搏洪大而長,超出本位,這是陽氣有餘的表現。傷寒時出現這種脈象,是身體想要通過出汗來解除病邪。脈象長而緩慢的是胃脈,這表示百病皆已痊癒,之所以說是「長」,是因為這種脈象容易治療。
芤脈之診,似浮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其主血虛,或為失血。瘡腫之病,診得芤脈,膿潰後易治,以其脈病相應故也。
牢脈之診,按之則實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堅之意。若瘰癧結腫,診得牢脈者,不可內消也。
白話文:
芤脈的診法,浮而柔軟,按之中央空虛,兩邊實硬,主因血虛,或因失血所致。瘡腫的疾病,診得芤脈,膿瘡潰爛後容易治癒,因為脈象與病情相應的緣故。
實脈之診,按舉有力而類結,曰實。經曰:邪氣勝則實。久病虛人,得此最忌。瘡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氣與臟腑俱實故也。
白話文:
「按舉有力而類結,曰實。」,是指脈搏按之有力而堅硬,有如結狀,稱為「實脈」。
「經曰:邪氣勝則實。」,是指《內經》中說,邪氣盛則脈象實。
「久病虛人,得此最忌。」,是指久病虛弱的人,如果出現實脈,最為不吉。
「瘡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氣與臟腑俱實故也。」,是指瘡疽病人,如果出現實脈,應該立即用瀉下法治療,原因是邪氣和臟腑都實。
弦脈之診,按之則緊而弦,其似緊者為弦。如按弦而不移,緊如切繩而轉動,以此為異。春脈浮弦而平,不時見則為飲為痛,主寒主虛。瘡疽論曰:內寒外熱,欲發瘡疽也。
白話文:
弦脈的診斷,按下去會感覺緊而弦,像緊的一樣就稱為弦。如果按下去弦脈不會移動,緊就像切斷繩子一樣轉動,這就不同尋常。春天脈搏浮弦而且平穩,不時出現則代表飲酒或疼痛,主寒症和虛症。《瘡疽論》說:內寒外熱,就會想要發瘡疽。
緊脈之診,似弦而緊,按之如切繩而轉動,其主切痛積癖。凡瘡腫得之,氣血沉澀也,亦主痛也。
澀脈之診,按之則散而復來,舉之則細而不足,脈澀則氣澀也。亦主血虛瘡腫,潰後得之無妨也。
白話文:
緊脈的診斷,感覺像是弦狀但更緊,按壓時像切繩子那樣有轉動感,主要表現為劇烈疼痛和體內積塊。如果出現腫瘍,則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也表示會有痛感。 澀脈的診斷,按下去時散開但又會回來,抬起手指時感到細微且力量不足,脈象澀表明氣機運行不順。這也與血液虧虛、腫瘍相關,但如果是在潰瘍之後出現這樣的脈象則無需過於擔心。
短脈之診,按舉則不及本位。《內經》曰:短則氣病,以其無胃氣也。諸病脈短者,皆難治。瘡腫脈短,真氣短也。
白話文:
短脈的診斷,[按其脈],舉起則不足於本位。《內經》說:脈短則為氣病,因為沒有胃氣。各種疾病脈短的人,都難治。瘡腫脈短,真氣短。
細脈之診,按之則縈縈如蛛絲而欲絕,舉之如無而似有,細而微,其正亡陽衰也。瘡腫之病,脈來細而沉,時值者,裡虛而欲變症也。
微脈之診,按之則軟小而極微,其主虛也。真氣復者生,邪氣勝者危。瘡腫潰後,脈微而勻,舉自瘥也。
白話文:
細脈的脈象,按上去就像蛛絲一樣細弱,似乎一碰就會斷掉,提起來時又似乎有,卻又好像沒有,細微得難以察覺,這是因為陽氣不足所致。瘡腫的病人,脈象細弱且深沉,時有時無,這是因為體內虛弱,將要發生變化的徵兆。
遲脈之診,按舉來遲,呼吸定息,方得三至。其狀似緩而稍遲,痼疾得之則善,新疾得之則正氣虛憊。瘡腫得之,潰後自痊也。
白話文:
遲脈的診斷,是指脈搏跳動來得較慢,呼吸的節奏也很緩慢,這種脈象在三才中才能得到。遲脈的表現看似緩慢,但實際上是比較遲緩的,如果老病之人得到這種脈象,情況就會好轉,如果新病之人得到這種脈象,那說明正氣虛弱疲憊。瘡腫的人得到這種脈象,瘡腫潰爛後就會自行痊癒。
緩脈之診,按之似遲,而稍駃於遲。仲景云: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澀,陰陽同等,謂之長緩。脈見長緩,百疾自瘳。凡瘡腫潰後,其脈澀遲緩者易愈,以其脈病相應,是有胃氣也。
白話文:
緩脈的診斷,按起來好像很慢,但比真正的慢脈稍快一些。就像張仲景說的:陽脈浮大而且濡軟,陰脈浮大而澀滯,陰陽脈象相同,就叫做長緩脈。脈象出現長緩,各種疾病自然而癒。凡是瘡腫潰瘍之後,脈象澀而遲緩的容易治癒,因為脈象與病情相應,這說明有胃氣。
沉脈之診,舉之不足,按之方見如爛綿,其主邪氣在臟也。水氣得之則逆,此陰脈也。瘡腫得之,邪氣深也。
伏脈之診,比沉不同,伏於筋下,推筋而後見。與沉相類,而邪氣益深矣。
白話文:
沈脈的診斷,輕按時感覺不到,重按時才會感到像爛棉花一樣軟弱無力,這表示邪氣在臟腑中。如果是由於水氣引起的,則病情會逆轉,這是屬於陰性的脈象。若出現瘡腫而有這種脈象,說明邪氣已經深入。 伏脈的診斷與沈脈不一樣,它隱藏在筋下,需要推動筋才能感受到。雖然和沈脈相似,但邪氣更加深入了。
虛脈之診,按之不足,極大而軟,輕舉指下豁然而空。經曰: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腫脈虛,宜托裡和氣養血也。
軟脈之診,按之則如帛在水中,極軟而沉細,亦謂之軟,其主胃氣弱。瘡腫得之,宜補虛排膿托裡。
白話文:
虛脈的診斷,按上去脈搏力量不足,但脈搏極為寬大而柔軟,輕輕地一按指下豁然空洞。經書上說:脈搏虛弱就意味著血虛,血虛就會生寒,陽氣也不足。瘡腫脈虛,應該溫補裡氣,調和氣血。
弱脈之診,似軟而極微,來微而似有。仲景云:微弱之脈,綿綿如瀉漆之絕,其主血氣俱虛,形精不足。大抵瘡家沉遲濡弱,皆宜托裡。
白話文:
弱脈的診斷,摸起來似乎很軟而且極微弱,脈搏來勢微弱,感覺上似乎有又不似乎有。仲景說:微弱的脈搏,脈搏綿綿細長像一瀉再瀉的塗料一樣,這表示患者的血氣俱虛,體力和精神不足。通常瘡瘍的患者如果脈象沉著、遲緩、濡緩以及微弱,皆宜扶助陽氣,增強元氣。
促脈之診,按之則去數,來時一止而復來。仲景云:陽盛則促,主熱蓄於裡也,下之則和。瘡腫脈促,亦宜下之。
結脈之診,按之則往來遲緩,時一止而復來。仲景云:陰盛則結。經曰:促結則生,代則死。
白話文:
診察促脈的時候,一按下去脈搏就變快,脈來時一下就停止,然後又再跳動。仲景說:陽氣過盛就會促脈,主要原因是體內有熱蓄積,這時如果服用下藥就能調和脈象。如果是瘡腫引起的脈搏促數,也應該服用下藥。
代脈之診,其止有常數而不忒,如十動一止,雖數十次皆見於十動之後;如二十動一止,雖數十次皆見於二十動之後。代者氣衰也,諸病見之不祥。凡瘡腫之病,脈促結者難治,而況見代脈乎!
白話文:
在切脈診斷中,脈搏的停止是有規律的,而且不會錯。例如,十次脈搏跳動後停止一次,那麼無論檢查多少次,都會發現是十次脈搏跳動後停止一次;又如,二十次脈搏跳動後停止一次,那麼無論檢查多少次,都會發現是二十次脈搏跳動後停止一次。脈搏停止是氣血衰弱的徵兆,在各種疾病中出現脈搏停止都是不吉祥的。凡是瘡腫的疾病,脈搏急促而結實的難以治癒,更何況出現脈搏停止這種情況呢!
動脈之診,見於關上,無頭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動搖者是也。《脈經》曰:陰陽相搏,故謂之動。動於陽,則陽氣虛而發厥,動於陰,則陰氣虛而發熱,是陽生於尺而動於寸,陰生於寸而動於尺,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動脈的脈象,出現在關脈的上方,沒有頭尾,像豆子那麼大,脈搏跳動得非常快。 《脈經》說:陰陽互相搏擊,所以叫做動脈。動脈出現於陽脈,則陽氣虛弱而出現厥證,動脈出現於陰脈,則陰氣虛弱而發熱,這是陽脈產生於尺脈而動於寸脈,陰脈產生於寸脈而動於尺脈,不可不加以分辨。
謹按:脈者,人身之造化,病機之外見,醫家之準繩,不可不精究而熟察。至於太谿、衝陽,又為診法之要,生死之機也。故十二經脈,皆繫於生氣。是氣者,人之根本。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難經》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是脈有根本,人有元氣也。
白話文:
脈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反映,是疾病機理的外在表現,是中醫診斷疾病的依據,因此,醫生必須精通脈象診斷。至於太谿穴和衝陽穴,更是診脈法的關鍵,關係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所以,十二經脈都與生命之氣相關。生命之氣是人體的根本。寸口脈搏平和而死亡的人,是因為生命之氣在體內完全枯竭了。《難經》說:上部有脈搏,下部沒有脈搏,這種人應該吐血,不吐血就會死亡;上部沒有脈搏,下部有脈搏,即使病人病情很危重,也不會立即死亡。這是因為脈象有根源,人體有元氣。
夫人受氣於谷,乃傳於臟腑,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周流一身,晝夜各有常度,其不相應者病也。病至於甚,脈道乃乖抑。嘗治雀啄屋漏之類,若因藥餌克伐所致,急用參、耆、歸、朮、薑、附之劑,多有復生者,不可遂棄而不治也。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來源於飲食,經過臟腑的傳輸,清氣形成血液,濁氣形成衛氣。血液在脈絡中運行,衛氣在脈絡之外運行,陰陽之氣互相貫通,就像一個沒有起點和終點的圓環,在體內不斷的運轉,晝夜各有所司,如果陰陽之氣不協調,就會生病。
如果疾病嚴重,就會導致脈絡不通順。我曾經治療過雀啄屋漏之類的疾病,如果由於藥物相互作用而導致的,可以緊急使用參、耆、歸、朮、薑、附等藥物,很多患者都能夠恢復健康,所以不能隨意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