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硯丞

《麻疹備要方論》~ 辨症

回本書目錄

辨症

1. 辨症

症者證也,證之於外,以知其內。凡病皆然,不獨疹也。疹出於脾肺二經,初必因外感而發,與傷風傷寒無異,特其症咳嗽噴嚏,面腫腮赤,目胞浮腫,眼淚汪汪,鼻流清涕,呵欠悶頓,乍涼乍熱,手足稍冷,或中指獨冷,睡時驚悸,或噁心嘔噦,或以手掐面目唇鼻,是皆出疹之候。

又必發熱五六日,而後見遍身紅點,大者如蘇子,次者如芥子,小者如蠶子,而成粒成片者是也。麻則最細而碎,如蚊跡模糊,斑則無顆粒,惟成片紅紫,如雲如錦。又有遍身但紅而絕無斑點者,謂之火丹,數種亦皆疹類,大都正疹則熱至五六日而後出,則成朵成粒,非若斑疹之皮紅成片也。

且斑疹之出,則不拘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出而又沒,沒而又出,俗謂一日三出,三日九出,只要出透,以遍身紅潤者為美,最嫌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纏鎖咽喉者為逆。發不出而喘者即死。如傷寒發斑,不能透發者亦危。

金鑑謂麻為正疹,亦胎元之毒,故凡出疹,必須識各經中現症,如邪氣遏鬱於脾,則泄瀉不止,擾亂於心,則煩熱不退而發驚,熏灼於肺,則嘔嗽出血,移熱於肝,則目多眵淚,歸結於腎,則牙齦爛而疳蝕。五臟受病既深,正氣日餒而不振,若非及早圖之,鮮有不敗者矣。更有不治之症,如黑黯焦枯一出即沒者,氣血兩敗也。

鼻扇口張者,脾肺氣將絕也。鼻青糞黑者,脾腎垂危也。氣喘心前吸者,心氣已殆也。諺云:走馬看麻痘,極言其變遷甚速,非比尋常內傷外感,可緩治以圖功。

白話文:

辨症

疹子是疾病的徵兆,從外在的症狀可以了解內在的病理。所有疾病都是如此,不只是疹子。疹子源於脾肺二經,一開始必然是外感引起,和傷風感冒沒什麼不同,只是疹子的症狀包含咳嗽、噴嚏、臉腫、腮紅、眼皮浮腫、眼淚汪汪、流清鼻涕、打呵欠、昏沉、忽冷忽熱、手腳略冷(或僅中指冰冷)、睡覺時驚悸、噁心嘔吐、用手抓撓臉部、嘴唇和鼻子,這些都是疹子將要出現的徵兆。

通常發熱五六天後,才會出現遍佈全身的紅點,大的像蘇子,中等的像芥子,小的像蠶子,可以成粒成片。麻疹的紅點最細小而分散,像蚊子叮咬的痕跡模糊不清;斑疹則沒有顆粒,只是成片紅紫,像雲彩或錦緞。也有些疹子遍佈全身但完全沒有斑點,稱為火丹,以上幾種都是疹子的類型。大部分正疹在發熱五六天後才會出現,並且成粒成片,不像斑疹那樣皮膚紅成一片。

斑疹的出現,則不限於三、四、五、六天,時出時沒,民間俗稱「一日三出,三日九出」,只要疹子能充分透發,遍體紅潤為最佳,最怕疹子顏色黑陷,以及臉部、胸腹疹子密集、蔓延至咽喉,這都是病情危重的徵兆。疹子發不出來而喘息者,則會死亡。如同傷寒發斑,不能充分透發也是很危險的。

《金鑑》說麻疹是正疹,也是胎元之毒,因此所有疹子都必須辨識各經脈的現狀,例如邪氣鬱結在脾,則腹瀉不止;擾亂心臟,則煩熱不退並發驚厥;熏灼肺臟,則嘔吐咳嗽出血;移熱於肝,則眼屎多淚多;歸結於腎,則牙齦潰爛而有疳蝕。五臟受病已深,正氣日漸衰弱,若不及早治療,很少有不敗壞的。更有一些不治之症,例如疹子顏色黑暗焦枯,一出即沒,這是氣血俱敗。

鼻子扇動、嘴巴張開,說明脾肺之氣將盡;鼻子青黑、大便黑色,說明脾腎危殆;氣喘、胸前吸氣困難,說明心氣將竭。俗話說:「走馬看麻痘」,形容疹子變化極快,和一般的內傷外感不同,不能緩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