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硯丞

《麻疹備要方論》~ 麻疹備用諸方 (4)

回本書目錄

麻疹備用諸方 (4)

1. 麻疹備用諸方

蒸餅為丸,芡實大,金箔為衣,陰乾收貯,薄荷湯下。

孫氏洗肝散

全蛇脫(一條),馬勃(一兩),皂角子(十四枚)

共入瓷罐內,鹽泥封固,燒存性,退火研末,白湯調下。

通神散

甘菊,綠豆皮,穀精草

上等分為粗末,同柿餅用粟米泔慢火熬干,去藥渣,食柿餅,不過十餘個立效。

發灰散

取少壯無病人發,煮皂角水洗淨,焙乾填滿新瓦罐內,用新瓦片蓋定,鹽泥封固,用炭火圍罐之半,煅一炷香,取出候冷,研極細末,吹入鼻中。或發灰二分,童便七分,酒三分調服,止血如神。

加減涼膈散

苦桔梗,山梔仁,黃芩,生甘草,元參,牛蒡子,薄荷,連翹,麥冬

水煎服。

兒茶散

硼砂(二錢),孩兒茶(五錢)

共為細末,涼水一盞調服。

加味平胃散

升麻,防風,枳殼,葛根,南山楂,麥芽,蒼朮,厚朴,陳皮,生甘草

引生薑、燈芯,水煎。

五君子煎

人參,茯苓,白朮,炙草,炮姜

水煎服。

溫胃飲

人參,當歸,扁豆,白朮,炙草,陳皮,乾薑

水煎服。

胃關煎

熟地,山藥,扁豆,炙甘草,淡吳萸,白朮,炮姜

水煎服。

清熱導滯湯

當歸,白芍,連翹,牛蒡子,小青皮,炒枳殼,黃芩,川連,山楂,厚朴,檳榔,甘草

引生薑,水煎。

三黃丸

黃芩(酒炒),川連(吳萸拌炒),蒸大黃

上各等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川芎,人參,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

水煎服。

貞元飲

熟地,當歸,甘草

水煎服。

六氣煎

人參,黃耆,當歸,肉桂,白朮,炙草

水煎服。

白話文:

麻疹備用諸方

將蒸熟的麵餅捏成丸子,像芡實那麼大,外面裹上一層金箔,放在陰涼處風乾儲存,用薄荷湯送服。

孫氏洗肝散

取整條蛇蛻(蛻下的蛇皮),馬勃(一種菌類,又稱馬屁泡)一兩,皂角子十四枚。將這些藥材一起放入瓷罐中,用鹽和泥土封好罐口,燒到藥材變成灰燼,等冷卻後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

通神散

取甘菊花、綠豆皮、穀精草,將它們等分研磨成粗粉,與柿餅一起用小米熬出的米湯慢火熬煮至乾,去除藥渣,吃柿餅,吃十幾個左右就會有效果。

發灰散

取年輕力壯且沒有疾病的人的頭髮,用煮過的皂角水洗淨,烘乾後填滿新的瓦罐中,用新的瓦片蓋住,用鹽和泥土封好罐口,用炭火圍住瓦罐的一半高度,燒一炷香的時間,取出冷卻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吹入鼻孔中。或者將頭髮灰二分,童子尿七分,酒三分混合調和後服用,止血效果極佳。

加減涼膈散

取苦桔梗、山梔仁、黃芩、生甘草、元參、牛蒡子、薄荷、連翹、麥冬,用水煎服。

兒茶散

取硼砂二錢,孩兒茶五錢,一起研磨成細粉,用一杯涼水調服。

加味平胃散

取升麻、防風、枳殼、葛根、南山楂、麥芽、蒼朮、厚朴、陳皮、生甘草。用生薑、燈芯草引藥,用水煎服。

五君子煎

取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炮姜,用水煎服。

溫胃飲

取人參、當歸、扁豆、白朮、炙甘草、陳皮、乾薑,用水煎服。

胃關煎

取熟地、山藥、扁豆、炙甘草、淡吳茱萸、白朮、炮姜,用水煎服。

清熱導滯湯

取當歸、白芍、連翹、牛蒡子、小青皮、炒枳殼、黃芩、川連、山楂、厚朴、檳榔、甘草,用生薑引藥,用水煎服。

三黃丸

取用酒炒過的黃芩、用吳茱萸拌炒過的川連、蒸過的大黃,將它們等份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黃芩湯

取黃芩、黃連、當歸、川芎、人參、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用水煎服。

貞元飲

取熟地、當歸、甘草,用水煎服。

六氣煎

取人參、黃耆、當歸、肉桂、白朮、炙甘草,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