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如龍

《幼科推拿秘書》~ 卷一·賦歌論訣秘旨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賦歌論訣秘旨 (1)

1. 保嬰賦

人稟天地。全而最靈。原無夭札。善養則存。始生為幼。三四為小。七齠八齔。九童十稚。驚癇疳癖。傷食中寒。湯劑為難。推拿較易。以其手足。聯絡臟腑。內應外通。察識詳備。男左女右。為主看之。先辨形色。次觀虛實。認定標本。手法祛之。寒熱溫涼。取效指掌。四十餘穴。有陰有陽。十三手法。至微至妙。審症欲明。認穴欲確。百治百靈。萬不失一。

白話文:

人類秉受天地之氣,是萬物中最靈性的,本來不該夭折,如果能好好保養,就能夠延年益壽。

剛出生是嬰兒,三四歲是幼童,七歲換牙,八歲長恆牙,九歲是兒童,十歲是少年。

嬰幼兒容易出現驚癇、疳積、傷食、中寒等疾病,用湯藥治療有困難,推拿治療相對容易。

因為嬰幼兒的手腳與臟腑相連接,內外通暢,察覺疾病和症狀比較全面。

男左女右,這是推拿治療的基本原則。

首先辨別嬰兒或幼童的形體和麪色,然後觀察虛實,確定標本,再用手法治療。

根據病情的寒熱溫涼,選擇合適的手法,效果立竿見影。

人體有四十多個穴位,有陰有陽,有十三種手法,非常精妙。

診斷疾病要準確,認穴要精確,這樣才能百治百靈,萬無一失。

2. 保生歌

要得小兒安。常帶飢與寒。肉多必滯氣。生冷定成疳。胎前防辛熱。乳後忌風參。保養常如法。災病自無干。

白話文:

要讓小孩平安健康,經常保持微微的饑餓和寒冷。吃太多肉會導致氣滯。生冷的食物一定會造成疳積。懷孕期間要避免辛辣和熱性食物。哺乳後要避開風邪和參類。按照正確的方法保養,災難和疾病自然不會發生。

3. 變蒸論

小兒有變蒸熱症。變蒸者。所以變化臟腑。堅強骨脈。是陰陽正氣。陽氣行於旦。交人物之情性。陰氣行於夜。變人物之形體。故小兒自初生至四歲八歲。三十二日一變蒸。而腎氣足。八八六十四日再變蒸。則膀胱氣足。以後每增四八則一蒸。使五腑氣俱足。到三百二十日。

白話文:

小兒有所謂變蒸熱的癥狀。變蒸這種現象,是為了使臟腑發生變化,骨脈堅強。這是一種陰陽正氣。白天,陽氣運行,會和事物、人的性情發生交流。夜晚,陰氣運行,會使事物、人的形體發生變化。所以,小兒從出生到四歲、八歲,每三十二天就會變蒸一次,使腎臟之氣充足。到了八八六十四天,再變蒸一次,使膀胱之氣充足。之後,每增加四十八天就變蒸一次,以使五臟之氣都充足。到了三百二十天,變蒸的過程就結束了。

凡十蒸變。則諸臟氣足。小蒸既畢。然後大蒸。又積至二百零六日。大蒸三遍畢。然後出蒸。是一歲零七個月。大小蒸俱畢。或一日二日發熱。此不可推。痘疹亦然。推則拂亂其氣。反受其傷。故下手要觀五色。辨音。細問。切脈。察病數件。庶不有誤也。(上唇尖有米粒又黃泡者即是)

白話文:

經過十次蒸變,身體各臟器的氣血就得到了充分的滋養。小蒸治療結束後,再進行大蒸。大蒸又積累到二百零六天,大蒸三次結束後,纔可以停止蒸療。整個療程是歷時一年零七個月,大小蒸療都結束後,可能會發燒一到兩天。這個不能推算,天花也是一樣。推算就會打亂氣血,反而會受到傷害。因此,醫生在治療時要仔細地查看五色、聽辨病人的聲音、仔細詢問病情、詳細地切脈、察看病情等,才能做到不犯錯誤。(上嘴脣尖端有米粒大小的黃色水泡的就是天花)

4. 察兒病症秘旨

小兒之疾。大半胎毒。小半食傷。外感風寒之症。什一而已。兒在胎中。母飢亦飢。母飽亦飽。辛辣適口。胎熱即隨。情欲動中。胎息即噪。專食煎炒。恣味辛酸。喜怒不常。皆能令子受患。母若胎前不能謹節。產後不能調養。惟務姑息。不能防微杜漸。未滿百日。遽與鹹酸之味。

白話文:

小兒的疾病,大多是因為胎毒,少部分是因為食物所傷,外部感受風寒的症狀,只佔十分之一。小孩在胎中,母親飢餓他也就飢餓,母親飽足他也就飽足。母親吃辛辣適口的食物,胎兒便容易發熱。母親的情緒波動,胎兒的呼吸也會急促。母親專吃煎炒的食物,任意食用辛酸之物,喜怒不常,都會讓小孩生病。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不能謹慎節制,產後又不能調養,只是姑息遷就,不能防微杜漸,還沒有滿一百天,就給小孩吃鹹酸之物。

未及周歲。輒與肥甘之物。則百疾由是而生焉。小兒脾胃。本自嬌嫩。易於損傷。乳食傷胃。則為嘔吐。乳食傷脾。則為泄瀉。吐瀉既久。則成慢驚。乳食停積。則生濕痰。痰則生火。痰火交作。則為急驚。或成喉痹。痰火結滯。則成吊癇。或為喘嗽。胎熱胎寒。稟受有病。

白話文:

孩子還不到一歲,就給他吃肥膩甘甜的東西,那麼各種疾病就因此而產生了。小孩子脾胃虛弱嬌嫩,容易受損。乳食損傷胃,就會嘔吐。乳食損傷脾,就會腹瀉。嘔吐腹瀉時間久了,就會成為慢驚風。乳食停滯積聚,就會產生濕痰。痰生火,痰火交作,就會成為急驚風。或者成為喉痹。痰火鬱結,就會成為吊癇。或者成為喘嗽。胎熱胎寒,稟受有病。

臍風撮口者。胎元有毒也。鵝口。口瘡。胃有濕熱也。重口木舌。脾經有實火也。走馬牙疳。氣虛濕熱也。愛吃泥土。脾臟心生疳熱也。胎驚夜啼。邪火入心也。變蒸發熱者。毒散而五臟生也。丹毒者。火行於外也。蘊熱者。火積於中而外邪乘也。睡驚者。內火動也。喉痹者。

白話文:

臍風撮口:胎元有毒。鵝口,口瘡:胃有濕熱。重口木舌:脾經有實火。走馬牙疳:氣虛濕熱。愛吃泥土:脾臟心生疳熱。胎驚夜啼:邪火入心。變蒸發熱:毒散而五臟生。丹毒:火行於外。蘊熱:火積於中而外邪乘。睡驚:內火動。喉痹:

熱甚也。眼痛者。火動也。膿耳者。腎氣上衝也。鼻塞者。因冒風寒也。頭瘡者。胎毒熱攻也。臍風者。中痰中濕也。尾骨痛者。陰虛痰也。諸蟲痛者。胃氣傷也。陰腫痛者。寒所郁也。盤腸氣痛者。冷滯脾胃也。便血者。熱傳心肺也。淋疴者。熱鬱膀胱也。吐血生腫者。榮衛氣逆也。

白話文:

發燒。

眼睛疼痛。是火氣上沖的緣故。

膿耳。是腎氣上逆的原因。

鼻塞。是因冒了風寒所致。

頭瘡。是胎毒熱毒攻擾所致。

臍風。是中痰中濕所導致。

尾骨疼痛。是陰虛痰阻引起的。

各種蟲咬疼痛。是胃氣受傷的原因。

陰腫疼痛。是寒氣凝結所致。

盤腸氣痛。是冷飲滯留脾胃所致。

便血。是熱氣傳至心肺所引起。

淋痾。是熱氣積鬱在膀胱所致。

吐血生腫。是榮衛之氣逆亂所致。

小便不通者。無陰有陽也。大便不通者。無虛有實也。解顱鶴節者。胎元不全也。行遲發遲者。血氣不完也。雞胸者。肺熱滿胸也。龜背者。風邪入脊也。語遲者。邪乘心也。齒遲者。腎不足也。瘧疾者。膈上痰結也。痢疾者。食積腹中也。咳嗽者。肺氣傷也。喘氣者。痰氣盛也。

白話文:

小便不通且不排精的人,是因為只有陽氣而無陰氣。大便不通的人,是沒有虛證卻有實證。腦囟門還未閉合的人,是胎元不全的人。走路遲緩、頭髮遲遲長不出來的人,是血氣不足。雞胸的人,是肺部熱氣充滿胸腔。龜背的人是因為風邪侵襲脊背。說話遲緩的人,是邪氣侵犯了心臟。牙齒遲遲長不出來的人,是腎氣不足。患有瘧疾的人,是因為橫膈膜以上聚集痰結之故。患有痢疾的人,是因為食物積聚在腹中。咳嗽的人,是因為肺氣受傷。喘氣的人,是因為痰氣盛多。

心痛者。蟲所齧也。腹痛食所傷也。內傷發熱。口苦舌乾也。外感發熱。鼻塞聲重也。腹脹者。脾胃虛弱也。水腫。水旺土虧也。疸黃者。脾胃虛而有濕熱也。故調理脾胃。醫中之王道也。節戒飲食。卻病之良方。驚疳積熱。小兒之常病也。恆居時。常觀其脾。微有青黑。即推數百。

白話文:

心絞痛是蟲子在啃咬引起的,肚子痛是飲食不當造成的。身體內部受傷引發發燒,就會出現口苦、舌頭乾燥的症狀。身體外部受感染引發發燒,就會出現鼻塞、聲音重濁的症狀。腹部發漲是脾胃虛弱引起的。水腫是因為水液太多、脾土虛弱造成的。黃疸是因為脾胃虛弱又有濕熱的症狀。所以調理脾胃是醫術中的王道。控制飲食是預防疾病的好方法。嚇嚇、疳積、發燒是兒童常患的疾病。經常觀察兒童的脾臟,如果發現有輕微的青黑色,就要推拿幾百下。

去其青黑之氣。再加補脾手法。可保小兒常安。此為要著。不可忽也。然推脾必要補。泄而不補。則脾愈弱。擦龜尾亦要補。如不補。則泄不止。脾上用功。手法之要務也。痢痞痰疳。小兒之重症也。醫家慎之。(病源論得精細入手者所宜留心)

白話文:

去除青黑色之氣。再配合脾臟調補的方法。就能保護小兒經常安康。這是重點與關鍵,不可忽視。然而,推拿脾臟必定要補。只瀉而不補,脾臟就會越弱。擦龜尾也要補。如果不補,則腹瀉不止。在脾臟上下功夫,是手法之重點與關鍵。痢疾、痞滿、痰飲、疳積是小兒的重症。醫家要小心謹慎地對待。(病源論中精細入門的內容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