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推拿秘書》~
1. 卷一·賦歌論訣秘旨
2. 保嬰賦
人稟天地。全而最靈。原無夭札。善養則存。始生為幼。三四為小。七齠八齔。九童十稚。驚癇疳癖。傷食中寒。湯劑為難。推拿較易。以其手足。聯絡臟腑。內應外通。察識詳備。男左女右。為主看之。先辨形色。次觀虛實。認定標本。手法祛之。寒熱溫涼。取效指掌。四十餘穴。有陰有陽。十三手法。至微至妙。審症欲明。認穴欲確。百治百靈。萬不失一。
白話文:
人從天地間誕生,是完整且最有靈性的個體,本來不會有夭折或疾病,只要好好養育就能健康成長。剛出生是幼兒,三四歲是小孩,七歲換牙,八歲乳牙脫落,九歲是兒童,十歲是幼年。容易發生的驚嚇、癲癇、疳積、偏食、消化不良、受寒等問題,用湯藥治療比較困難,用推拿比較容易。因為手腳的經絡聯繫著內臟,身體內外是相通的,所以要仔細觀察。男的看左手,女的看右手為主。先分辨外形和氣色,再觀察是虛弱還是強壯。確定了根本原因,就用推拿手法來治療。用溫熱或涼的手法,效果很快就能顯現。有四十多個穴位,有陰性的也有陽性的。有十三種推拿手法,精微奧妙。診斷要清楚,找穴位要準確,這樣治療就百發百中,幾乎不會失誤。
3. 保生歌
要得小兒安。常帶飢與寒。肉多必滯氣。生冷定成疳。胎前防辛熱。乳後忌風參。保養常如法。災病自無干。
白話文:
想要讓小孩子平安健康,就應該讓他常常保持有點餓和有點冷的狀態。吃太多肉容易造成脹氣,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一定會導致消化不良。懷孕期間要避免辛辣燥熱的食物,哺乳期後要避免吹風和進補人參。如果能常常這樣保養照顧,自然就能遠離疾病的侵擾。
4. 變蒸論
小兒有變蒸熱症。變蒸者。所以變化臟腑。堅強骨脈。是陰陽正氣。陽氣行於旦。交人物之情性。陰氣行於夜。變人物之形體。故小兒自初生至四歲八歲。三十二日一變蒸。而腎氣足。八八六十四日再變蒸。則膀胱氣足。以後每增四八則一蒸。使五腑氣俱足。到三百二十日。
凡十蒸變。則諸臟氣足。小蒸既畢。然後大蒸。又積至二百零六日。大蒸三遍畢。然後出蒸。是一歲零七個月。大小蒸俱畢。或一日二日發熱。此不可推。痘疹亦然。推則拂亂其氣。反受其傷。故下手要觀五色。辨音。細問。切脈。察病數件。庶不有誤也。(上唇尖有米粒又黃泡者即是)
白話文:
小孩子會有變蒸發熱的症狀。所謂的變蒸,是為了變化臟腑,使骨骼和脈絡堅固強壯,這是陰陽正氣的作用。陽氣在白天運行,影響人的性情;陰氣在夜晚運行,改變人的形體。所以小孩子從出生到四歲或八歲,每隔三十二天就會有一次變蒸,這時腎氣就充足了。經過六十四天再次變蒸,膀胱的氣就充足了。之後每增加三十二天(四八三十二)就又會變蒸一次,使五臟的氣都充足。到三百二十天時,總共會經歷十次變蒸,這時各個臟器的氣就都充足了。
小蒸結束後,接下來是大蒸。累積到兩百零六天,大蒸會發生三次。然後就是出蒸,這時孩子大約一歲七個月大,大小蒸都完成了。變蒸時可能會發熱一兩天,這是無法推算的,痘疹也是如此。如果強行推算,反而會擾亂氣的運行,導致身體受到傷害。因此,在診治時,要觀察孩子的面色、辨聽聲音,詳細詢問情況,把脈,觀察多種病症的表現,這樣才能減少誤診。 (如果上唇尖出現像米粒一樣的黃色小泡,就表示是變蒸。)
5. 察兒病症秘旨
小兒之疾,大半胎毒,小半食傷,外感風寒之症,什一而已。兒在胎中,母飢亦飢,母飽亦飽,辛辣適口,胎熱即隨,情欲動中,胎息即噪,專食煎炒,恣味辛酸,喜怒不常,皆能令子受患。母若胎前不能謹節,產後不能調養,惟務姑息,不能防微杜漸,未滿百日,遽與鹹酸之味。
未及周歲,輒與肥甘之物,則百疾由是而生焉。小兒脾胃,本自嬌嫩,易於損傷。乳食傷胃,則為嘔吐,乳食傷脾,則為泄瀉。吐瀉既久,則成慢驚。乳食停積,則生濕痰,痰則生火,痰火交作,則為急驚,或成喉痹。痰火結滯,則成吊癇,或為喘嗽。胎熱胎寒,稟受有病。
臍風撮口者,胎元有毒也。鵝口、口瘡,胃有濕熱也。重口木舌,脾經有實火也。走馬牙疳,氣虛濕熱也。愛吃泥土,脾臟心生疳熱也。胎驚夜啼,邪火入心也。變蒸發熱者,毒散而五臟生也。丹毒者,火行於外也。蘊熱者,火積於中而外邪乘也。睡驚者,內火動也。喉痹者,
熱甚也。眼痛者,火動也。膿耳者,腎氣上衝也。鼻塞者,因冒風寒也。頭瘡者,胎毒熱攻也。臍風者,中痰中濕也。尾骨痛者,陰虛痰也。諸蟲痛者,胃氣傷也。陰腫痛者,寒所郁也。盤腸氣痛者,冷滯脾胃也。便血者,熱傳心肺也。淋疴者,熱鬱膀胱也。吐血生腫者,榮衛氣逆也。
小便不通者,無陰有陽也。大便不通者,無虛有實也。解顱鶴節者,胎元不全也。行遲發遲者,血氣不完也。雞胸者,肺熱滿胸也。龜背者,風邪入脊也。語遲者,邪乘心也。齒遲者,腎不足也。瘧疾者,膈上痰結也。痢疾者,食積腹中也。咳嗽者,肺氣傷也。喘氣者,痰氣盛也。
心痛者,蟲所齧也。腹痛食所傷也。內傷發熱,口苦舌乾也。外感發熱,鼻塞聲重也。腹脹者,脾胃虛弱也。水腫,水旺土虧也。疸黃者,脾胃虛而有濕熱也。故調理脾胃,醫中之王道也。節戒飲食,卻病之良方。驚疳積熱,小兒之常病也。恆居時,常觀其脾,微有青黑,即推數百,
去其青黑之氣,再加補脾手法,可保小兒常安。此為要著,不可忽也。然推脾必要補,泄而不補,則脾愈弱。擦龜尾亦要補,如不補,則泄不止。脾上用功,手法之要務也。痢痞痰疳,小兒之重症也。醫家慎之。(病源論得精細入手者所宜留心)
白話文:
小孩的疾病,大多是胎毒引起的,少部分是飲食不當造成的,因外感風寒而生病的,只佔十分之一而已。小孩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餓了他也餓,母親飽了他也會飽,母親如果喜歡吃辛辣的食物,胎兒就會有胎熱;母親情慾波動時,胎兒的氣息也會變得躁動不安;母親若專吃煎炒的食物,或是恣意吃辛辣酸味的食物,又或者情緒經常不穩定,都會讓胎兒生病。如果母親在懷孕時不注意節制,產後又不注意調養,只是一味地姑息,不能防範於未然,在小孩還沒滿百日,就給他吃鹹酸的食物,還沒滿周歲,就給他吃肥膩甘甜的食物,那麼各種疾病就會因此而產生。
小孩的脾胃本來就嬌嫩,容易受到損傷,如果因為喝奶或吃飯傷了胃,就會嘔吐;如果傷了脾,就會腹瀉。吐瀉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慢驚風;如果奶食停留在腸胃裡,就會產生濕痰,痰會生火,痰火交織就會變成急驚風,或是造成喉嚨腫痛;痰火凝結就會變成吊癇,或是造成喘咳。胎熱或胎寒,都是天生體質就有的毛病。
臍風、撮口,是因為胎兒體內有毒素;鵝口瘡、口瘡,是因為胃有濕熱;重舌、木舌,是脾經有實火;走馬牙疳,是氣虛有濕熱;喜歡吃泥土,是脾臟產生疳熱;胎驚夜啼,是邪火進入心臟;變蒸發熱,是身體在排毒,五臟正在生長;丹毒,是火氣往外走;蘊熱,是火氣積在體內,外邪也跟著侵入;睡驚,是體內火氣在動;喉痹,是熱氣太過嚴重;眼睛痛,是火氣在動;膿耳,是腎氣往上衝;鼻塞,是因為感染了風寒;頭瘡,是胎毒的熱氣往上攻;臍風,是體內有痰濕;尾骨痛,是陰虛有痰;蟲痛,是胃氣受損;陰部腫痛,是因為受寒氣鬱結;盤腸氣痛,是冷氣停滯在脾胃;便血,是熱氣傳到心肺;淋病,是熱氣鬱積在膀胱;吐血生腫,是營衛氣逆亂;小便不通,是陰虛陽盛;大便不通,是沒有虛弱的症狀,反而是實證;解顱、鶴膝,是因為胎兒發育不全;走路慢、發育遲緩,是因為血氣不足;雞胸,是肺熱充滿胸腔;龜背,是風邪侵入脊椎;說話慢,是邪氣侵入心臟;長牙慢,是腎氣不足;瘧疾,是膈上的痰凝結;痢疾,是食物積在腹中;咳嗽,是肺氣受損;喘氣,是痰氣過盛;心痛,是被蟲咬;腹痛,是吃東西傷了脾胃;內傷發熱,會口苦舌乾;外感發熱,會鼻塞聲音沙啞;腹脹,是脾胃虛弱;水腫,是水氣旺盛而土氣虧損;黃疸,是脾胃虛弱有濕熱。
所以,調理脾胃是醫治疾病的根本之道。節制飲食是祛病的良方。驚風、疳積、熱證,是小孩常見的疾病。平常要經常觀察小孩的脾臟,如果稍微有青黑色的樣子,就要幫他推拿幾百下,去除青黑色的氣,再加強補脾的手法,就可以保證小孩平安健康,這是很重要的重點,千萬不能輕忽。推拿脾一定要補,只瀉不補,脾會更虛弱,擦龜尾也要補,如果不補,腹瀉不會停止,脾上用功,是手法的要務。痢疾、痞塊、痰、疳積,是小孩的重症,醫生要謹慎小心。(這些病因是從精細的地方著手,是醫生應該要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