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府秘傳經驗女科》~ 卷三 (8)
卷三 (8)
1. 產後血塊論
凡產後血塊,孕乃成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血旺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行之有恆,名曰經。有孕則經不行,其餘血注於胞中,以護胎元。然一月名胎胚,二月名胎膏,三月後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陰庇,胎形尚小,食母血尚有餘,計前二月並積於胞,日久成塊,至產隨兒當下。多有產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調護欠溫暖,致塊痛,日久方散。
慎勿輕用攻血峻劑,勿多飲薑、椒、艾、酒,若過傷大熱,新血未免損失多矣。治法須頻服生化湯幾帖,以助血液行外,用熱衣暖腹。凡產後諸症,時俗之偏,治血塊有用生地、紅花以行之,蘇木、牛膝以攻之。治氣有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厚朴以舒之,甚有用青皮、枳實、蘇子以下氣定喘,用芩、連,梔、柏以除熱退煩。至若血枯大便實結,反用承氣下之而愈結,汗多小便短澀,反用五苓散通之而愈閉。
其用偏門罔知固本。又有視山楂能攻血塊,弱人頻服二三次者,此人必死無疑矣。
白話文:
婦女產後出現血塊,是因為懷孕時積存的剩餘血液所致。婦女在生育年齡時,氣血相對不足,通常在十四歲左右月經來潮,每月一次,就像月亮圓缺一樣,有一定的規律,這就是月經。懷孕後月經就會停止,多餘的血液會流向子宮,用來保護胎兒。懷孕初期,一個月稱為胎胚,兩個月稱為胎膏,三個月後才成形稱為胎兒。胎兒在發育初期,因為體積還小,吸收母體的血液還有剩餘,前面兩個月多餘的血液會積存在子宮裡,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血塊,等到生產時會隨著胎兒一起排出。
很多產婦在生產後,因為生產的勞累和身體虛弱,或是沒有好好休養保暖,導致血塊疼痛,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消散。這時千萬不要隨便使用強力的活血化瘀藥,也不要過多食用薑、花椒、艾葉、酒等熱性食物,如果過於溫補,反而會損耗新生的血液。治療上應該多喝幾帖生化湯,幫助血液循環,並用熱衣服溫暖腹部。
一般來說,產後各種病症的治療,坊間有些偏頗的觀念,認為治療血塊要用生地、紅花來活血,用蘇木、牛膝來攻散;治療氣虛要用烏藥、香附來順氣,用枳殼、厚朴來舒緩;甚至有人用青皮、枳實、蘇子來降氣平喘,用黃芩、黃連、梔子、黃柏來清熱除煩。如果遇到血虛便秘的情況,反而用承氣湯來瀉下,反而會讓便秘更嚴重;或是汗多小便不暢,反而用五苓散來利水,反而會讓小便更加閉塞。
這些都是只看到表面現象,而沒有顧及根本的做法。還有人認為山楂可以化血塊,讓虛弱的人頻繁服用,這樣的人肯定會沒命的。
2. 生化湯論
凡產後氣血暴虛,理當大補,但惡露未盡,用補須知無滯。血能化又能生,攻塊無損元氣,行中又帶補養,方思萬全,治無一失。世以四物湯理產,誤人多矣。因地黃性寒滯血,芍藥酸寒無補正也。一產後惡露有塊作痛,名曰兒枕,世多專先消散,然後議補,又有消補混方,殊不知舊血須當清化,新血亦當生養,若專主攻舊,而新血亦不寧矣。
世以濟坤丹又名回生丹治產,用以攻血塊下胞落胎,雖見速效,其元氣未免虧損,慎毋視為良劑。濟坤丹或不得已而用以下胞下胎,只可一丸,決不可多服。今予之生化湯,因藥性功效而立名也。蓋產後血塊當消,新血宜生。若專消則心血不寧,專生則舊血亦反滯矣。考諸藥性惟芎、歸、桃仁三品,藥性善破舊血,驟生新血,佐以炙黑乾薑,甘草引三品入於肺肝,生血利氣五味共方。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後聖方,因名生化湯。
凡病起於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後血氣脾胃之虛衰尤甚。是以丹溪先生論產後必當以大補血氣為先,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此三言者,盡醫產之大旨,若能擴充立方用藥,則治症可以無大過矣。惟醫者詳之。生化湯有孕至七八個月,照方預製二三帖,至胞衣易破,速煎一帖,候兒下地即服。
不問正產半產,雖少壯產婦,平安無恙,俱宜服二帖,以消血塊,生養新血。
當歸(八錢,酒洗),川芎(四錢),乾薑(五分,炙黑存性),桃仁(十五粒去皮尖),甘草(五分,炙)
用水二盅煎七分,加酒七茶匙稍熱服。渣留與後帖渣共煎,二帖共煎三次,要在一二時辰之內,未進飲食之先,相繼煎服。因下焦惡露而服,多服而頻,則連化而驟生長新血,自免暈症。其胎前素弱及產後勞倦,又當再製二帖煎服,以防昏倦。且產婦服一帖,漸增精神幾分,不厭藥之頻也。
若照常症,今日服一帖,明日服一帖,豈能扶救將絕之氣血也。若虛人見危症及熱症墜胎或勞甚,身熱頭痛,服藥四五帖稍安,未除血痛,又當再製服之。
加參生化湯
治產後諸危急症,可通用一日一夜,必須頻服之三四帖,若照常症,今日一帖,明日一帖,豈能接補將絕之氣血,救危急之症哉。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乾薑(四分,炙黑存性),甘草(三分,炙),桃仁(十五粒,去皮尖),人參(二錢)
若虛脫冷厥危症汗多,加參至三四錢之數,用棗水煎服,
加減法
脈脫形色脫將絕症,必服此方,頻灌救之,加參四五錢。分娩後血暈血崩症,如兼汗多,形色脫去宜服此方。若無汗不脫者,只服生化本方,不必加參。分娩後血崩形色脫,宜服此方,又宜頻煎服,必加參三四錢。分娩後手足冷發厥,服此方加參三四錢,兼汗亦加參三四錢,麥冬一錢。
白話文:
產後婦女氣血極度虛弱,理應大補,但因惡露尚未排乾淨,進補時必須注意不可造成阻滯。血液能化解舊血,也能產生新血,在清除血塊的同時不會損傷元氣,而且在行氣活血的過程中又能補養身體,這樣才能考慮周全,治療才能萬無一失。現在世俗都用四物湯來調理產後,實在是誤人子弟,因為地黃藥性寒涼,會造成血液停滯,而芍藥性酸寒,沒有補益效果。產後如果惡露有血塊並伴隨疼痛,稱為「兒枕」,一般都先想辦法消除血塊,然後才考慮進補,甚至有消散和補益混用的情況,殊不知舊血必須要清除化解,新血也必須要生成滋養。如果只專注於清除舊血,那麼新血的生成也會受到影響。
世俗用濟坤丹(又名回生丹)來治療產後,用來清除血塊、幫助胎盤排出,雖然見效快,但難免會損傷元氣,千萬不要把它當成良藥。濟坤丹如果不得已要用來幫助胎盤排出,也只能服用一丸,絕對不能多服。我現在提出的生化湯,是根據藥性功效而命名的。產後血塊應該清除,新血應該生成,如果只專注於清除血塊,心血就會不安,如果只專注於生成新血,舊血就會停滯。研究藥性後發現,只有川芎、當歸、桃仁這三味藥,能有效清除舊血,迅速產生新血。再搭配炙黑的乾薑和甘草,引導這三味藥進入肺和肝,達到生血、理氣的效果,五味藥合用,就能在行氣的同時補養身體,在清除舊血的同時生成新血,是產後聖方,所以稱為生化湯。
凡是疾病都是因為氣血衰弱、脾胃虛弱引起的,而產後氣血脾胃的虛弱尤其嚴重。所以朱丹溪先生說,產後必須先大補氣血,即使有其他症狀,也要放在次要地位。這三句話概括了產科治療的重點,如果能擴充運用,那麼在治療上就不會有大的過失。希望醫生仔細研究。懷孕七八個月時,可以按照生化湯的配方提前準備二三帖,等到胎衣破裂,立刻煎服一帖,等孩子出生後馬上服用。
不管是順產還是難產,即使是年輕力壯的產婦,平安無事,都應該服用兩帖,以便清除血塊,滋養新血。
- 當歸(八錢,用酒洗過)
- 川芎(四錢)
- 乾薑(五分,炙黑並保留藥性)
- 桃仁(十五粒,去皮尖)
- 甘草(五分,炙)
用水二碗煎到剩七分,加入酒七茶匙,稍微溫熱服用。藥渣留著和後一帖的藥渣一起煎,兩帖共煎三次,必須在一兩個時辰之內,在還沒吃飯前,連續煎服。因為要清除下焦的惡露才服用此藥,多服並且頻繁服用,就可以讓清除舊血和生成新血同時進行,自然可以避免產後暈眩。如果產前身體虛弱,或是產後過於勞累,還應該再煎服兩帖,以預防昏迷疲倦。產婦服用一帖後,精神會逐漸好轉,所以不會覺得頻繁服藥很麻煩。
如果按照一般情況,今天服一帖,明天服一帖,又怎麼能扶持將要耗盡的氣血呢?如果虛弱的人出現危急症狀,或是熱症導致流產,或是過於勞累,導致發熱頭痛,服用四五帖藥後症狀稍有緩解,但血痛還沒完全消除,就應該再製藥服用。
加參生化湯
用來治療產後各種危急症狀,可以一天一夜連續頻繁服用三四帖。如果按照一般情況,今天服一帖,明天服一帖,又怎麼能接續補充將要耗盡的氣血,挽救危急的症狀呢?
- 當歸(三錢)
- 川芎(一錢五分)
- 乾薑(四分,炙黑並保留藥性)
- 甘草(三分,炙)
- 桃仁(十五粒,去皮尖)
- 人參(二錢)
如果虛脫、四肢冰冷、昏厥、大量出汗等危急症狀,可以將人參加到三四錢,用紅棗水煎服。
加減法
如果出現脈搏消失、面色蒼白、生命垂危的症狀,必須服用此方,頻繁灌服搶救,人參加到四五錢。產後出現血暈、血崩等症狀,如果同時伴隨大量出汗、面色蒼白,應該服用此方。如果沒有出汗,面色也沒有蒼白,就只服用生化湯原本的配方,不需要加人參。產後血崩且面色蒼白,應該服用此方,並頻繁煎服,必須加人參三四錢。產後手腳冰冷、四肢厥冷,服用此方加人參三四錢,如果同時伴隨出汗,也要加人參三四錢,麥冬一錢。
如果左寸脈虛弱,應該加人參。如果產後大量出汗,加人參三四錢。如果大量出汗且口渴嚴重,加人參三四錢,麥冬三錢。如果大量出汗且呼吸短促,像喘氣一樣,加人參三四錢。如果大量出汗且咳嗽有痰,加竹瀝、薑汁、杏仁二十五粒。如果大量出汗且咳嗽喘息,加杏仁十粒,桔梗五分。如果沒有出汗但咳嗽喘息、呼吸短促,加半夏一錢,杏仁十粒,桔梗五分。如果大量出汗、身體發熱、呼吸短促,加人參三四錢,如果汗流不止,加黃耆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