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府秘傳經驗女科》~ 卷三 (7)
卷三 (7)
1. 產後論
夫產後憂驚倦勞,血氣暴虛,諸症乘虛易襲。如有氣毋專耗散,有食毋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寒則血塊停滯,熱則新血流崩。至若中虛外感,見三陽表症之多,似可汗也,在產後而用麻黃劑,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症之多,似宜下也,在產後而用承氣,則重亡其陰血。耳聾脅痛,乃腎虛惡露之停,休用柴胡。
譫語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毋同胃實。厥由陽氣之衰難分寒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痙因陰血之虧,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又如乍寒乍熱,發作有期,症類瘧也,若將瘧治,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若以邪論,危凶可待。去血多而大便燥結,蓯蓉加於生化湯,非潤腸承氣能通。
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倍用參耆,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救產後之厄,長生活命、屢用蘇絕谷之人。㿗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須補中益氣之方。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風,用加參生化湯。若產戶入風而痛甚,服用羌獨養榮之方。玉門傷冷而不閉,洗須床菟萸硫黃。
怔忡驚悸,生化湯加遠志。似邪恍惚,安神丸助歸脾。因氣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因食而噯酸惡食,六君子加神麥為良。蘇木,稜,蓬大能破血,青皮、枳實最消滿脹。一應耗氣破血之劑,汗吐宜下之策,只可施於少壯,豈宜用於胎產。大抵新產之後,先問惡露何如,塊痛未除之人,可適加耆朮,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
至若陽亡大熱,血崩厥暈,速煎生化原方,乃急救也。王太僕云:治下補下,制以急緩,則滋道路而又力微,制急方而氣味薄,則力與微同,故治產當道丹溪先生固本,服藥法宜效太僕以加頻,凡負生死之奇術,須著意以救急,欲免俯仰之無愧,用存心於愛物。此雖未盡產症之詳,然所開一症,皆緣近鄉治驗為據,亦未必無小補云耳。
白話文:
產後婦女往往因為憂慮、驚嚇、疲倦勞累,導致氣血嚴重虛弱,各種疾病容易趁虛而入。如果有氣虛的情況,不應該專門使用耗散氣的藥物;如果有食積的情況,也不應該專門使用消食導滯的藥物。熱症不可使用黃芩、黃連等苦寒藥,寒症不可使用桂枝、附子等溫熱藥。寒氣會導致血塊停滯,熱氣則會導致新血崩漏。
至於產後中氣虛弱又外感風邪,出現類似太陽表證的症狀,或許可以發汗,但在產後使用麻黃劑,會嚴重耗損陽氣;如果出現類似太陰裡證的症狀,或許可以攻下,但在產後使用承氣湯,會嚴重耗損陰血。如果出現耳聾、脅痛,是因為腎虛導致惡露停滯,不宜使用柴胡。
如果出現胡言亂語、大汗淋漓,是因為元氣虛弱而類似邪氣的症狀,不能當作胃實證來治療。產後出現手足厥冷,是因為陽氣衰弱,難以分辨寒熱,必須大補才能恢復陽氣、強壯身體。產後出現抽搐痙攣,是因為陰血虧虛,必須滋養陰血才能舒筋活絡。又比如產後出現忽冷忽熱、發作有規律,症狀類似瘧疾,如果當作瘧疾治療,會遷延難癒。如果出現精神恍惚、言語錯亂,症狀類似邪氣入侵,如果當作邪氣治療,會有生命危險。產後失血過多導致大便乾燥,應該在生化湯中加入肉蓯蓉,而不是使用潤腸或攻下藥來通便。
產後汗多而小便短少澀痛,應該加倍使用六君子湯中的人參和黃耆,以生津助液來利尿。在生化湯中加入人參,頻繁服用可以幫助產婦度過難關,使瀕臨死亡的人得以存活。如果出現疝氣、脫肛,大多是因為氣虛下陷,必須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出現牙關緊閉、手腳攣縮,是因為血燥類似風症,應該使用加參生化湯。如果產門因為感受風寒而疼痛劇烈,可以服用羌活獨活養榮湯。如果產門損傷後變得鬆弛不收,應該用菟絲子、硫磺清洗。
如果出現心悸、驚慌不安,可以在生化湯中加入遠志。如果出現神情恍惚、意識不清,可以服用安神丸或歸脾湯。如果因為氣虛而感到胸悶、煩躁,可以在生化湯中加入木香作為輔助藥。如果因為食積而感到噯氣酸腐、厭食,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神曲、麥芽。蘇木、三稜、蓬莪術等藥物具有很強的破血作用,青皮、枳實等藥物最能消除腹脹,所有耗氣、破血的藥物,以及發汗、催吐、攻下的方法,只適合身強體壯的人使用,絕對不適合產婦。總之,產後應該首先了解惡露的情況,如果惡露沒有排乾淨、腹部仍有疼痛,可以適當加入黃耆、白朮,等到腹痛停止後,就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
如果出現陽氣耗竭、大熱、血崩、昏厥等危急情況,應該立即煎服生化湯原方,這是急救的方法。王太僕說過:治療下焦虛損,應該區分輕重緩急,使用補下焦的藥物,藥力會比較溫和,但見效慢;使用猛藥,但藥力不足,效果也會減弱。因此,治療產後疾病,應該遵循朱丹溪先生固本的原則,服藥頻率可以效法王太僕的建議。凡是肩負生死重任的醫術,都必須注重急救,這樣才能問心無愧、愛惜生命。雖然這篇文章沒有詳盡闡述所有產後疾病,但所列舉的每一種情況,都是根據親身經歷的有效案例而得出的,或許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