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段

《產寶》~ 序 (1)

回本書目錄

序 (1)

1.

人之所以生,氣血而已。血之所以生,氣而已。氣,火也。血,水也。貯水於釜,厝火而烹之。其蒸蒸然浮動者,水也。其所以然者,非水也,氣也,火之用也。故治血必先理氣,氣行血行,氣滯血滯。行則生,滯則死。見血之滯而攻之使下,是猶見水之滯而激之使行也。今之業產科者,操此術以殺人,蓋不知其幾矣。

嘉慶癸酉,余室人衛氏,產後患瘀滯。醫曰:「是非逐以莪朮、荊三稜不可。」一劑而神昏譫語,則云:「藥輕不勝病。」益以大劑,而氣上逆暴脫矣。余是時初未知醫,以為證固不治,但有悼痛。厥後稍稍習岐黃家言,得浦江倪氏所著《產寶》讀之,遇戚鄙中有患此者,照是書於生化湯中加生耆一二兩,恆獲十全。他證按方取治,靡不愈。然後知前此為醫所誤。凡莪朮、荊三稜之屬,破血而因以蝕氣,氣蝕則血無以生,雖神奇亦化為臭腐。而生化湯於行血中理氣,增以生耆,氣壯而血以行以生,故能奏效若此也。余既悼逝者之不可作,復憫醫之庸。

頃承乏平度,聽斷之暇,因取是書略加刪潤,鏤板傳布,俾業產科者有所據依,毋徒以破血蝕氣之藥殺人也。嗟乎!是豈獨產後然哉?四明高鼓峰論治血證,以固元湯先回其氣,湯中重用參耆。而今世粗工,惟知用寒涼,直折重遏其心肺之陽,馴致生生之氣絕而不可復救,豈不悲哉!

附著弁言,為世之治血而不知理氣者告焉。倪氏名枝維,字佩玉,號鳳賓。雍正六年成是書,向無刊本。余友趙文學魏寄視寫本,棄之篋,衍二十五年矣。生平所見治產諸書,未有出此上者,洵可寶也。

道光壬寅春仲,海昌許槤序於平度州署之行吾素齋。

白話文:

人之所以活著,靠的是氣和血而已。而血之所以能產生,是依靠氣的作用。氣就像是火,而血則像是水。如果將水裝在鍋裡,再用火來烹煮,那蒸騰上升的,就是水。但水之所以能夠蒸發,並不是水本身的力量,而是因為有氣,也就是火的作用。因此,要治療血病,就必須先調理氣。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氣血運行順暢就能生存,氣血阻塞就會死亡。如果只看到血瘀就用藥強行將血排出,就像是看到水流不暢就用外力去衝開一樣。

現在的產科醫生,很多都用這種方法來害人,實在是不知道有多少了。嘉慶癸酉年,我的妻子衛氏,產後患了瘀血停滯的病症。醫生說:「這非得用莪朮、荊三稜這些破血藥不可。」結果吃了一劑藥,就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醫生反而說:「藥力太輕,壓不住病勢。」於是加重藥量,導致氣往上逆,暴脫而亡。我當時還不懂醫理,以為這是無藥可救的絕症,只是感到悲痛。後來稍稍學習了一些岐黃(指中醫)的知識,讀了浦江倪氏所著的《產寶》,看到有親戚鄉鄰患了這種病,就按照書中記載,在生化湯中加入一兩二兩的黃耆,往往都能治好。其他疾病也按照書中的方子治療,沒有治不好的。這才明白之前是受到了庸醫的誤導。像莪朮、荊三稜之類的藥物,破血的同時也會耗損氣,氣被耗損,血就沒有辦法產生。即使藥效再神奇也會變成腐敗之物。而生化湯則是在活血的同時調理氣,再加上黃耆來補氣,氣血充足,運行就會順暢,才能有這樣的療效。我既為逝者不能復生而感到悲痛,又為庸醫的無能感到可悲。

最近我被委派到平度任職,在處理公務之餘,就將這本書稍微加以刪改潤色,刻板印刷流傳開來,讓產科醫生有所依據,不要再只用破血耗氣的藥來害人。唉,難道只有產後是這樣嗎?四明高鼓峰在論治血病時,就用固元湯來先恢復元氣,湯藥中大量使用人參、黃耆。而現在的庸醫,只知道用寒涼的藥,直接打壓心肺的陽氣,最終導致生生之氣斷絕,無法挽救,豈不令人悲哀?

特別寫這篇弁言,是為了告誡世上那些只知道治血,卻不知道理氣的人。倪氏名為枝維,字佩玉,號鳳賓,他在雍正六年寫成這本書。一直沒有刊印。我的朋友趙文學魏寄,將這本書的抄本送給我,被我放在箱子裡閒置了二十五年。我平生所見到的治療產科的書,沒有一本能超過這本的,實在是值得珍藏。

道光壬寅年春季仲月,海昌許槤在平度州署行吾素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