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7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1)

1. 雜治

瞿穎山仲媳,許培之之妹也。患舌糜,沈悅亭知其素稟陰虧,虛火之上炎也。與清涼滋降之法,及朱黃等敷藥而不愈,乃兄延孟英往視,舌心糜腐黃厚,邊尖俱已無皮,湯飲入口,痛不可當。此服藥所不能愈者。令將錫類散糝之,果即霍然。或疑喉藥治舌,何以敏捷如斯?孟英曰:此散擅生肌蝕腐之長,不但喉舌之相近者,可以借用,苟能隅反,未可言罄,貴用者之善悟耳。且糜腐厚膩,不僅陰虛。

(妙語可思)要須識此,自知其故。

歙人吳茂林,患右頰腫痛,頦下結核,牙關僅能呷稀糜。外科稱名不一,治若罔知。孟英投以天麻、殭蠶、羚羊、石膏、醒頭草、升麻、當歸、秦艽、花粉、黃芩等藥,漸愈。(祛肝風、清痰熱之法。)

江夢花如君,患兩目腫痛,不能略張。醫投風藥,昏痙欲厥。浼孟英診之,脈至洪滑,大渴便秘,與白虎湯二劑霍然。

高若舟庶母患脫肛,孟英脈之弦而滑,溲澀苔黃。雖屬高年,非虛證也。清其濕熱而痊。

翁嘉順,於去年秋間,偶從梯半跌僕,初無所傷,旬日外陡發寒熱,膝旁腫痛。外科汪某治之,潰後不能收功。另招許某療之,識為傷絡,應手漸效,翁極信服。然培補年餘,雖納食不減,而肌肉漸削,面色黧黑,步履蹇滯。且一旬半月之間,必患處腫疼,大發寒熱,臥榻數日,始能強起。

大費不貲,愈發愈劇。至冬間咽糜齦腐,睛赤音嘶,乃懇孟英以決吉凶。按脈滑數,舌絳便難,口臭溲少,蘊隆蟲蟲。良由瘍醫僅知溫托一法,既潰之後,更以溫補收功善後,竟未察其體氣病情,以致平時所有之濕熱痰火,一齊關住。病猶自尋出路,寒熱頻作,而醫者不識,妄指為虛。

補及逾年,人財兩瘠,真諺所云將錢買憔悴也。予元參、黃柏、知母、甘草、銀花、花粉、綠豆、梔子、海䖳、鳧茈為大劑投之,外吹以錫類散,且令日啖梨、蔗、麟鱗菜、柿餅等物。至五十日,諸恙悉蠲,體腴善步。

韓貢甫於去冬偶患足瘡,瘍科治之,瘡愈而大便下血,漸至腰背疼脹。醫謂其虛,率投溫補,病日以劇。迨仲春寒熱時作,臥榻不起,諸醫束手,已治木矣。所親陳季竹囑延孟英圖之,脈弦緩而澀,苔黃溺赤,飲食不思,曰:此藥病也。良由氣機鬱滯,濕熱不清,補藥亂投,病漸入血,然猶自尋出路。

奈醫者不知因病而下血,不治其病,徒澀其血,則氣機愈窒,營衛不通,寒熱不飢,固其宜也。而又疑為土敗陰虧,脾腎兩補,藥力愈峻,病勢愈危。若我視之,原非大病,肯服吾藥,不日可瘳。乃兄聰甫聞之,大為折服。以海䖳、蘆菔湯,煎蘆根、厚朴、絲瓜筋、通草、白薇、梔子、楝實、竹茹等藥投之,三劑而寒熱不作,胃漸知飢。旬余血止溺澄,各恙皆已,改服清養藥而康。

白話文:

[雜治]

瞿穎山仲媳,是許培之的妹妹。她患了舌頭潰爛的病,沈悅亭認為她天生體質陰虛,虛火上炎。用了清涼滋陰降火的藥方,以及朱砂、黃連等外敷藥物,卻不見好轉。於是她哥哥請孟英醫生去看診,發現病人舌頭中間潰爛腐敗,顏色黃而厚,邊緣和尖端都已經沒有皮膚了,喝湯喝水都痛得受不了。這已經不是單靠吃藥就能治好的了。孟英醫生就讓她用錫類散來敷在舌頭上,果然立刻就好了。有人懷疑用治療喉嚨的藥物治療舌頭,為什麼效果這麼快?孟英醫生說:這個錫類散很擅長生肌和腐蝕壞死的組織,不只是喉嚨和舌頭相近,可以用它來治療,如果能靈活運用,還不止這些,關鍵在於使用者善於領悟。而且舌頭潰爛這麼嚴重,不只是陰虛的問題。

(妙語可思)必須了解這個道理,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歙縣人吳茂林,患右臉頰腫痛,下巴下長了腫塊,牙關只能張開一點點,只能喝稀粥。外科醫生診斷名稱不一,治療也無效。孟英醫生用天麻、僵蠶、羚羊角、石膏、醒頭草、升麻、當歸、秦艽、花粉、黃芩等藥物治療,漸漸就好了。(這是祛除肝風、清熱解毒的方法。)

江夢花如君,患雙眼腫痛,眼睛幾乎睜不開。醫生用了治療風症的藥物,反而讓她昏迷抽搐,快要休克了。她請孟英醫生診治,脈象洪大而滑利,口渴便秘,孟英醫生給她開了兩劑白虎湯,病就好了。

高若舟的庶母患了脫肛,孟英醫生診脈,脈象弦而滑,小便澀滯,舌苔黃厚。雖然年紀大了,但不是虛症。孟英醫生清除了她的濕熱,病就好了。

翁嘉順,去年秋天,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下來,當時沒什麼傷,十幾天后突然發熱,膝蓋旁腫痛。外科醫生汪某治療,潰爛之後卻無法痊癒。又請了許某醫生治療,診斷為筋絡受傷,治療後漸漸好轉,翁嘉順非常相信他。但是調養了一年多,雖然食慾沒有減少,但肌肉卻越來越瘦,面色黝黑,走路困難。而且每隔十天半個月,患處就會腫痛,高燒發熱,臥床好幾天才能勉強起床。

花費很多錢,病卻越來越嚴重。到冬天,咽喉潰爛,牙齦腐敗,眼睛紅腫,聲音嘶啞,於是懇求孟英醫生診治,看看能不能治好。孟英醫生診脈,脈象滑數,舌頭紅,大便困難,口臭,小便少,體內濕熱之邪凝聚。這是因為瘍科醫生只知道用溫和的藥物來治療,潰爛之後,又用溫補的藥物來收口癒合,根本沒有觀察到病人的體質、氣血和病情,導致平時體內的濕熱痰火都被堵住了。病情只好另尋出路,寒熱反覆發作,醫生卻不知道原因,錯誤地認為是虛症。

調養了一年多,人財兩空,真是“將錢買憔悴”啊!我用玄參、黃柏、知母、甘草、銀花、花粉、綠豆、梔子、海藻、澤瀉等藥物,加大劑量給他治療,外敷錫類散,並且讓他每天吃梨、甘蔗、蕨菜、柿餅等食物。五十天后,所有症狀都消失了,身體強壯,又能正常走路了。

韓貢甫去年冬天,不小心患了足部潰瘍,瘍科醫生治療,潰瘍好了,卻大便出血,漸漸腰背疼痛脹滿。醫生認為他是虛症,就一直給他服用溫補的藥物,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到了仲春季節,寒熱交替發作,臥床不起,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已經治不好了。他的朋友陳季竹請孟英醫生診治,孟英醫生診脈,脈象弦緩而澀滯,舌苔黃厚,小便顏色深紅,食慾不振,說:這是藥物導致的疾病。這是因為氣機鬱滯,濕熱未清,亂投溫補藥物,病情漸漸入血,但病情仍在尋找突破口。

可惜醫生不知道是因為病情導致出血,不去治療病因,只是止血,這樣氣機就更加阻塞,營衛不通,寒熱交替,食慾不振,當然是這樣了。醫生還誤以為是脾土受損,陰精虧虛,就補益脾腎,藥物劑量越大,病情就越嚴重。如果我來診治,這根本不是大病,只要肯服用我的藥物,很快就能痊癒。他的哥哥韓聰甫聽了,非常佩服。孟英醫生用海藻、蘿蔔湯,煎服蘆根、厚朴、絲瓜絡、通草、白薇、梔子、楝實、竹茹等藥物治療,服用了三劑藥後,寒熱不再發作,胃口也漸漸好了。十幾天后,出血停止,小便清澈,各方面都好了,改服滋補藥物後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