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序
序
1. 序
《王孟英醫案》,有初編、續編、三編之分,編者不一其人。而《歸硯錄》,則孟英自編者也。余性鈍,讀古人書,苦難記憶。而原書編年紀錄,檢查又甚感不便。因於診余之暇,分類手錄,藉與同學講解。外感統屬六淫,故風溫、濕溫間有編入外感門者。夫孟英之學,得力於樞機氣化,故其為方,於升降出入,手眼頗有獨到。
而治伏氣諸病,從裡外逗,尤為特長。大抵用輕清流動之品,疏動其氣機,微助其升降,而邪已解矣。此其法雖宗香岩葉氏,而靈巧銳捷竟有葉氏所未逮者。余嘗謂孟英於仲景《傷寒論》小柴胡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諸方,必極深窮研,深有所得。故師其意,不泥其跡,投無不效,捷若桴鼓。
白話文:
《王孟英醫案》分為初編、續編、三編,編者不盡相同。而《歸硯錄》則是孟英自己編撰的。我天資愚鈍,讀古人的書,很難記住。而且原書按照時間順序記載,檢索起來很不方便。因此,我利用診病之餘,將內容分類手抄,方便和同僚們講解。外感病症都屬於六淫,所以風溫、濕溫有時會被歸類在外感門類中。
孟英的醫學造詣,得益於對樞機氣化的理解,所以他開的方子,在升降出入方面,獨具匠心。尤其是治療伏氣病症,從裡到外引導,特別擅長。他一般使用輕清流動的藥物,疏通氣機,微微促進升降,邪氣就能消除。這種方法雖然繼承了香岩葉氏的學說,但靈巧銳捷卻超越了葉氏。我常常認為孟英對仲景的《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方劑,一定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所以我師承他的思想,而不拘泥於他的做法,用藥無不奏效,如同擊鼓鳴金般迅速。
讀者須識其認證之確,立方之巧,勿徒賞其用藥之輕,庶有獲乎!
民國十年五月青浦陸士諤序於松江醫室
白話文:
讀者要能辨別出文章的真實性與可信度,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方法和技巧。不要只看到他使用的草藥份量少就感到驚訝或讚歎,這樣纔有可能從中獲得真正的收穫。 (注:此為近代中國的一篇序言,由青浦縣人陸士諭在1921年5月寫下的)
青浦陸君士諤,名醫也。其治症,聞聲望色察脈問證,洞見臟腑,燭照彌遺,就診者無不嘆為神技。而不知君固苦心得之也。余以善病,喜讀醫籍。去年冬,購得《醫學南針》,讀之大好,因想見陸君之為人。余左脅有塊作痛,患已逾年,歷經中西名醫診治,藥日投而病日劇,乃搭車赴松江訪陸君。
君一診,即曰:病雖在氣,患已及血。余告以病起由乎積食。陸君曰:食入於胃,化行於脾。今飲啖如常,脾胃足徵無病。凡氣分之病,臌脹浮腫,皆不見痛。君病在血分也。立方當歸、川芎、白芍、香附、柴胡、潞黨、紅棗。寥寥七味,一劑知,三劑病若失。因與君暢談醫藥,並及近代名流。
白話文:
青浦的陸君士諤,是一位名醫。他治病時,只憑藉聽聲音、看面色、摸脈象、詢問病情,就能洞悉病人臟腑的情況,甚至連隱藏的病症都能察覺,來看病的人無不佩服他的神技。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陸君的醫術是靠著多年的苦心鑽研得來的。
我因為喜歡研究醫學,經常閱讀醫書。去年冬天,我買到一本《醫學南針》,讀完之後深感受益,就想去見識一下陸君的醫術。當時我的左脅下長了一個硬塊,疼痛難忍,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看過許多中西名醫,吃了不少藥,病情卻越來越嚴重,於是我就搭車前往松江拜訪陸君。
陸君只診脈片刻,就說道:“你的病雖然是由氣引起的,但已經影響到血了。”我告訴他,我的病是因積食所致。陸君說:“食物進入胃,經過脾的消化才能運行全身。你現在飲食正常,脾胃機能良好,說明你沒有脾胃方面的疾病。氣分病症通常表現為腹脹、浮腫,不會有疼痛。你的病是血分病症。”他立刻開了處方,包括當歸、川芎、白芍、香附、柴胡、潞黨、紅棗,只有七味藥。服下一劑藥後,我就感覺好多了,三劑藥後,病痛幾乎消失。之後我們又暢談醫藥,並聊到一些近代名流。
君於王孟英氏最為推服。余曰:孟英果然名家,可惜偏於寒涼。讀潛齋書者,每每不敢用溫藥。君曰:孟英用藥,何嘗獨遺溫熱?其寒涼方,救逆之案為多。檢其全書,用附、桂、乾薑之方,有一十九案。可知藥貴對證,王氏亦絕無成見也。大抵當時醫家,喜用溫補。王氏所診,病病者十之四,病藥者十之六。
讀書者不知研求,自然有偏任寒涼之弊矣。因出其自編之《孟英醫案》,分類排比,眉目朗然。余不禁狂喜,勸之發刊。君曰:孟英原案,猶《資治通鑑》,余此編猶紀事本末,不過自備檢查爾,何足問世。余曰:初學得此,因證檢方,得見孟英之手眼,未始非君之功也。陸君頗韙余言,余因草其緣起,即為之序。
民國十年五月金陵哈守梅拜序
白話文:
您對王孟英先生最為推崇。我說:「孟英的確是名醫,可惜過於偏重寒涼。讀潛齋書的人,往往不敢使用溫藥。」您說:「孟英用藥,何嘗只用寒涼?他的寒涼方,救治急症的案例很多。檢視他的全部著作,使用附子、桂枝、乾薑的方劑,就有十九個案例。可見用藥貴在對症,王氏也絕對沒有成見。總之,當時的醫家,都喜歡用溫補藥物。王氏所診治的病人,十之四是真正生病的,十之六是因藥物而生病的。
讀書的人不懂得深入研究,自然會偏向使用寒涼藥物。我將王氏自編的《孟英醫案》整理分類,條理清晰。我忍不住欣喜若狂,勸他出版。您說:「孟英的原案,猶如《資治通鑑》,我編的這個,不過是如同《紀事本末》一樣,只是方便自己檢視而已,何足問世。」我說:「初學者得到這個,就能根據症狀檢視方劑,見識孟英的醫術,這不能不說是您的功勞。」陸先生也贊同我的話,我因此為這本書寫了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