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藝

《慎五堂治驗錄》~ 卷十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9)

1. 卷十四

桑枝(七錢),葉(三錢),金鈴子(一錢半),赤芍炭(三錢),五加皮(三錢),碧玉散(二錢半),新會皮(七分),黑豆卷(三錢),廣藿梗(二錢),於邑術(七分),穀芽(五錢)

廿七日。勞倦傷脾,進劑已獲效機,近因飲食失宜,中宮痞塞,按之則痛,痛則不利,且擬化滯治標。

神麯(三錢),穀芽(七錢,胡黃連二分同炒),廣藿梗(一錢半),地枯樓(三錢),製半夏(一錢半),廣鬱金(一錢半),枳殼(七分),炒苡仁(四錢),佛手(一錢半),荷梗(二尺)

和中化滯,脘痛已除,宿恙依然不減,中氣不足,陽氣下陷陰中,仿東垣先生法。

上黨參(一錢半),南沙參(三錢),九香蟲(一錢),於術(一錢),黃防風(五分),製半夏(一錢半),新會皮(一錢),木香(七分),云茯神(三錢),五加皮(四錢),砂仁(四分)

補中益氣,各恙皆見鬆動,仍宗原方出入,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慎其起居,乃古人調理是證之方法,最宜留意。

黨參(二錢半,砂仁四分拌),歸身(一錢,小茴香四分同水炒),杜仲(一錢半),新會皮(一錢半),廣木香(一錢),狗脊(三錢),藿梗(一錢半),苡仁(五錢),白螺螄殼(四錢),穀芽(一兩)

大病甫瘥,復感新邪,脹滿復發,且甚於前,且擬疏解為治。

帶葉蘇梗(三錢),廣木香(一錢),苡仁(五錢),淡豆豉(四錢),新會皮(一錢),大腹皮(一錢半),防風(一錢半),枳殼(一錢),香附(一錢半),穀芽(一兩),蔥頭(三頭)

服三劑,病減其半。去防風、苡仁、大腹,加羌活一錢、車前子三錢、牛膝一錢半、豆卷三錢。

脹滿漸退,中虛未復,原方減溫散,增健中為治,以圖全績。

廣木香(一錢),蘇子(三錢),藿香(一錢半),新會皮(一錢),香附(三錢),製半夏(一錢半),黨參(三錢),香櫞皮(一錢),苡仁(五錢),砂仁末(四分)

服五劑痊愈。

(案529)王,丁亥仲春,城門。素有便血之恙,刻下血止而脘腹脹滿,泄瀉納少,運遲足腫,心下時痛,青筋絆露,脈細而弦。木邪犯土,土已負矣。故《經》云:泄而腹滿甚者,逆證也。主以扶土,佐以化邪,以冀僥倖於十一耳。

苡仁(五錢),金鈴子(三錢),橘皮(五分)絡(五分),荷梗半尺,穀芽(一兩半),藿梗(一錢半),赤芍(二錢),桑葉(三錢)枝(一兩),黨參(三錢),香附(三錢),旋覆花(一錢半),新絳(三分)

連服十餘劑痊愈。

白話文:

[卷十四]

第一方:桑枝七錢,桑葉三錢,金鈴子一錢半,赤芍炭三錢,五加皮三錢,碧玉散二錢半,新會皮七分,黑豆卷三錢,廣藿梗二錢,於邑術七分,穀芽五錢。

服用後,病人因勞累傷脾,服藥後見效,但因飲食不當,導致胃脘痞塞,按壓疼痛,且大便不通,需化解食滯。

第二方:神麴三錢,穀芽七錢(與胡黃連二分同炒),廣藿梗一錢半,地枯樓三錢,製半夏一錢半,廣鬱金一錢半,枳殼七分,炒苡仁四錢,佛手一錢半,荷梗二尺。

服用此方後,胃脘疼痛消除,但宿疾未癒,中氣不足,陽氣下陷,採用東垣先生的療法。

第三方:上黨參一錢半,南沙參三錢,九香蟲一錢,於術一錢,黃防風五分,製半夏一錢半,新會皮一錢,木香七分,雲茯神三錢,五加皮四錢,砂仁四分。

服用此方後,諸症狀均有所緩解,繼續服用原方加減,並調整飲食、寒溫,注意起居,這是古人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方法,非常重要。

第四方:黨參二錢半(與砂仁四分拌),歸身一錢(與小茴香四分同水炒),杜仲一錢半,新會皮一錢半,廣木香一錢,狗脊三錢,藿梗一錢半,苡仁五錢,白螺螄殼四錢,穀芽一兩。

大病初癒,又受寒邪,脹滿復發,且比之前更嚴重,需疏解治療。

第五方:帶葉蘇梗三錢,廣木香一錢,苡仁五錢,淡豆豉四錢,新會皮一錢,大腹皮一錢半,防風一錢半,枳殼一錢,香附一錢半,穀芽一兩,蔥頭三個。

服用三劑後,病情減輕一半。去處防風、苡仁、大腹皮,加羌活一錢、車前子三錢、牛膝一錢半、豆卷三錢。

脹滿漸消,但體虛未恢復,減少溫散藥,增加健脾藥,以期痊癒。

第六方:廣木香一錢,蘇子三錢,藿香一錢半,新會皮一錢,香附三錢,製半夏一錢半,黨參三錢,香櫞皮一錢,苡仁五錢,砂仁末四分。

服用五劑痊癒。

案例529:王某,丁亥年仲春,城門。素有便血,現血已止,但脘腹脹滿,腹瀉,食慾不振,肢體浮腫,心下時痛,青筋暴露,脈細弦。木邪犯土,脾土受損。《內經》說:瀉而腹滿甚者,逆證也。治療應以健脾為主,輔以化解邪氣,希望能治癒。

第七方:苡仁五錢,金鈴子三錢,橘皮五分,橘絡五分,荷梗半尺,穀芽一兩半,藿梗一錢半,赤芍二錢,桑葉三錢,桑枝一兩,黨參三錢,香附三錢,旋覆花一錢半,新絳三分。

連服十餘劑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