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五堂治驗錄》~ 卷十四 (8)
卷十四 (8)
1. 卷十四
鮮生地(一兩半),乾生地(一兩),犀角(六分,磨沖),金銀花(三錢,炒),元參(一兩,薄荷葉四分同打),大青葉(三錢),桑葉(三錢),生鱉甲(一兩),甘中黃(一錢半),鮮沙參(七錢,牛蒡子四錢同炒),水葦根(四兩),糯秧(四兩)煎湯代水。
(案526)王同慶母,丁亥冬季,南碼頭。診脈尺部細弱,兩寸洪滑上溢,足冷麵紅,心痛時發,甚至昏厥,咳嗽頻頻。下元陰傷,風陽上僭,先擬養陰潛陽之劑,繼進膏方培本可也。
細生地(五錢),生牡蠣(五錢),旋覆花(一錢半),淡蓯蓉(一錢半),生龜甲(三錢),甜杏仁(廿粒),白石英(四錢),川貝母(三錢),毛燕窩(三錢),枇杷葉(五張),淡海蜇(三錢)
膏方:養陰潛陽,諸恙如前,惟咳嗽大減。固柳洲所謂肝腎之氣上浮,宛如痰在膈間也。滋腎陰緩肝急,潛陽納氣為治。交初之氣,不生枝節是福。平日宜省煩勞,謹動怒,慎起居,節飲食,雞蝦海鮮永戒為要。
細生地(五兩,紫檀屑三錢同打),生牡蠣(五兩),甜杏仁(三兩),東白芍(三兩),白石英(四兩),百合(三兩),甘草(一兩,川楝子三錢同打),龜板(三兩),旋覆花(一兩半),南沙參(三兩),淡蓯蓉(一兩半),紫菀(三兩),燕窩(三兩),杜仲(一兩半),枇杷葉(四兩),淡海蜇(五兩),阿膠(三兩,井水煎)
服一候,病已愈矣。
(案527)石牌涇張耕堂媳,素體虛弱,年近二十,經尚未通。丁亥初冬患感,按法治之而病退,停藥半月,病勢復萌,清熱散邪,滋陰養液均皆無效。腹滿拒按,身熱便溏,肢痙耳聾,神糊若寐,咳嗽不食,齒燥唇乾,舌乾苔灰,脈形左弦右大而滑。細思此證,總由痰阻樞機,邪熱肆橫,邪與痰飲為伍,膠結不解,陰液內虧,風陽上僭,病累已久,胃氣大困,最難立方。調治務宜化痰而不傷正,養陰而不斂痰,泄邪而不礙胃,養胃而不留邪。
用川貝、蛤殼、牡蠣、旋覆、桑葉、夏枯、沙參、石斛、穀芽、海蜇、枇杷葉等為方,服後脘滿稍癟,神清痙止,灰苔略化,餘證不減。此痰結雖開,陰分之熱未退也。原方去沙、枇,加芩、鱉、銀柴以搜陰分之邪。身熱雖淡不清,再加青蒿、牛膝,去旋覆、牡蠣、夏枯、川貝。
身熱乃涼,脈和苔化,便瀉已止,納穀不思,以麥冬、半夏、蓮、斛、銀柴、沙參、桑葉、遠志、橘紅、枳殼、竹茹、海蜇等,諸恙全退。納仍不思,咳嗽不已,前方加桑皮、楝實、金柑皮,連服五劑,胃氣乃蘇,咳嗽亦止,靜養一月而康。
(案528)戚茂,八月廿二日,讀書港,武毅公後。勞倦傷脾,肝木侮之,伏邪乘機而發,腹脹寒熱,納少運遲,兼顧治之,希報績焉。
白話文:
[卷十四]
案例526:王同慶的母親,丁亥年冬天,在南碼頭診治。脈象尺部細弱,寸部洪大滑利且上衝,腳冷臉紅,心痛時發作,甚至昏厥,咳嗽頻繁。診斷為下元陰虛,風陽上逆。先用滋陰潛陽的藥方,之後再用膏方來調理根本。
使用了生地黃、牡蠣、旋覆花、淡蓯蓉、龜甲、甜杏仁、白石英、川貝母、燕窩、枇杷葉、海蜇等藥材製成膏方,服用後,養陰潛陽,諸症如前,唯咳嗽減輕許多。這像是肝腎之氣上浮,如同痰阻膈間。治療方法應以滋養腎陰、緩解肝火急躁、潛降陽氣、納氣平喘為主。剛好趕上交節之氣,沒有生出其他病症,算是幸運。平時應避免勞累,謹慎控制情緒,注意起居,節制飲食,更要戒除雞、蝦、海鮮等發物。
後來又用了較大劑量的生地黃、牡蠣、甜杏仁、白芍藥、白石英、百合、甘草、龜板、旋覆花、沙參、淡蓯蓉、紫菀、燕窩、杜仲、枇杷葉、海蜇及阿膠(用井水煎煮)組成的膏方。
服用一個療程後,病情痊癒。
案例527:石牌涇張耕堂的媳婦,體質虛弱,年近二十,月經尚未初潮。丁亥年初冬患感冒,按常規治療後病情好轉,停藥半個月後,病情復發,清熱解毒、滋陰養液的藥方均無效。症狀包括腹部脹滿拒按、發熱、大便溏瀉、肢體抽搐、耳聾、神志不清、嗜睡、咳嗽、不思飲食、齒燥唇乾、舌乾、苔灰,脈象左弦右大且滑利。細想此症,是由於痰阻氣機,邪熱橫行,邪氣與痰飲結合,陰液虧損,風陽上逆,病情纏綿日久,胃氣大傷,用藥十分困難。治療應以化痰而不傷正氣、養陰而不斂痰、泄邪而不傷胃、養胃而不留邪為原則。
先用川貝母、蛤殼、牡蠣、旋覆花、桑葉、夏枯草、沙參、石斛、麥芽、海蜇、枇杷葉等藥材組方,服用後脘腹脹滿略減,精神好轉,肢體抽搐停止,苔色轉淡,但其他症狀未見好轉。這說明痰雖然略有化解,但陰液的熱邪未除。於是去掉了沙參、枇杷葉,加了黃連、鱉甲、金銀花來清除陰液中的邪氣。發熱症狀雖然減輕但未完全消除,又加了青蒿、牛膝,去掉了旋覆花、牡蠣、夏枯草、川貝母。
發熱症狀消退,脈象平和,苔色轉化,大便溏瀉停止,但仍不思飲食,於是使用麥冬、半夏、蓮子、石斛、金銀花、沙參、桑葉、遠志、橘紅、枳殼、竹茹、海蜇等藥材。服用後,諸症痊癒。但仍不思飲食,咳嗽不止,於是前方的基礎上加了桑白皮、川楝子、金橘皮,連服五劑,胃氣恢復,咳嗽也停止,靜養一個月後痊癒。
案例528:戚茂,八月廿二日,讀書港,武毅公後裔。因勞累傷脾,肝氣犯脾,邪氣乘虛而入,出現腹部脹滿、寒熱交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需要同時治療。希望治療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