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權初編》~ 自序
自序
1. 自序
余從事醫林近三十年矣,所治之症,每不能與古人相符者何也?蓋病情交錯,本無定體,醫亦隨機而變,安可執一以治之?故方之中有權在焉。昔人有云:「讀十年書,天下無一可醫之病。」醫十年病,天下無一可讀之書。」此誠研窮久而閱歷深,能得權之妙者矣。夫古人創立方書,無非為後人入道之門,若適莫相乘皆非妙理,所以武穆論兵,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蓋此意也。
雖然,豈易言哉?苟非博覽群書,取精用宏,則遇一奇症,胸臆無主,顛倒錯亂,毫釐千里,安能隨機應變,奏功於旦夕耶?今夏偶檢敝簏,取平日所治奇症之案,與所論醫理,內有及載與不及載者,因潛心追憶,取而釐定之名曰《醫權》,授以鋟梓。用敢質諸同道,非敢薄視夫古人。
亦以見醫道之始於有書,終於無書,既不可離乎書以治病,亦不可泥乎書以立方,管見如是,不識高明有以教我否?
康熙辛丑榴月中浣之九日勵齋王三尊自序於心遠洞中
白話文:
[自序]
我投身醫學界近三十年,治療的病症往往與古人的描述不盡相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病情變化多端,並無固定的模式,醫生必須隨機應變,怎能拘泥於一種方法來治療呢?因此,處方中包含著臨時應變的智慧。古人曾說:「讀了十年的書,卻發現世上沒有一種病是可以完全按照書上所寫來醫治的。」醫治了十年的病,又會發現世上沒有一本書可以涵蓋所有病情。這確實是因為研究深入且經歷豐富,才能掌握臨時應變的精妙。
然而,談何容易?若非廣泛閱讀各種醫書,汲取精華,融會貫通,當遇到罕見的病症,心中無底,手忙腳亂,稍有偏差,結果就會大相徑庭,又怎能臨時應變,迅速見效呢?今年夏天,我偶然整理舊物,翻出過去治療罕見病症的案例,以及對醫理的討論,有些已記錄下來,有些尚未記錄,於是用心回憶,加以整理,並將它們命名為《醫權》,準備刊印。我勇於將這些內容呈現給同行,並非輕視古人,而是希望顯示醫學之道始於書籍,終於超越書籍,治療疾病既不能離開書本知識,也不能被書本束縛,只能如此理解,不知道高明的前輩是否能給我指導?
康熙辛丑榴月中浣之九日勵齋王三尊自序於心遠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