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權初編》~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余從事醫林近三十年矣,所治之症,每不能與古人相符者何也?蓋病情交錯,本無定體,醫亦隨機而變,安可執一以治之?故方之中有權在焉。昔人有云:「讀十年書,天下無一可醫之病。」醫十年病,天下無一可讀之書。」此誠研窮久而閱歷深,能得權之妙者矣。夫古人創立方書,無非為後人入道之門,若適莫相乘皆非妙理,所以武穆論兵,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蓋此意也。

雖然,豈易言哉?苟非博覽群書,取精用宏,則遇一奇症,胸臆無主,顛倒錯亂,毫釐千里,安能隨機應變,奏功於旦夕耶?今夏偶檢敝簏,取平日所治奇症之案,與所論醫理,內有及載與不及載者,因潛心追憶,取而釐定之名曰《醫權》,授以鋟梓。用敢質諸同道,非敢薄視夫古人。

白話文:

我從事醫術近三十年了,所治的病症,常常不能與古人所記載的相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病情錯綜複雜,本就沒有固定的模式,醫生也要隨著實際情況而改變治療方法,怎麼能固執地用一種方法來醫治呢?所以,醫術之中有權衡之道。

古人說:「讀十年書,天下無一可醫之病。」醫十年病,天下無一可讀之書。」這正是指那些研究醫術深入,經驗豐富,才能掌握權衡之妙的人。古人創立醫書,無非是為後人學習醫術提供入門的指引,如果只是死板地照搬,而不去思考其中的道理,那就失去了精髓。就像岳飛講兵法一樣,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道理就在這裡。

然而,要掌握醫術的權衡之道,談何容易?如果沒有博覽群書,取其精華,運用其廣泛,遇到奇特的病症,就會心中沒底,思路混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怎麼能隨機應變,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呢?

今年夏天,我偶然翻看自己的醫案,整理平日所治奇症的病例,並附上醫理的分析,有些案例記錄完整,有些則只記錄了部分內容。我沉下心來回憶,整理好這些案例,並取名為《醫權》,刻版印刷。我敢把這本書呈獻給同行,並不是想貶低古人。

亦以見醫道之始於有書,終於無書,既不可離乎書以治病,亦不可泥乎書以立方,管見如是,不識高明有以教我否?

康熙辛丑榴月中浣之九日勵齋王三尊自序於心遠洞中

白話文:

這段文字大意為:

中醫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有書籍的時候,最終則是到了無書籍的境界。在治病時,我們既不能完全離開書籍的指引,也不能死板地按照書上的方法配製藥方。我的見解就到這裡,不知道您是否有更好的指導或意見可以提供?

  • 康熙辛醜:指的是康熙年間的辛醜年,即1691年。
  • 榴月:農曆五月的別稱。
  • 中浣:指每月的中旬。
  • 勵齋王三尊:可能是指某位作者或醫生的名字。
  • 自序:自我撰寫的序言。
  • 心遠洞中:可能是指某個隱祕或者幽靜的地方。

這段文字表達了對於中醫學的深刻理解與思考,認為中醫學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依賴書籍知識到超越書本的階段,強調了臨牀實踐的重要性,並呼籲更高層次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