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權初編》~ 柳序

回本書目錄

柳序

1. 柳序

百事皆以術名,而醫獨以道名,道者中而已矣。中無定體,隨時而在,則權尚焉。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權固戛乎其難哉!考亭又謂自漢以來,儒者多不識權字。嗚呼!漢去古未遠,至索一解人不得也。況生丁晚近,卒業於小道者乎?余嘗言世之號為醫者有三,而幾於道者百無一焉。

朝頌《靈樞》,暮閱《金匱》,按圖索驥,膠柱鼓瑟,是為文字醫。頭痛治頭,腳痛理腳,懸揣虛實,妄擬陰陽,是為意見醫,餌藥識性,善病悟機,側聞緒言,因此測彼,是為聰明醫。如若輩者未嘗不稱國手,誇洞垣,然知經而不知權,道其所道,非醫之所謂道也。知權之之說者,其惟王君達士乎?達士家東皋之赤岸,去揚郡數百里,予未見其人而輒耳其名,蓋良醫也。予門首座繆子又安自赤岸來謁,攜其所著《醫權》二卷,囑予序。

白話文:

所有職業都以技能稱呼,唯獨醫術稱為醫道,醫道講究的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隨機應變,因此權衡取捨至關重要。孔子說:「可以與人共事,卻不能與人共權衡。」權衡取捨確實是件難事!考亭先生也說,自漢朝以來,儒者大多不懂得權衡取捨的道理。唉!漢朝距今並不遙遠,竟然連一個懂得權衡取捨的人也找不到,何況是我們這些後輩,從小就學習偏門醫術的人呢?我曾經說過,世上的醫生分為三種,真正接近醫道的人卻是鳳毛麟角。

有些人整天背誦《靈樞經》,晚上研讀《金匱要略》,按照圖書字面解讀,生搬硬套,只會死讀書,這就是文字醫生。有些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憑藉經驗推測虛實,胡亂推斷陰陽,這就是意見醫生。有些人懂得藥物特性,善於觀察病情,從患者的一點線索推測病情,這就是聰明醫生。這些人雖然被稱為國手、名醫,但只懂醫理卻不懂權衡取捨,說他們懂得醫道,其實並不符合真正的醫道。懂得權衡取捨的醫生,唯有王君達士了吧?達士住在東皋之赤岸,離揚州幾百里,我未曾見過他本人,卻早已聽聞他的名聲,可見他是一位良醫。我門下弟子繆子,也從赤岸來拜訪我,並帶來了他所著的《醫權》兩卷,請我寫序。

予閱其書,據症立案,審案用藥,辨溫清於錙銖,酌補瀉於杪忽,一切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之妙,要皆與病推移,而不凝滯於病。美哉達士,可與權矣!世之讀此書者,神而明之,引而伸之,自覺《準繩》失之繁,《儒門事親》失之羈,《寓意草》《醫門法律》失之偏,不如是書之囊括諸經,旁通眾說,為幾於道也。

又何文字之可泥,意見聰明之足恃哉?抑余更有進焉,王充不云乎?春秋王道之權,在一身有一身之權,在一鄉有一鄉之權,在天下有天下之權,用雖不同,權則一也。由斯說也,廣醫之權而用之,治天下不難矣。誰謂醫國醫民有二理哉?仍介又安質之達士,達士其勿以予言為河漢也夫。

辛丑陽月望前三日邗上柳彬廷章氏拜書

白話文:

我閱讀了這本書,根據病症建立診斷,審慎地制定用藥方案,在溫涼寒熱的運用上精準到毫釐之間,在補瀉加減上細微到毫末之差。所有的藥物運用都依循病因病症,塞則通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妙處在於隨著病情變化而靈活運用,而不拘泥於固定的模式。真是妙哉!達人啊,可以與之共議醫術了!

世人讀此書者,要用心領悟,並加以推廣運用,就會發現《準繩》過於繁瑣,《儒門事親》過於拘泥,《寓意草》、《醫門法律》過於偏頗,都不如這本書囊括諸經,旁通眾說,接近醫道精髓。

又何必執著於文字,而固執於自己的見解呢?我還要更進一步說,王充不是說過嗎?春秋時期,王道之權,在一身有一身之權,在一鄉有一鄉之權,在天下有天下之權,運用雖不同,但權力本質是一樣的。以此推論,擴展醫術的權力並加以運用,治理天下便不再困難。誰說醫治國家和醫治百姓有兩種道理呢?仍然希望達人能質疑我的觀點,達人啊,可別把我說的話當作天方夜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