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丹書》~ 序二
序二
1. 序二
予亦吏隱者,寓跡簿書,棲心溟涬,退食自公,委蛇多暇,輒闢靜室以居,伏讀養生家言,恍然而悟,原與孟氏《養氣篇》互相發明。其所云「喉息踵息」,即孟氏旦氣夜息之說是也。此理不分仙凡,寧分宦隱。嘗偶句云:著意尋丹,靜中欲動,玄猶俗;因時覓息,忙裡偷閒,吏亦仙。
白話文:
我雖然身為官吏,卻隱退在文書工作中,寄情於虛無縹緲的意境,下班後就過著自己的生活。空閒時間很多,因此便闢出一間清靜的房間居住,伏案閱讀養生之類的書籍,恍然大悟,原來與孟子的《養氣篇》互相印證。孟子所說的「喉息踵息」,就是孟子說的「日中為陽,日西為陰」的道理。這個道理不分神仙和凡人,也不分官吏和隱士。我曾有這樣兩句詩:刻意追求長生不老,靜中有動,玄妙依然庸俗;順應時機尋求安息,忙中偷閒,官吏也可以成仙。
非敢妄意神仙幻化,實欲證孟氏家法耳。忽抽架上一編閱之,為《萬壽丹書》,所論精氣神三寶,及內外、鉛汞、吐納、調息之說甚備。循其姓氏,則龔生應圓,且為同梓雲林人,隨自詫云:里有異人,三十年而不遇,果藏形滅影之徒歟!而梓里不以名著,時托跡漫遊於秣陵、維揚間,與諸名公相訂正。動以歲月計,多方綜跡,終不可得。
白話文:
我並非想胡亂追求神仙的幻化之術,而是真心想要驗證孟氏的家傳祕方。我隨手從書架上抽了一本書來看,是《萬壽丹書》,書中對精氣神三寶、內外丹、鉛汞、吐納、調息等理論講述得很詳細。翻到作者姓名,是龔生應圓,而且還是和我同縣雲林人,我忍不住感嘆:有道高德隱的異人就在身邊,三十年卻沒有碰上,難道真是藏形滅影的高人嗎!龔應圓並沒有在梓里留下名聲,而是託跡漫遊在秣陵和維揚一帶,與許多名士交遊切磋。他每走動一地,都會花上好幾年時間,走遍各地,但始終無法親自拜訪。
邇來建南客有至自潭城者,為予道:書林里一人頗崎,似儒流,亦似散人,似大醫王,又似玄宗主,包涵無垠,莫可名狀。予心知其為應圓也。已物色之,果然,爰招至署中,與賓泰曲星輩縱橫辨析,娓娓如峽泉不竭。始知應圓初習舉子業,能屬文,髫年善病,因棄而學醫。
白話文:
最近從建南來的客人,從潭城回來後,告訴我:書林巷裡有一個人很奇特,像個儒生,也像個隱士,像個神醫,又像個道家宗師,學識淵博,難以用言語形容。我在心裡猜測他可能是應圓。之後便打聽他的蹤跡,果然不出所料。於是請他到衙門裡來,與賓泰、曲星等人辯論,他侃侃而談,如峽谷中的泉水源源不絕。我這才知道應圓年輕時曾學習科舉,能寫文章,但由於童年多病,所以放棄了科舉,轉而學習醫術。
醫固儒術也,儒者,善養氣,不諱言玄門,於是究心丹訣,漆葉青黏,較《黃庭內景》等無有二。大率其書多根抵於儒,故識正大而說平易,不為鑑空語怪荒謬難行之事,以誑世愚俗,且哀眾生夭扎汲汲,欲引之長年,意孔嘉矣。
白話文:
醫學本來就是一種儒家的學問,儒家講究養生,不迴避談論玄妙之術。所以中醫研究丹訣養生之術,就像《黃庭內景經》等道家經典一樣。
這些醫學書籍大多源自於儒家思想,因此觀點端正寬宏,言詞簡明易懂。不會用空洞誇張的語言來欺騙世人,也不會宣揚難以實行的荒謬理論。而是感嘆眾生壽命短暫,急於找到長生之道,這種用心十分可貴。
而書復朗然開滌,雅俗共曉,不必問蜩與雞,一見可決是非,仁心而濟以仁術者乎!夫二十三家,各有一子訓,同時併到,為是形到,為是神到,乃知人人有仙骨,人人有真丹,自有而不自認,不得不取諸方士以證之。試按入門之法與究竟之方,則應圓其最著矣。予既喜其發覆,適諧夙好,兼欲並躋一世於仁壽而無從,必假此為津梁,奚敢私諸蔡帳,故為鑑定,序行之。
崇禎庚午歲長至日
白話文:
而這部書文辭流暢清晰,雅俗共賞,不必探究蜩與雞的區別,一見便能辨別是非,是否用仁心施用仁術的人啊!那二十三家,各有傳人的教誨,同時對照,為的是形神兼備,於是知道人人都有成仙的底子,人人都有真正的丹藥,自己擁有卻不自知,不得不向方士求證。試檢視入門的方法和終極的方略,那麼應證其最顯著的功效就清楚了。我既高興它揭露了祕密,也正好符合我平素的愛好,同時也想讓世人達到仁壽的境界而沒有途徑,必定藉此作為橋樑,怎麼敢私藏於自己的書桌,所以加以評定,序文來闡述。
賜進士,中奉大夫,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前按察司按察使,欽差整飭建南兵備,奉敕督理通省糧飽道,酉戌鄉會同考試官虞桂紹龍撰。
白話文:
特封給進士、中級官員,福建省政府右布政使,前省高等法院庭長,負責管理建南地區軍備,奉命監督全省糧食倉庫的虞桂紹龍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