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證治論

《疝氣證治論》是大橋尚因撰寫的一部探討疝氣及其相關病症的中醫專著。此書從傳統中醫的角度,對疝氣的病因、證候表現、診斷方法與治療策略進行了深入而獨特的闡述。作者在凡例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疝氣一症雖然古已有論,但其深痼難辨者眾,常與他症混淆,導致誤診誤治。他認為,疝氣的真實情況「古人言不盡意」,臨床表現「萬殊」,不能僅憑七疝之名或表面症狀來理解。因此,撰寫此書旨在正名辨證,闡明疝氣的本質及多樣表現,並記錄其個人的驗證療法,以期糾正世醫的盲點。

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將疝氣視為一種以陰病為主、根源於肝腎的病症,其發病機理關鍵在於寒邪與氣機的凝滯。作者強調,肝臟易動難靜,易為寒濕所侵(雖非無依熱者,但其熱非溫柔之陽氣,故寒又易客),而後影響至腎,遂成兩臟之病。他認為,肝臟的急動會攜帶所蓄的寒冷結氣,橫行腹中,既可上衝心下導致痞硬嘔吐,亦可下降至小腹引發疼痛泄痢。當寒氣阻滯膀胱,則出現淋瀝症狀;當影響肝主筋的功能,則表現為攣急、筋縮或屈伸不便。進一步影響肝腎二脈,則可見麻木、痿弱等症狀。作者透過肝腎經脈從足至額的循行路徑,解釋了疝氣為何能影響到腳、小腿、脖頸、背部等多個部位。他明確提出「疝之所成,惟寒而已也」,將寒邪視為導致積聚變為疝氣並引發諸多症狀的關鍵因素。

基於這一認識,作者對當時醫界的治療現狀提出了嚴厲批評。他觀察到許多醫家未能正確診斷出深層的疝氣,將其誤判為脾胃虛、痰飲、風濕等病症而施以不當治療,或即便知為疝氣,亦偏愛使用木香、檳榔、烏藥、香附、青皮、枳殼等行氣藥。作者認為這些藥物「何足敗症散寒」,不足以處理積聚久而化為疝的深痼寒邪,導致疾病連年不愈,甚至轉為不治。他因此力主使用能夠「敗症散寒」的藥物,特別是烏頭、附子等溫陽破積的藥物,以及能「行結氣」的梔子,認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治癒疝氣。他甚至將醫者對烏附的運用能力比作漢高祖得三傑、蜀主得孔明,認為得烏附治疝者應自安。

針對診斷,本書提出了具體的「胗疝法」,以糾正「世醫不知何病,猥與藥」的亂象。作者明確指出,疝氣雖無定形、無定位,不像其他積證有固定部位,但其核心特徵在於氣機的「動」與「鳴」,如繞臍動氣、腸間奔鳴、似蛙鳴。此外,可伴隨各種動態變化、無常規的證狀,如從歧骨至橫骨的硬筋、從胸下至小腹的大筋、臍傍奔突疼痛的塊狀物、牽涉睪丸或小腹的急痛、結聚臍腹導致腰痛或徹背痛、腹痛引起腳攣急轉筋等。作者特別強調,這些症狀可能朝夕變化,且即使病症看似痿痹或反胃,若能診察出其元(根本原因)在於氣機的動與鳴,便可確診為疝氣並按疝氣治療。這種重視動態觀察、抓取核心病機徵候的診斷思路,是本書有別於僅依賴固定包塊或局部症狀診斷的特色所在。

書中列舉了豐富多樣的疝氣及相關病名,包括傳統的七疝(水疝、筋疝、狐疝、屍疝、石疝、寒疝等,並指出不止七種)以及盤腸氣、膀胱氣、小腸氣、腎氣等一系列氣滯病症,還有腸㿗、印㿗、氣㿗、水㿗、木腎、偏墜等與陰囊或生殖器相關的病症,甚至涵蓋婦人的㿗疝(陰屍突出)。這些詳盡的描述不僅呈現了疝氣及其相關病症複雜多變的臨床表現,也反映了當時中醫對這些腹部、少腹及生殖泌尿系統病症的認識譜系。作者在討論血疝時,特別引用並辨析了李挺將其俗稱為「便毒」(腹股溝淋巴結炎)的說法,認為二者在部位、有無膿潰、尤其是在治療下方劑的難易與選擇上存在根本差異,強調了名稱混淆可能導致的誤治,體現了其嚴謹的辨證態度。此外,書中也引用了《內經》等古典醫籍對「諸積」(肝積、心積、脾積、肺積、腎積)的論述,並對「積」、「症」、「瘕」等概念進行辨析,雖然作者認為這些與疝氣是同類疾病在不同階段或形態的表現,將其並列討論,有助於讀者理解這些腹部疑難雜症在中醫分類上的相互關係,並強調了區分固定(症)與移動(瘕)的重要性。

在治療策略上,大橋尚因的核心思路是根據辨證結果,果斷使用能夠「敗症散寒」的藥物。除了推崇烏附、梔子等藥物,書中收錄了作者「用之而得效之方」,包括驗證有效的古方以及作者根據臨床難治情況創制的「家方」。這些方劑是作者理論認識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作者在「治驗」篇中記錄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自身案例:右腳大趾疼痛久治不癒,後突發疝氣上衝心下的劇痛,作者立即服用了桂枝加附子湯(一個典型的溫陽散寒、通經止痛方,其中附子即作者推崇的烏附類藥物),結果腹痛停止,腳趾痛也隨之消失。數月後復發,再次治療如初,指痛隨即止住並痊癒。這個案例有力地支持了作者「此等諸症,皆疝之所為」以及「雖似他病,皆疝之所為也」的觀點,並證實了其治療思路——即抓住病機(寒邪、氣滯、肝腎問題)的本質,即使症狀表現在遠端(四末),循經或通過整體調理亦能奏效。這也呼應了他在凡例中提及的「全類他病,而吾為之疝者,記其治驗以證焉」的宗旨,通過具體案例來證實其診斷和治療理論的獨到與有效。

總體而言,《疝氣證治論》並非一本僅僅討論現代醫學中腹股溝腫塊的書籍,而是一部以疝氣為切入點,深入剖析寒濕、氣滯、肝腎功能失調所致多種複雜疑難雜症的專著。大橋尚因通過「正名」、「論因」、「辨證」、「胗法」以及「治驗」,構建了一個以寒與氣機為核心,涵蓋廣泛症狀的中醫診斷治療體系。他對當時醫界的常見誤區進行批判,強調抓住疾病的本質和核心病機,並提供了其個人的實踐經驗和驗方。這部著作對於後世醫家理解和治療多種腹部及相關系統的疑難病症,特別是那些表現複雜、常規方法無效、可能與氣滯寒凝、肝腎失調相關的病症,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寶貴的參考價值。書中詳盡的證候描述和診斷要點,至今仍有助於臨床醫生在複雜病情中識別潛在的疝氣或相關病機,提醒醫者勿為表象所惑,當深入探求病之根源。其對寒邪致疝的強調,以及對溫陽散寒藥物的高度重視,為特定類型的疝氣及相關病症治療提供了明確的方向。雖然現代醫學對疝氣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本書所提供的中醫辨證論治體系,對於理解疾病的複雜性、緩解手術前後症狀、以及治療某些不適合手術或症狀複雜難辨的患者,仍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凡例

疝症之分類 (1)

疝症之分類 (2)

疝症之分類 (3)

疝症之分類 (4)

疝症之分類 (5)

疝症之分類 (6)

疝症之分類 (7)

方要略見寒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