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尚因

《疝氣證治論》~ 疝症之分類 (2)

回本書目錄

疝症之分類 (2)

1. 胗疝法

諸積各有部位。惟於其疝也。雖無有定位。然多皆繞臍動氣。腸間奔鳴。惟似蛙鳴者也。或自歧骨至橫骨如建竿。或自胸下至小腹。大筋一條相貫者。或臍傍一塊。奔突鉤痛者。或其元在臍。而胸脅苦滿。心下痞硬者。或睪丸連小腹急痛者。或結聚臍腹。則腰痛上衝胸脅。則徹背痛。

或腹痛則腳攣急。及轉筋。此等諸狀。非有常者。朝見此症。夕見彼症者也。是此諸症皆疝之候也。雖無顯然其形。而必有動者。有鳴者。皆此症也。其元如此。而雖有似痿痹及反胃者。為疝無疑。藥㑊如法。可自愈也。雖似他病。皆疝之所為也。以此診察。則是非明也矣。

白話文:

【胗疝法】

各種病徵各有其發生的部位。但對於疝氣這種疾病,雖然沒有固定的病發位置,然而大多會在肚臘周圍出現動氣,腸胃間會有如蛙鳴般的鳴響。有時從胸骨到恥骨像豎立的竿子一樣;有時從胸下直到小腹,有一條粗大的筋貫穿其中;有時肚臍旁邊會出現一塊硬塊,會突然劇烈疼痛;有時疝氣源頭在肚臍,但胸部和側腹部卻感到脹滿,心口下方堅硬;有時睪丸連著小腹急痛;有時在肚臍或腹部形成硬塊,則腰痛會向上沖到胸側,造成背部疼痛。

有時腹部疼痛會導致腳部抽筋,以及肌肉僵硬。這些症狀並無固定模式,早上可能是這一種症狀,到了晚上可能又變成了另一種。所以這些症狀都是疝氣的表現。即使看不見明確的形態,但只要出現動脈跳動或是腸胃鳴叫,都可能是疝氣。即使看起來像是萎縮、麻痺或是反胃,只要符合上述描述,疝氣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依照正確的治療方法使用藥物,可以自己痊癒。即使看似其他疾病,但都有可能是疝氣造成的。如果能夠根據這些來診斷,就能夠清楚分辨疝氣與其他疾病的差異了。

2. 諸疝

水疝囊腫如水晶。或囊癢而流黃水。陰汗自出。小腹按之作水聲。

筋疝。陰莖腫脹。或挺長不收。或痛癢。

狐疝。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如狐之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

屍疝。心腹厥逆。不得氣息。痛達背膂。

石疝。心下堅痛。不可手近。

寒疝。臍下堅痛。得寒冷食輒劇。或達臍痛。若發則自汗。手足厥冷。或腹中痛。及脅痛裡急。或身痛。手足不仁。

盤疝。脅下堅痛。大如手。時出見。若不見。

脈疝。小腹脹滿引膀胱。急痛。

氣疝。上連腎俞。下及陰囊。或難於前後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脹。

牡疝。在臍下。上連肺。

血疝。臍下結痛。女人月事不時。或如黃瓜。在小腹兩傍矣。予按李挺曰。如黃瓜在小腹兩傍。俗曰便毒。瘡家之一病。而與疝不同。便毒不日而膿潰。或又其部位不限腿胯小腹間。其症雖不速膿潰。然非無膿潰者。雖非無其潰。與便毒之潰不同。治方又不同。便毒之未膿潰者。與下劑則輒愈。至血疝之症者。難以下劑。治與疝之以諸劑自愈者甚易辨。何混而謂之乎。然其書之意令人易知耳。為易知則可也。謂俗曰便毒者。而實非便毒。則豈如斯書之說乎。如斯書之說。則雅名血疝。而俗名便毒也。便毒與血疝二病不同。李子之言。不分明矣。

盤腸氣。腸中奔氣作聲成痛。

膀胱氣。小腹陰囊。手按作聲而痛。

小腸氣。小腹臍傍一硬。升上鉤痛。

腎氣小腹下注。上奔心腹急痛。

腸㿗。外腎偏墜。腫癢或痛。

印㿗王莖腫硬引臍。絞痛甚。則陰縮。肢冷。囊上生瘡。

氣㿗。素有濕熱。因怒激起相火。昏眩。手搐如狂。

水㿗。外腎腫大。如斗如升。或不痛不癢。

木腎。睪丸腫痛。或堅硬。頑痹不痛。

偏墜。陰子偏大偏小也。

㿗疝。在婦人則為陰屍突出。

白話文:

[各類疝氣]

  • 水疝:睪丸部腫脹像水晶一樣透明,有時候睪丸會發癢並流出黃色液體,偶爾會有不由自主的汗水從下體滲出,按壓小腹部可以聽到水聲。

  • 筋疝:陰莖腫脹,可能持續勃起無法恢復原狀,或者會感到疼痛和癢。

  • 狐疝:形狀像倒置的瓦片,躺著時會縮回小腹,就像狐狸白天出來排尿,晚上回到洞裡就不排尿一樣。

  • 屍疝:心臟和腹部突然出現異常,呼吸困難,疼痛感會延伸到背部。

  • 石疝:胸骨下方會感到堅硬且疼痛,不能用手觸碰。

  • 寒疝:肚臍下方會感到堅硬且疼痛,遇到寒冷食物或環境疼痛會加重,有時疼痛會延伸到肚臍,發作時會自發性出汗,手腳冰冷,或者腹部疼痛,肋骨下緣疼痛且緊繃,甚至全身疼痛,手腳失去感覺。

  • 盤疝:肋骨下緣會感到堅硬且疼痛,大小約手掌大小,有時候會突起,有時候不會。

  • 脈疝:小腹脹滿,影響膀胱,感到劇烈疼痛。

  • 氣疝:疼痛向上延伸到腎臟區域,向下影響到睪丸,可能排尿困難,尿色紅,遇冷會失禁,引起腹部脹滿。

  • 牡疝:位於肚臍下方,向上延伸到肺部。

  • 血疝:肚臍下方結塊疼痛,女性月經週期不正常,或在小腹兩側形成黃瓜般的腫塊。但需注意,這並不是通常所稱的「便毒」,而是另一種疾病,兩者治療方式不同。

  • 盤腸氣:腸道內氣體奔騰,產生疼痛。

  • 膀胱氣:小腹和睪丸,按壓時會有聲音並且疼痛。

  • 小腸氣:小腹肚臍旁有一塊硬物,上移時會感到鉤狀疼痛。

  • 腎氣:疼痛從小腹向下,上衝心腹,引起劇烈疼痛。

  • 腸㿗:外生殖器偏側腫大,可能伴隨瘙癢或疼痛。

  • 印㿗:陰莖腫大且硬化,牽拉肚臘,嚴重時會導致縮陰,肢體冰冷,睪丸上可能長瘡。

  • 氣㿗:本就有濕熱體質,因怒氣沖動引發虛火,頭暈目眩,手部抽搐如瘋狂。

  • 水㿗:外生殖器腫大,大小像鬥或升,可能不痛不癢。

  • 木腎:睪丸腫脹疼痛,可能堅硬,或完全失去感覺。

  • 偏墜:睪丸一側比另一側大或小。

  • 㿗疝:在女性身上表現爲陰道突出的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