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尚因

《疝氣證治論》~ 疝症之分類 (1)

回本書目錄

疝症之分類 (1)

1. 疝症之分類

大凡治病。先當正其名。不正其名者。猶緣木而求魚也。病欲治之者。先當論其因。正其名。蓋有積聚癥瘕腹痛諸症。歷數年不愈者。吾能見之。疝病十居八九。然人不知。而治之何得愈矣。蓋不正其名。不論其因故也。疝之諸症。雖古人所言許多。然心腹痞硬如盤。或如袋盛瓜。

或痛或不痛。經數年而不愈者。心下痞硬。而嘔吐清水。或年年吐食似反胃者。或小腹微疼。瀉利不上。其病綿連者。小便淋瀝。陰莖痛而出膿血者。腰腳麻痹。或腳弱走痛難久立者。腹中不和。懶言語動作。身體羸瘦不欲飲食。五心煩熱似虛勞者。或腹中卒如鼓脹。昏倒四肢逆冷欲死者。

白話文:

治療疾病,首先要正確地辨別病名。如果不正確地辨別病名,就如同爬樹找魚一樣徒勞無功。想要治療疾病,就要先探究病因。正確辨別病名,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積聚、癥瘕、腹痛等病症,持續多年不癒,我都能夠辨別出來。其中,疝病佔了八九成,然而很多人卻不知曉,所以治療自然難以痊癒。這是因為沒有正確地辨別病名,沒有探究病因的緣故。關於疝病的症狀,雖然古人已經記載了不少,但像心腹部位硬結如盤或如袋盛瓜,有時疼痛有時不痛,持續多年不癒的;或是心下部位硬結,伴隨嘔吐清水,或每年都嘔吐食物,像是反胃的;或是小腹輕微疼痛,腹瀉不止,病症持續不斷的;或是小便淋漓不暢,陰莖疼痛且有膿血分泌的;或是腰腳麻痹,或腳無力疼痛難以久站的;或是腹中不適,懶於言語和行動,身體消瘦,不願飲食,五心煩熱,像是虛勞的;或是腹部突然脹滿如鼓,昏倒,四肢冰冷,像是快要死去的,這些都是疝病的症狀。

或惡寒發熱。舌上有白胎。不入穀食。四肢拘攣者。午後發熱蒸蒸汗如流。上逆目眩者。或遊足胸背。或暴嘔吐。或卒惡寒戰慄。咬牙頃刻而止者。或痛甚而為角弓反張者。或腰足痿不動者。此等諸症。皆疝之所為。而古人所不言也。至如此者。世醫不知何病。猥與藥。或中脘久痛。

則曰脾胃虛。胸膈痛。則曰痰。腰卒痛。則曰風濕相搏。偶雖知之。藥非其藥。以此疾愈盛。連年不愈。遂為不治。而服㑊都廢。束手俟死者甚多矣。夫疝者。陰病而發動者也。其主則肝腎也。其患先起於肝而入腎。遂成二臟病。其主二臟。而先謂肝者。何也。肝易動難靜。

白話文:

患者可能出現惡寒發熱、舌苔白膩、食慾不振、四肢僵硬等症狀。下午時分會發熱,汗流浹背,頭昏眼花,甚至出現腳部、胸背疼痛,突然嘔吐,突然感到惡寒發抖,咬牙齒,但很快就會停止。也有可能劇烈疼痛,導致角弓反張,或者腰部和腳部無力,無法活動。這些症狀都是疝氣引起的,但古人沒有記載。現代醫者也常常不知道這是什麼病,胡亂用藥,例如中脘部位長期疼痛,就說是脾胃虛弱;胸膈疼痛,就说是痰;腰部突然疼痛,就说是風濕相搏。即使偶爾知道是疝氣,所用的藥物也不對症,導致病情加重,多年不愈,甚至變成不治之症,病人只能等死。疝氣是一種陰性疾病,發作時會動起來,主要病根在肝腎,病症從肝開始,進入腎臟,最終形成兩個臟器的病變。病根在兩個臟器中,先說是肝,是因為肝容易活動,不易安靜。

嬰兒無心亦動者。惟肝而已矣。故肝者。寒濕易侵易客也。而非無依熱者。雖然其熱非溫柔之陽氣。故寒又易客也。雖元屬熱極則為寒。是其常也。傷寒硝黃之症。亦有久而用姜附者。諸積久而為疝。則其寒不可全無也。其諸積變為疝。何也。肝急速而能動矣。故走而接之。

遂為己病。腎膀胱小腸為之所迫自病。則盤腸氣症起焉。肝以他之病者。譬如俠客之救他之鬥。以他之敵。為己之敵也。疝之為諸症。肝惟動故所畜之寒冷結氣。橫行腹中。衝上之心下。則痞硬嘔吐。下降至小腹。則疼痛泄痢矣。寒氣則如勞瘵。塞膀胱則為淋瀝。肝主筋。故攣急。

白話文:

嬰兒雖然沒有心,卻也活動自如,這全靠肝臟。肝臟容易受到寒濕入侵,但它也需要一些熱氣,只是這種熱氣並非溫和的陽氣,所以也容易受寒。雖然肝臟本性偏熱,但熱極則寒,這是它的常態。傷寒黃疸症狀,有時會久病而用薑附治療,積久成疝,也需要一些寒氣。為什麼積久會變成疝呢?因為肝臟活躍,容易移動,所以會順著氣流移動,並將寒氣吸入自身,形成疾病。腎臟、膀胱和小腸受到肝臟的影響,也會產生疾病,導致盤腸氣症。肝臟因他病而生病,就像俠客救人,以敵人的敵人,作為自己的敵人。疝症的形成,就是因為肝臟活躍,所積累的寒冷結氣,在腹中橫行,衝向上則會造成痞硬、嘔吐,下降至小腹則會引起疼痛、泄瀉。寒氣積聚就像勞瘵一樣,塞住膀胱就會引起淋瀝。肝臟主筋,所以容易發生筋攣。

或筋縮屈伸不便。又其肝腎二脈。病則為麻木痿弱等症。外以經脈謂。則起於足大指交出大陰後。循股入陰中抵小腹。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是肝之所循也。腎又起於小指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出膕內廉。上股。內貫脊。屬腎絡膀胱。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上膈入肺中。循喉嚨。如此其經從足至額。則其元雖在腰腹。而膽腨項背之病爭起可知也。疝之所成。惟寒而已也。故非烏附以敗症散寒。梔子以行結氣。則難治矣。世人偏用木香檳榔烏藥香附青皮枳殼等。不問寒熱新久。一例施之。彼檳榔烏藥之輩。

白話文:

或者筋絡收縮屈伸不便。又加上肝腎兩條經脈。如果生病了,就會出現麻木、無力等症狀。從經脈外部來說,它起於足部的大拇指,經過大陰經之後,沿股部進入陰部,抵達小腹。它屬於肝經,絡脈膽經。向上貫穿橫膈,分佈於脅肋,連接眼睛系統,往上出額頭,與督脈會合於頭頂。這是肝經的循行路徑。腎經又起於小指之下,沿內踝後方循行,分出進入腳跟中,出膕內側,上股部,內貫脊椎,屬於腎經,絡脈膀胱。

其直行部分,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上膈進入肺中,沿喉嚨循行。這樣,其經絡從足到額,那麼其本源雖然在腰腹,但是膽囊、肩膀、項背這些部位的疾病為什麼會發生,就可想而知了。疝氣的形成,只因為有寒氣。所以如果不用烏頭附子來敗毒散寒,(梔子)來通利結氣,那麼就難以治療了。世人偏愛用木香、檳榔、烏藥、香附、青皮、枳殼等藥物,不問寒熱、新久,一律使用。像檳榔、烏藥這類藥物。

何足敗症散寒。是以累年不愈者。肓惑眾盲故也。醫者豈可不選哉。漢高得三傑而興矣。蜀主得孔明而安矣。凡患疝者。得以烏為附治者。應自安矣。唯有麻木攣急。五心煩熱等症。則他病而何謂之疝。果見有疝之所為。而後可以疝治之。故以胗疝之法。別書之。

白話文:

治療疝氣,關鍵在於散寒,如果多年不愈,就是因為誤診,醫術不精造成的。醫生一定要慎重選擇,漢高祖得三位賢臣而興盛,蜀主得諸葛亮而安穩。凡是患疝氣的,用烏附治療,應該可以安心了。只有麻木攣急、五心煩熱等症,就不是疝氣,而是其他疾病了。如果確實是疝氣,才可以用疝氣的治療方法。因此將疝氣的診治方法另外列出。

2. 胗疝法

諸積各有部位。惟於其疝也。雖無有定位。然多皆繞臍動氣。腸間奔鳴。惟似蛙鳴者也。或自歧骨至橫骨如建竿。或自胸下至小腹。大筋一條相貫者。或臍傍一塊。奔突鉤痛者。或其元在臍。而胸脅苦滿。心下痞硬者。或睪丸連小腹急痛者。或結聚臍腹。則腰痛上衝胸脅。則徹背痛。

或腹痛則腳攣急。及轉筋。此等諸狀。非有常者。朝見此症。夕見彼症者也。是此諸症皆疝之候也。雖無顯然其形。而必有動者。有鳴者。皆此症也。其元如此。而雖有似痿痹及反胃者。為疝無疑。藥㑊如法。可自愈也。雖似他病。皆疝之所為也。以此診察。則是非明也矣。

白話文:

積聚的病症,各有不同的部位。特別是疝氣,雖然沒有固定的位置,但大多繞著肚臍附近,伴隨氣體流動的聲音,腸子裡也會有咕嚕咕嚕的響聲,就像青蛙叫一樣。有的從恥骨延伸到橫骨,像一根撐起來的竿子;有的從胸部下方延伸到小腹,有一條大筋貫穿其中;有的在肚臍旁邊一塊地方,跳動、勾著痛;有的病根在肚臍,但胸口兩側感到悶脹,心窩處有硬塊;有的睪丸連著小腹劇烈疼痛;有的積聚在肚臍和腹部,導致腰部疼痛,痛感向上衝到胸部兩側,甚至貫穿背部疼痛;有的腹部疼痛,腳就抽筋,甚至全身抽搐。這些症狀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早上可能出現一種症狀,晚上就變成另一種症狀。

這些症狀都是疝氣的徵兆,雖然不一定有明顯的外觀,但一定會有氣體流動的聲音,或者腸子咕嚕咕嚕響,這就是疝氣。病根是這樣的,即使患者看起來像是痿痺或反胃,也都是疝氣。只要用藥得當,就可以自行痊癒。即使看似其他疾病,其實也都是疝氣引起的。用這個方法診斷,就可以清楚分辨真假了。

3. 諸疝

水疝囊腫如水晶。或囊癢而流黃水。陰汗自出。小腹按之作水聲。

筋疝。陰莖腫脹。或挺長不收。或痛癢。

狐疝。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如狐之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

屍疝。心腹厥逆。不得氣息。痛達背膂。

石疝。心下堅痛。不可手近。

寒疝。臍下堅痛。得寒冷食輒劇。或達臍痛。若發則自汗。手足厥冷。或腹中痛。及脅痛裡急。或身痛。手足不仁。

盤疝。脅下堅痛。大如手。時出見。若不見。

脈疝。小腹脹滿引膀胱。急痛。

氣疝。上連腎俞。下及陰囊。或難於前後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脹。

牡疝。在臍下。上連肺。

白話文:

水疝的囊腫像水晶一樣透明。有時囊腫會發癢並流出黃色的水。陰部會自發流汗。按壓小腹會發出水聲。

筋疝會導致陰莖腫脹,甚至伸長而不收縮,還會伴隨疼痛和搔癢。

狐疝的形狀像仰放的瓦片,患者躺下時腫塊會回到小腹。就像狐狸白天會從洞穴裡出來排泄,晚上則回到洞穴裡一樣。

屍疝會導致心腹發冷,呼吸困難,疼痛會蔓延至背部。

石疝會導致心窩部位堅硬疼痛,無法用手觸碰。

寒疝會導致臍下堅硬疼痛,吃了寒涼的食物後疼痛會加劇,有時疼痛會蔓延至臍部。發病時會自發出汗,手腳冰冷,也可能出現腹痛、脅痛、裡急後重、全身疼痛、手腳麻木等症狀。

盤疝會導致脅下堅硬疼痛,腫塊像手一樣大,時常出現,有時則消失不見。

脈疝會導致小腹脹滿,牽連膀胱,出現急痛。

氣疝會向上連接到腎俞穴,向下延伸至陰囊。患者可能排尿困難,尿液呈紅色。遇到寒氣時容易出現遺尿,導致腹脹。

牡疝位於臍下,向上連接到肺部。

血疝。臍下結痛。女人月事不時。或如黃瓜。在小腹兩傍矣。予按李挺曰。如黃瓜在小腹兩傍。俗曰便毒。瘡家之一病。而與疝不同。便毒不日而膿潰。或又其部位不限腿胯小腹間。其症雖不速膿潰。然非無膿潰者。雖非無其潰。與便毒之潰不同。治方又不同。便毒之未膿潰者。

與下劑則輒愈。至血疝之症者。難以下劑。治與疝之以諸劑自愈者甚易辨。何混而謂之乎。然其書之意令人易知耳。為易知則可也。謂俗曰便毒者。而實非便毒。則豈如斯書之說乎。如斯書之說。則雅名血疝。而俗名便毒也。便毒與血疝二病不同。李子之言。不分明矣。

白話文:

血疝症狀是臍下結痛,女性月經不正常,或像是黃瓜一樣的東西在小腹兩側。李挺說,像黃瓜一樣的東西在小腹兩側,俗稱便毒,是瘡病的一種,和疝氣不同。便毒很快就會化膿潰爛,而且部位不限,可能在腿、胯、小腹之間。雖然有些便毒不會馬上化膿潰爛,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化膿的可能,而且化膿的方式和便毒也不一樣,治療方法也不相同。便毒還沒化膿時,服藥就能治好。但是血疝就難以下藥治療,而且血疝用藥治好的情況很容易辨別,為什麼要混淆成一樣呢?雖然李挺的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既然容易理解,那就沒問題。說俗稱便毒,但實際上不是便毒,這難道和書中的說法一樣嗎?如果和書中的說法一樣,那就應該用雅稱血疝,俗稱便毒。便毒和血疝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李挺的說法並不清楚。

盤腸氣。腸中奔氣作聲成痛。

膀胱氣。小腹陰囊。手按作聲而痛。

小腸氣。小腹臍傍一硬。升上鉤痛。

腎氣小腹下注。上奔心腹急痛。

腸㿗。外腎偏墜。腫癢或痛。

印㿗王莖腫硬引臍。絞痛甚。則陰縮。肢冷。囊上生瘡。

氣㿗。素有濕熱。因怒激起相火。昏眩。手搐如狂。

水㿗。外腎腫大。如斗如升。或不痛不癢。

木腎。睪丸腫痛。或堅硬。頑痹不痛。

偏墜。陰子偏大偏小也。

㿗疝。在婦人則為陰屍突出。

白話文:

肚子痛可能是肠道积气,气体在肠道内奔走发出声音。

膀胱气痛会集中在小腹和阴囊,用手按压会有声音并疼痛。

小肠气痛会在肚脐附近出现硬块,并向上蔓延,造成钩痛。

肾气痛则会从下腹向上蔓延到心口,造成急痛。

肠痈会导致外肾偏坠,肿胀、瘙痒或疼痛。

印痈则会导致阴茎肿硬,疼痛牵扯到肚脐,疼痛剧烈还会导致阴囊收缩、肢体冰冷,并在阴囊上长出疮。

气痈则是因湿热体质,因愤怒而激发相火,导致昏眩、手抽搐,如狂躁状态。

水痈会导致外肾肿大,如斗如升,可能不会疼痛或瘙痒。

木肾则会导致睾丸肿痛,可能坚硬,或顽固性麻木不痛。

偏坠指的是阴囊大小不均。

㿗疝在女性则表现为阴道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