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證治論》~ 方要略見寒疝下
方要略見寒疝下
1. 積聚治方論
人有五積六聚。有疝有症。有瘕同腹中有形之病。而異名者甚多矣。是何因而得之。積聚者。宿食痰瘀血以成塊者也。癥瘕者。臟腑虛弱。飲食不消化而結聚也。疝者濕熱凝滯於肝經令然也。是皆古人之論。而非無是理。然痰瘀血宿食則利下可以治。已利下而不愈。則似難為痰瘀食。
予按是皆一氣凝滯結聚而令然也。故難經曰。氣之所聚名曰聚。氣之所積名曰積。是之謂也。故氣之所不平者。則邪之所以相集也。雖言相集。然積聚之地。其邪相依託而已。非其物成病。故氣不和。則雖攻其塊不消。見其不消者。為痰瘀食治。則至害人命。故恬淡虛無而理心者。
白話文:
人體會出現五種積聚和六種聚合的病症,包括疝氣、癥瘕等,這些疾病的別稱很多。這些疾病是如何引起的?積聚是因宿食、痰、瘀血積聚成塊所致;癥瘕是臟腑虛弱,飲食難以消化而結聚;疝氣是濕熱凝滯於肝經所致。這些都是古人的觀點,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利下排泄後依然無法痊癒,則可能并非痰瘀食所致。
我的看法是,這些疾病都是因氣機凝滯、結聚而引起的。正如《難經》所說,氣聚則名之為聚,氣積則名之為積。氣機不和,則邪氣便會集聚。雖然說邪氣集聚,但積聚的地方只是邪氣依託之處,并非邪氣本身是致病因素。因此,如果氣機不和,即使攻破積塊,積塊也不會消散。若認為是痰瘀食而治療,則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要保持清淡虛無的心境,調養身心才是正道。
無有此患焉。故飲酒人有積者少矣。其氣不凝滯故也。是以處女不出閨門者。而患積聚。則百藥不治。嫁則自消和矣。其氣舒故也。是其相集者。標而其氣為本。可知也。不治本而治標。非真治也。故節思慮。養性情者。何積之有。然頑愚婦女輩。何以行之。故酒以忘憂。或假絲竹以蕩之。
如此而不愈者。藥不可不以治之。欲治之者。以術苓半夏厚朴生薑枳殼橘皮木香檳榔等藥。下氣行氣。解胸腹痞塞。鬱氣結聚。或有熱者和解之。甚者小通利之。痰食托之為害。則消化之劑並治之。自愈也。又疝之症。有久而吐瀉者。惟此症與諸積不同。客寒內沉。故邪正爭而使吐下也。
白話文:
沒有這種病患。因此愛喝酒的人很少會積聚。因為他們的氣不會凝滯。因此待字閨中的姑娘,因為不出門而患上積聚,即使服用各種藥物也無法治療。一旦嫁人後就會自行消散和解,這是因為她們的氣得到了舒展。由此可知,積聚是由標本相合而形成的,標即症狀,本即氣。如果不治療根本問題而只治療表象,就不是真正的治療。所以節制思慮,養護性情,哪會有積聚的毛病?然而頑愚的婦女,怎麼可能做到這些呢?所以她們會以飲酒來忘卻煩惱,或者藉助音樂歌舞來排遣鬱悶。
如果用這些方法仍然無法痊癒,就不能不藉助藥物來治療。想要治療積聚,可以選用茯苓、半夏、厚朴、生薑、枳殼、橘皮、木香、檳榔等藥物。這些藥物可以下氣行氣,解除胸腹脹塞。如果鬱氣凝結,或有熱證,則使用和解之法。如果病情嚴重,則用小通利之法。如果痰食堆積造成危害,則使用消化之劑同時治療。這樣就能夠自愈。另外,疝氣這種疾病,有久而吐瀉的症狀,只有這種病症與各種積聚不同。這是因為客寒內陷,導致邪正相爭而引起嘔吐和腹瀉。
其吐水者。以術苓生薑。吐食者以附吳半夏。下利者以羌附術苓。腹痛者桂甘芍附。或寒客之深者。以溫下之藥。少下之則病雖深痼。無不治矣。五積之症。以峻下之劑。則反至生他變。世醫往往有用下劑者。真救縊而引其足也。可不戒哉。惟女血塊。雖可攻之。然有氣和自消者。
則不攻亦可也。諸積雖行氣之劑可以治。一憂一慮。復正發如初也。故欲斷病本。先斷思慮可也。使之能節思慮者。非醫之所能。其不能節者。無如之何。
白話文:
若病人嘔吐清水,可用白術、茯苓、生薑;若嘔吐食物,可用附子、吳茱萸、半夏;若腹瀉,可用羌活、附子、白術、茯苓;若腹痛,可用桂枝、甘草、芍藥、附子。如果寒邪入侵身體較深,就需用溫下藥物。即使病情深重難治,只要藥物運用得當,也能痊癒。對於五積症,不能使用峻下藥物,否則會引起其他併發症。有些醫生常使用下劑,就像救人被勒死卻又拉他的腳,實在應該警惕。至於女性血塊,雖然可以攻治,但如果氣血調和,血塊也能自行消散,則不需強制攻治。各種積聚雖然可用行氣藥物治療,但如果患者憂慮思慮,積聚就會再次產生。因此,要斷絕病根,就必須先斷除思慮。然而,能否控制思慮,並非醫生所能左右,如果患者無法控制,也就無可奈何了。
2. 藥說
病有寒熱。藥有溫冷。非寒病多而熱病少。又非熱病多而寒病少。故周而不比。不可不節溫冷。然而溫冷之藥。以何為主。是各有其功。優劣難分。然非無優者。參附薑桂硝黃芩連是優者也。以此物為勝何也。百病不能離寒熱之二焉。寒熱二病。不能離此藥。此余雖有溫冷之藥。
以此諸藥為最也。故特為尊之而已。為治者宜分此二品。然此症亦有難者。表熱裡寒潮熱之症。反宜寒藥也。內傷狹外邪壯熱者。有宜溫藥者。非徒是也。似寒不寒。似熱不熱者屢有之。一藥違則大害生。是此八物甚難用矣。其餘諸藥。雖間有違失。非忽告變者。只此八味之藥。
白話文:
疾病有寒症和熱症,藥物也有溫性和涼性。不是寒症多而熱症少,也不是熱症多而寒症少,所以治療時要全面考慮,不可一味追求溫性或涼性。
然而溫性和涼性的藥物,以哪種為主呢?各有各的功效,優劣難分。但也不是沒有優勢的,人參、附子、生薑、桂枝、硝石、黃芩、連翹這些都是優勢藥物。為什麼以這些藥物為最佳呢?因為百病都離不開寒熱兩種病症,而寒熱兩種病症又離不開這些藥物。雖然還有其他溫性和涼性的藥物,但以這些藥物為最。所以特別尊崇它們。
作為醫生,應該區分這兩類藥物。然而有些病症也很難治,比如表熱裡寒、潮熱等症,反而應該使用寒性藥物。內傷卻外邪入侵,熱症嚴重的,則應該使用溫性藥物。不僅如此,有些病症看似寒症卻不完全是寒症,看似熱症卻不完全是熱症,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如果用藥失誤,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這八種藥物非常難用。其他的藥物,即使偶爾用錯,也不至於馬上發生變化。只有這八味藥,一旦用錯,後果不堪設想。
最難使焉。若可與姜附者。反以硝黃。則其害不少也。以一七之藥。害人之性命。為醫者不可不慎。然恐其猛。而徒用其劣者。則無有驗。然古今醫人治方。有各不周者。或有偏寒者。或有偏熱者。如斯則一寒一熱不得無過。故分八物之性。寒溫不偏。而能治之。可謂良工君子。
醫其偏者為下工小人醫。凡行醫者。無為小人之醫。每臨百病。以八品之藥為主。加之以溫涼之良藥五六品。出入能用之。則其病無不愈。而自達治虢之妙境耳。
白話文:
最難治療的病症,如果可以與生薑附子搭配使用,反而用硝石黃連,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用一七種藥物,危害人的性命,做醫生的不能不謹慎。但又擔心藥性過於猛烈,只用藥性較差的藥物,就沒有效果。然而古今醫人治療方法,各有不足之處,有些人偏寒,有些人偏熱,這樣一寒一熱,就難免會有過失。所以要區分八種藥物的性質,寒熱不偏,才能治療疾病,這才算是良醫君子。
只治療偏性病症的醫生,就屬於下等醫生和小人醫生。所有行醫的人,不要做小人醫生的做法。每遇到百種疾病,都要以八品藥物為主,再加溫涼的良藥五六種,運用自如,就能治癒所有疾病,自然就能達到治癒虢國的奇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