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論》~ 卷一 孕育 (1)
卷一 孕育 (1)
1. 卷一 孕育
2. 一 緒論
論曰。婦人受孕。經畢後十日之間。為其候矣。過此已往。後經復動不能作孕也。其免之期。初孕者。滿三百日則免。如經產者。二百七十五日。折衷其旬而計之。可以不失其大要焉矣。
始孕三旬則病阻。蓋以後經不能行而及期病也。或頭微痛。或心中憒焉。或解惰不欲執作。至四十五日若五十日益熾。其大凡其人。脈數。惡寒發熱。頭痛口渴。嘔吐咳逆。上氣不食。腹痛下利。耳鳴煩悶。或欲啖鹹酸果實。多臥少起。其疑似疫者。當按三部而後決焉。
經畢後七十五日。候孕與否可決。凡孕者。其指頭之脈。或倍於寸口。氣衝之脈。或倍於寸口。是謂三部之脈。
按三部而不得決者候之腹。右手循鳩尾而拊而下之。至於天樞。左手起自橫骨之際。微推而上之。則臍下任脈之經。豚豚然有物起其指下。按之隱然有氣力焉者乃娠也。凡按腹者。候之肌膚之間。故其手宜輕。否則胎氣逃散。不得見矣。輕而拊下之。而臍下之肌膚礙指焉者乃娠也。
凡孕皆在橫骨之際。大抵始身過七十五日。則見其大僅如獨栗子。但又須兼按氣衝乃決之矣。
左腹下為血室。右腹下為委食之府。故如血塊腹脹者。率居於左邊。而按之或有數塊累累焉。偶當任脈者。亦切按之。其物凝然膠結。愈深愈固。可以一按而決矣。凡此所云左右分屬之說。雖出於古人。亦躬所實驗。數治產婦。事有良然。故按腹右得者。定為燥屎。左得者。
定為瘀血。必無不中者。世當以乳頭紫黑。卜之妊否。然而殊有不然者。嘗見一婦。類孕乳頭黯色。又能出汁。而其實血症者。故不可一例也。
妊娠之形類血塊腹脹者。不可不審別也。假如四五月不見其經者。當問其經嘗多少也。即曰常多者妊娠也。即曰常少者。又當依法按其腹。按後腹形頓小者。是血塊病也。假如六七月不見其經者。當按其腹。當神闕有物應其手。而橫骨之際。任脈之經。其膚圓軟而渾渾然。切之。
則動氣應其指者妊娠也。或雖於橫骨際已毋有而按其腹。又弗覺氣力者。然而氣衝之脈甚數。及臍下之膚礙指焉者妊娠也。假如八九月不見其經者。當試令其人仰臥。仍不轉側。而直起座。若能之者。是非妊娠也。
凡婦人之腰形必拗曲而其內宏。蓋是天設受胎之地。故與男子之腰形峭直。內無容受者不同。
古來論胎孕之狀。皆以為。妊娠十月子頭向上。及將生則轉身而下。頃余又閱紅夷所傳內景圖。亦畫胎孕之形。一同其說。乃知傳廖誣真。非特漢土也。夫彌月之胎。其大幾何。子宮之中。其寬幾何。信使迴轉。理當破裂。豈非大謬惑者與。今唯據實。如法按之。當自知彼非是。
大抵五月之後。腹中胎大如瓜。必背面而倒首。其頂當橫骨上際而居焉。其胞衣則蓋於胎之尻上。而當母鳩尾之下。至臨月按之。可得別其體貌而盡矣。古人又謂其縮手足而居者。亦非是也。自其背而探之。其左右足膝。皆張而旁出。則應是其面作箕股或結趺也。如其手膊。
白話文:
一 緒論
婦女懷孕,月經結束後十天內是受孕的時機。過了這個時間,下次月經來潮就無法懷孕了。懷孕的期限,初次懷孕者滿三百天生產,經產婦則為二百七十五天。以十天為單位計算,大致不會差太多。
懷孕三十天左右就會出現孕期反應,這是因為之後月經不再來,而到了預期月經來潮的時間,身體出現反應。可能會有輕微頭痛、頭暈目眩、懶惰不想做事等症狀。到四十五天或五十天時,症狀會加重。一般來說,孕婦脈搏加快,畏寒發熱,頭痛口渴,嘔吐咳嗽,呼吸急促吃不下東西,腹痛腹瀉,耳鳴煩躁,想吃酸鹹的水果,嗜睡少動。如果症狀類似傳染病,必須仔細檢查三部脈象才能確定。
月經結束後七十五天,可以判斷是否懷孕。懷孕者,手指脈搏或氣衝脈搏的次數會是寸口脈搏的兩倍,這就是所謂的三部脈象。
如果檢查三部脈象無法確定,就需要檢查腹部。右手沿著鳩尾穴往下摸到天樞穴,左手從橫骨之間輕輕向上推,就會在臍下任脈經絡處感覺到像有東西在指下跳動,按下去隱約感覺有力量,這就是懷孕了。檢查腹部時,要摸在皮膚之間,所以手要輕,否則胎氣會散掉,就檢查不到了。輕輕往下摸,如果臍下皮膚阻礙手指,也是懷孕的跡象。
胎兒都位於橫骨之間。懷孕大概超過七十五天後,胎兒的大小像個栗子。但還需要同時檢查氣衝脈才能確定。
左下腹是血室,右下腹是消化食物的地方。所以如果腹部脹痛像血塊一樣,大多在左邊,按下去可能摸到幾個硬塊。如果硬塊在任脈上,也要仔細按壓。這些硬塊凝固粘稠,越按越結實,可以藉此判斷是否懷孕。雖然左右腹部所代表的意義來自古人記載,但我親自診治過許多產婦,發現確實如此。所以按壓腹部,右側摸到的是宿便,左側摸到的是瘀血,從未出錯。世人常用乳頭顏色是否紫黑來判斷是否懷孕,但這並不完全可靠。我曾遇到一位婦女,乳頭顏色暗沉,還能分泌乳汁,但她卻是患有血症,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懷孕初期症狀類似血塊脹腹的,必須仔細區別。如果四五個月沒來月經,就要問她月經量通常是多少。如果她說月經量通常很多,那就是懷孕了;如果月經量通常很少,就要按壓腹部檢查。按壓後腹部明顯縮小,那是血塊病。如果六七個月沒來月經,就要按壓腹部,如果在神闕穴摸到東西,且橫骨之間任脈經絡處皮膚圓潤柔軟,按壓時感覺有氣體在指下跳動,那就是懷孕了。或者即使在橫骨之間摸不到東西,按壓腹部也沒感覺到力量,但氣衝脈搏很快,且臍下皮膚阻礙手指,也是懷孕了。如果八九個月沒來月經,就要讓她仰臥,不翻身,直接坐起來,如果她做得到,就不是懷孕了。
婦女的腰部總是彎曲,內部寬敞,這是上天設計用來懷胎的地方,這與男子腰部挺直,內部沒有空間不同。
古人對於胎兒在母體中的情況,都認為懷孕十月胎兒頭朝上,臨產前才會轉身朝下。我最近讀到紅夷(指西方人)傳來的內景圖,也畫的是同樣的胎兒姿勢,可見這種說法並非漢地獨有。然而,一個月的胎兒有多大?子宮有多寬?胎兒真的會旋轉嗎?如果會旋轉,子宮豈不應該破裂?這豈不是大謬不然嗎?現在我只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方法按壓腹部,就能知道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懷孕五個月之後,胎兒像個瓜那麼大,一定背朝外,頭朝下,頭頂在橫骨上緣,胎盤蓋在胎兒臀部上方,在母親鳩尾穴下方。臨產時按壓腹部,可以辨別胎兒的體貌。古人說胎兒會縮手縮腳,也是錯誤的。從胎兒背部觸摸,左右腳膝都伸出來,臉應該朝向恥骨或腳踝。手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