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2)

回本書目錄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2)

1. 耳鳴

耳鳴往往與眩暈為同時並起之症候。眩暈愈時。耳鳴亦止。耳鳴告愈。同時眩暈亦止。此為餘日常臨床所得之實驗。古人云耳久鳴則聾。蓋耳鳴則激之為聾也。

所謂患神經衰弱症者之耳鳴。多因於水毒。用茯苓飲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苓桂朮甘湯、苓桂五味甘草湯酸棗仁湯當歸芍藥散等輒有效。患動脈硬化症者之耳鳴。多用瀉心湯梔子豉湯及以上各方之加味。患中耳炎者之耳鳴。多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等以治之。

2. 備考

〔本間棗軒對於眩暈之說〕,古人學說。稱眩暈為腦海虛。即腦病也。夫腦有自體發病者。亦有因外界侵犯於腦而起病者。中風、癇證、發狂、恐怖等之眩暈。腦之自體之病也。產後及子宮出血、吐血、衄血、腸出血、尿血等症。致血液虛竭。虛里與腎間之動悸非常。或因過飲、過浴、諸熱病等而發之眩暈。

從外界侵犯於腦而起者也。(中略)卒然暈倒者。可不論其虛實。與以回生散參連湯三黃湯等當有效。產後之血暈或血多則上衝。面目紅赤。脈絡怒脹之眩者。用三黃湯加辰砂。或用苓桂朮甘湯、三黃湯。(瀉心湯)合方為佳。下劑不宜長服。若前方已服數十日者。用苓桂朮甘湯、巫神湯、如心散之類轉方為佳。

亡血後動悸高而眩甚者。可用腎氣丸、連珠飲、八珍湯。而兼用鎮悸丸。脾胃虛弱。面色萎黃。動悸而眩暈者。宜與歸脾湯。兼用寧心膏。即真武湯亦可用之。癇證之眩暈者。沉香天麻湯為上。頭痛。眩暈。嘔吐者。宜與半夏白朮天麻湯。如服後嘔吐猶不止者。宜用半夏瀉心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原著者按)不論何處。若蔑視病之虛實。雖經治療。猶之未治。回生散系香附子、紫檀人參白檀鬱金甘草胡椒而成。倘施於實證之眩暈。即為不考藥效之誤。又以三黃投於虛證。亦大不妥。參連湯者。人參與黃連也。產後之血暈。多應用當歸芍藥散。不長服下劑云云。

系從西醫之知識而出發者之說也。西醫蔑視陰陽虛實。往往濫用下劑。因過下而困疲。下已難下。而又有不得不下之必要。故曰轉方。此種轉方。山脅東洋之所謂醫之自轉。醫者翻弄病之良手也。巫神湯者。五苓散乾薑、黃連、木香者也。連珠飲。八珍湯、木香、甘草也。

沉香天麻鎮悸丸可參照心悸亢進條。歸脾湯者。當歸白朮茯苓黃耆龍眼肉酸棗仁遠志人參湯者。沉香、益智、天麻、防風半夏附子獨活羌活、甘草、當歸、殭蠶、生薑也。半夏白朮天麻湯者。半夏、陳皮麥芽、茯苓、黃耆、人參、澤瀉蒼朮、天麻、神麯、白朮、黃柏、乾薑、生薑也。亡血後動悸高而眩甚者。

炙甘草湯芎歸膠艾湯、當歸芍藥散有效。脾胃虛弱。面色萎黃。動悸眩暈者。多用茯苓飲合苓桂朮甘湯。頭痛。眩暈。嘔吐者。為吳茱萸湯。五苓散之證。從證運方。庶不誤也。

〔有持桂里之眩暈說〕,眩者目之意。暈者猶運也。如身在車船之上。不能自主也。故俗人往往即用眩運二字。此疾多從水飲而生。亦有因氣疾而來者。亦有因過食而來者。婦人從血道而發。男子自瘀血結毒(陳久性黴毒)而生。

(原著者按)眩多因水飲之說。實大得我心。

〔傷寒纘論〕,太陽病。脈沉。身熱頭痛者。陽中夾陰者也。黃耆建中湯治之。若誤投發汗而不瘥者。四逆湯溫之。

〔集驗良方〕,白虎湯治中暑。(熱射病)口渴喜飲。身熱。頭暈。昏暈等證有效。

〔傷寒緒論〕,太陽病者發汗。發汗過度。則陽虛而耳聾。叉手自冒。不可誤用小柴胡湯。宜用建中湯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