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3)

回本書目錄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3)

1. 嘔吐

金匱要略傷寒論中之區別嘔吐乾嘔。嘔逆。吐。吐逆等項。東垣之解釋云。有聲無物曰嘔。有物無聲曰吐。口中喀喀有聲有吐者之象。而始終不吐出者嘔也。乾嘔也。如乳兒患腳氣與患腦膜炎者。其聲未出。而乳汁食物。已有甚多之吐出者。吐也。食急而有物奔出者。大抵為吐。有聲而同時有物者曰嘔吐。嘔逆者。嘔之激也。吐逆者。吐之激也。

上述嘔有乾嘔之逆。而乾嘔嘔逆之中。又各分陽證與陰證。小柴胡湯梔子生薑豉湯柴胡桂枝湯白虎加桂枝湯豬苓湯、治陽證之嘔者也。烏梅丸吳茱萸湯大建中湯四逆湯真武湯治陰證之嘔者也。今從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採錄治嘔之方一十有六。其中十四方配合以生薑乾薑。治乾嘔之方一十有三。其中十二方亦有生薑或乾薑之配合。茲抄錄如次。

〔嘔〕,大建中湯半夏瀉心湯,苓甘姜味辛夏湯,烏梅丸,四逆湯(以上諸藥中有乾薑)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葛根加半夏湯,吳茱萸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梔子薑豉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真武湯(以上諸藥中有生薑),白虎加桂枝湯,豬苓

〔乾嘔〕,小青龍湯六物黃芩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加豬膽汁湯半夏乾薑散甘草瀉心湯(以上諸藥中有乾薑),桂枝湯,小柴胡湯,橘皮湯(以上諸藥中有生薑),十棗湯

〔嘔逆〕,竹皮大丸(有桂枝)

從上看來。可知凡治嘔。乾嘔。嘔逆之病。大抵用生薑乾薑桂枝。此生薑桂枝。均含有揮發油。西醫用為健胃之劑。認為作用甚廣。臨床醫家最宜注意者。凡治嘔與乾嘔往往多用上舉諸溫性刺戟藥之一方。然有時亦有全然不用刺戟藥。卻用緩和黏滑疏通之劑如豬苓湯等方劑。此亦不可忘忽者也。

近來西醫界盛用半夏以為鎮吐之劑。半夏決非鎮吐之劑。余敢斷然言之。此係西醫之誤。吾人當矯正也。治吐之劑。余獨舉大黃。半夏雖治吐有效。其實不能治吐。漢醫對於吐證。雖亦有以半夏處方者。然實非半夏之效。彼不自知其力量之將軍。不能視察敵人之病。以致誤遭敗北。

而乃罪責兵卒。其可得乎。試觀傷寒論。金匱要略。其中言及治吐之處方。共計有七。其中皆無以半夏為配劑者也。

〔吐〕,茯苓澤瀉湯五苓散桂枝芍藥知母湯茯苓飲(以上各方有術)大黃甘草湯調胃承氣湯(以上兩方有大黃),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上舉七方中。四方有術。二方有大黃。於此可知治吐以大黃。或尤為要藥矣。但術之可治者。大黃往往不能治之。據金匱要略云。痰飲之病宜用溫藥。痰飲者。胃內停水也。停水於胃內。則飲食之物不得疏通。於是吐矣。故宜用術等之溫藥以去其水。此時消化器為弛緩症狀。

反之宿食燥屎鬱積於消化管內。以防飲食物之下降。於是吐矣。此時宜用大黃等之冷藥。使胃腸緊縮以去其宿食。此際消化器現緊縮之狀態。以上云云。皆其區別也。即言吐之症狀。凡胃內停水者。宜配用術之方劑。宿食燥屎者。宜用有大黃之方劑。二者誤用。則增病勢之惡逆。

診斷者不可不慎也。

古方中雖有將術與大黃合組為一方劑者。然與後世醫人之加味者。不可同日而語。況嘔吐與吐。又無區別。習得半夏有治吐效力之皮毛學識者。即批判漢藥。區別門戶。蔑視前人之勞苦。殊失公平之見地也。茲檢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言及嘔吐之方。配以半夏者亦計有六。開列如下。

〔嘔吐〕,附子粳米湯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大半夏湯,半夏乾薑人參丸黃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