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斠詮》~ 中風斠詮自序 (1)
中風斠詮自序 (1)
1. 中風斠詮自序
中風之病,猝然傾僕,痰壅涎流,而癱瘓不仁、舌強語謇、痙厥瘛瘲、抽搐昏憒諸危症接踵而來,甚則不動不言、如癡如醉。世之醫者,無不知是險候,而殊少捷應之治驗。即遍考古今醫籍,亦莫不各有議論,各有方藥,然尋繹其詞旨,大都模糊隱約,疑是疑非,所以如法治療,亦復無效。
〔批〕(古人未知有氣血上菀腦神經病之理,所以議論無不隔膜,則所定諸方又安得有效?),近之西國醫家,則謂此是血沖腦經之病,又有稱為腦失血、腦溢血及腦血管破裂者。觀其命名之義,固是離乎中醫舊說,別有發明。且據其剖驗所見,凡以是病死者,其腦中必有死血及積水,是血沖人腦,信而有徵。
〔批〕(此是確實證據,則古人共認為外來之邪風者豈非大誤?)顧血行於絡脈之中,何故而上衝傷腦,竟致血管破裂,則治彼之學者,亦未能明言其原理,是以亦未聞有切近之治效。
近人蓬萊張士驤伯龍氏《雪雅堂醫案》嘗論是病,則據《素問·調經論》「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一節,而參用西學血沖腦經之說,謂腦有神經,分布全體,以主宰此身之知覺、運動,凡猝倒昏瞀、痰氣上壅之中風,皆由肝火自旺,化風煽動,激其氣血,並走於上,直衝犯腦,震擾神經,而為昏不識人、喎斜傾跌、肢體不遂、言語不清諸症,皆腦神經失其功用之病。〔批〕(引證古書,吻合無間,即參西學,又是明白曉暢,精切不浮。
似此論病,真是古人所未有。)苟能幹乍病之時,急用潛陽鎮逆之劑,抑降其氣火之上浮,使氣血不走於上,則腦不受其激動,而神經之功用可復。〔批〕((醐灌頂,魂夢俱安。)既以申明《素問》氣血並走於上之真義,復能闡發西學血沖腦經之原由,則新發明之學理,仍與吾邦舊學隱隱合符。惟西人據剖解所見,僅能言其已然之病狀。
而伯龍氏引證古籍,更能推敲其所以然之病源,言明且清,效近而顯,貫通中西兩家學理,沆瀣一氣,而後病情之原委,治療之正宗,胥有以大白於天下後世,洞垣一方,盡見癥結。始悟古今諸書,皆未能明見及此,無惑乎凡百議論,多不中肯,遂令百千古方,不得幸圖一效,則是病之所以號稱難治者,其實皆不能識病之咎也。〔批〕(有此發明,有此實驗,正不防推倒一切。
)壽頤嘗治甬人胡氏七十老嫗,體本豐碩,猝然昏瞀,不動不言,痰鳴鼾睡,脈洪浮大,重投介類潛陽,開痰泄熱,兩劑而神識清明,行動如故。〔批〕(此實地經驗。)又治南翔陳君如深,年甫三旬,軀幹素偉,忽然四肢刺痛,不可屈伸,雖神志未蒙,而舌音已謇,其脈渾濁,其舌垢膩,大府三日不行,則授以大劑潛降、清肝泄熱、滌痰通府之法,僅一劑而刺痛胥蠲,坐立自適。乃繼以潛陽化痰,調治旬余,漸以康復。
白話文:
中風之病,發作突然,病人會突然倒地,痰涎阻塞,導致癱瘓無知覺、舌頭僵硬說話困難、抽搐痙攣、昏迷等危急症狀接連出現,嚴重者甚至不能動也不能說話,如同痴呆醉酒一般。過去的醫生都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但很少有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翻閱古今醫書,雖然都有各自的論述和處方,但仔細研讀其意思,大多含糊不清,讓人難以判斷真偽,因此即使按照醫書上的方法治療,也往往無效。
(古人不知道氣血上逆阻塞腦神經的道理,所以論述都不得要領,開出的處方又怎麼會有效果呢?)現代西方醫學則認為這是血液衝擊腦神經的疾病,也有人稱之為腦缺血、腦溢血或腦血管破裂。從其命名來看,的確與中醫舊說不同,有新的發現。而且根據他們的解剖觀察,凡是死於這種疾病的人,腦中必定有瘀血和積水,血液衝擊腦部,這是確實的證據。
(這是確鑿的證據,那麼古人普遍認為是外邪風寒入侵豈非是大錯特錯?)但是血液在經絡中運行,為什麼會上衝傷及腦部,導致血管破裂呢?西醫學者也無法明確解釋其原理,所以也沒有聽到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
近代蓬萊張士驤(伯龍)先生的《雪雅堂醫案》曾論述這種疾病,他根據《素問·調經論》中「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一段話,並參考西醫血液衝擊腦神經的說法,認為腦部有神經,遍佈全身,主宰人體的感知和運動。凡是突然昏倒、痰氣上壅的中風,都是因為肝火旺盛,化為風邪,煽動氣血上逆,直衝腦部,震擾神經,從而導致昏迷不認人、口角歪斜、身體傾倒、肢體癱瘓、言語不清等症狀,都是腦神經喪失功能的疾病。 (引用古書,前後吻合,又參考西醫學說,闡述得明白透徹,精準不空泛。這種論病的方法,真是古人所未曾有的。)如果能夠在疾病剛發作時,迅速使用潛陽鎮逆的藥物,抑制降低氣火上浮,使氣血不上逆,那麼腦部就不會受到刺激,神經的功能就能恢復。 (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既能闡明《素問》中氣血上逆的真諦,又能闡釋西醫血液衝擊腦經的原理,這種新的學說,仍然與我國舊學暗合。只是西醫根據解剖所見,只能說明疾病的結果。
而伯龍先生引用古籍,更能推敲疾病的病因,闡述得清楚明白,療效顯著,貫通中西醫學理論,融為一體。於是乎,疾病的本源、治療的正道,都得以向天下後世闡明清楚,醫學界的一大難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關鍵。我終於明白,古今醫書都未能明瞭此點,難怪眾多論述都不切合實際,以致於無數古方都無法奏效。中風之所以被稱為難治之症,其實都是因為不能識別疾病的緣故。 (有了這樣的發現,有了這樣的驗證,可以推翻一切舊有的說法。)我曾經治療一位寧波的胡姓七十歲老婦,體格原本豐腴,突然昏迷,不能動也不能說話,痰鳴鼾睡,脈象洪大浮滑,我立即用大劑量的潛陽藥物,並開通痰濁泄去體內熱邪,兩劑藥後,神志清醒,行動如常。 (這是實踐經驗。)我又治療一位來自南翔的陳君如深,年僅三十歲,身體強壯,突然四肢刺痛,不能彎曲伸展,雖然神志清醒,但說話已不清楚,脈象渾濁,舌苔厚膩,大便三日不通,我給他開了大劑量的潛陽降氣、清肝瀉熱、滌痰通便的藥方,僅僅一劑藥,刺痛就消失了,可以坐立自如。然後我繼續使用潛陽化痰的藥物,調理十多天,逐漸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