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頤

《中風斠詮》~ 卷第三 (4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42)

1. 第十一節,通治中風方之辨正

惟童便定逆下行,降氣降火最速,以調荊芥炭,亦能去瘀定風,奏效甚捷。然與《肘後》紫湯、《千金》獨活紫湯之意在祛除外風者,大相懸絕矣。學者於此,必須明辨外風、內風,對證用之,方能呈效。否則兩者正是相反,北轍而南其轅,適以速之蹶耳,不可不慎,此方稱每服二錢,明是唐以後人所定(唐以前之權衡,不以錢計)。而方名華佗愈風散者,言其效力之神,如華元化治病耳,非華氏所制之方也。

宋人更有荊芥散一方,治中風口噤,四肢搐搦,或角弓反張,用荊芥一味,炒為末,酒服二錢,極稱有效。尤在涇謂其專治血中之風,亦治外風之藥也。

〔批〕(此卷所錄各方,註解精當,深入顯出,皆能表明其真實功效,絕無模糊隱約之弊。而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尤為學子指南之針。猝讀一過,欽佩作者目光透徹,識力精微。求之古人,殆難其匹,遑論儕輩。而所錄無多,諸法咸備。不自制一方,而其實何去何從,一一抉摘隱微,闡發淨盡,已無一非自出手眼,別有錘爐,金針度人,用之不竭。以視俗書好立新方而不適於用者,真有天淵之別。

文彥附識。)

中風斠詮第三卷終

附:中藥計量新舊對照換算表1.十六進位舊制單位與法定計量單位(克)換算1釐=,0.03125

3.5=10.93755釐=0.15625

4錢=12.51分=0.3125

4.5錢=14.06255分=1.5625

5錢=15.6251錢=3.125

6錢=18.751.5錢=4.6875

7錢=21.8752錢=6.25

8錢=252.5錢=7.8125

9錢=28.1253錢=9.375

1兩=31.252.東漢容量單位與法定計量單位換算

1升(東漢)=0.1981升(法定計量單位)3.東漢重量單位與法定計量單位換算

1斤=99.,25克,,1兩=6.264克

白話文:

只有童子尿能引導氣往下行,最快速地降低體內氣和火的逆亂,搭配炒過的荊芥炭,也能夠去除瘀血、平定風邪,效果非常快速。然而,這個方子的用意,與《肘後方》中的紫湯、《千金方》中的獨活紫湯這類著重於去除體表外風的藥方,有著天壤之別。學習的人必須清楚辨別外風和內風的差異,針對病情對症下藥,才能夠發揮療效。否則,兩者的治療方向截然相反,就像是想要往北卻往南走,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不可不謹慎。這個方子說每次服用二錢,很明顯是唐朝以後的人所訂的(因為唐朝以前的度量衡,不用「錢」來計算)。而方名叫做「華佗愈風散」,是說它的療效神奇,如同華元化治病一樣,並不是華佗所創的藥方。

宋朝人還有一個荊芥散的方子,用來治療中風導致口不能張開、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張(身體僵硬向後彎曲),單用荊芥一味,炒過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二錢,據說效果很好。尤在涇認為這個方子是專門治療血液中的風邪,但其實也是治療外風的藥方。

〔批註〕(這本書中所記錄的各個藥方,註解精闢到位,深入淺出,都能夠清楚說明其真實的功效,絕沒有含糊不清的弊病。而且將不同的藥方分門別類,不混雜在一起,特別能為學習者指明方向。匆匆讀過一遍,就讓人敬佩作者眼光透徹,見識精微。這樣的能力,在古人中都難以找到可以匹敵的,更不用說同輩了。而書中所記錄的藥方不多,卻各種治法都具備。作者不自己創立新的藥方,而是將各種藥方的來源、作用都仔細剖析,闡述得清清楚楚,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出自他獨到的見解和判斷,真可謂是傳授經驗的典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與那些喜歡自創藥方卻不實用的俗書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文彥附識。)

《中風斠詮》第三卷完

附:中藥計量新舊對照換算表 (略,因為原文件已提供,但此處不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