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頤

《中風斠詮》~ 序 (3)

回本書目錄

序 (3)

1.

孰意天不假年,遽於戊午夏五,偶遘時疾,一病浹旬,竟爾長逝,年甫三十有八,所學未竟,能無痛絕?頤挽以聯云:「廿年前槎上論交(南翔鎮古稱槎溪),少談文,壯談醫,此道難得真傳,何幸聲氣相求,闡舊說以啟迪新知,吾亦自豪,也算恫瘝在抱;十稔來滬濱同客,奇共賞,疑共晰,拙著且蒙心許,那料人琴永訣,染微疴而竟辭濁世,天胡太酷,忍教學術長埋。」蓋指實也。

今將拙稿訂正一過,思以問世,痛神交之難再,哀舊雨之無聞,重讀是序,曷禁泫然,附識數行,冀存梗概,良足傷已。

壬戌初夏,壽頤識於浙之蘭溪中醫學校

白話文:

誰能料到上天不給他更多壽命,竟然在戊午年夏天五月,偶然遇到時疫,一病十天,就這樣過世了,年紀才三十八歲,所學還沒有完成,怎能不感到痛心絕望?我寫了這副輓聯來表達哀悼:「二十年前在槎溪(南翔鎮古稱)相識,年輕時談論文學,壯年時談論醫學,這門學問難得有真傳,很幸運我們志同道合,一起闡發舊有的學說來啟發新的知識,我為此感到自豪,也算是對病患有責任感;十年來在上海一起生活,一起欣賞奇特的醫案,一起釐清醫學上的疑惑,我的拙劣著作還得到他的肯定,哪裡料到人琴從此永訣,染上小小的疾病就這樣離開人世,上天為何如此殘酷,忍心讓他的學術知識就此埋沒?」這確實是指實際情況。

如今將他的手稿校訂一遍,想將它們發表出來,感嘆知己難再相遇,哀悼舊友無法聽聞,再次讀到這篇序文,怎能不流下眼淚?在此附上幾行字,希望能保存大概的情況,實在令人悲傷。

壬戌年初夏,壽頤在浙江蘭溪中醫學校寫下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