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鱠殘篇》~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4)

回本書目錄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4)

1. 黃芩天花粉傳

蕪菁者,一名九英菘,即蔓菁也。南北隨地可時,而北方為多。《毛詩》為之封,其性易生而滋長,故武侯行軍教士卒種之,以備飢。蜀人呼為諸葛榮,馬般攜入南中,猺狫今猶呼為馬面,蒙古則稱為沙吉木兒。其葉似芥,闊大而厚,莖短而粗,夏初起臺,開黃花,四比結角,子似芥子,面色紫亦勻圓。根如濰葡,青白而圓長,六月種者根大而葉蠹,八月種者葉美而根小。惟七月初種,則根葉俱佳。

東師人家以瓶齲藏,名閉惟菜,差似撇蘭耳。其性苦平,利氣消食,治嗽通淋,殆清熱祛滯之品。其子大能明目,而榨油然燈又損目,此物理之變幻也。李時珍稱其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解蜘蛛毒。其根解酒止吸,拔疔根消陰腫如斗,亦日用恆需之藥,非特僅於療飢而已。且於立春後庚子日,搗根汁閤家以次溫飲之,可闢時疾,其有稗於世非淺。渺用為之說,以揚真功用云。

附治青盲方,但瞳子不壞者,十可療九。用蔓菁子六升,蒸之氣遍,合甑掇下,以釜中熱湯淋之,乃曝乾。如是三蒸三淋三曬,杵為末,食後清酒服方寸七。又方,常服能洞視臟腑。蕪菁子三升,苦酒三升(苦酒,醋也),煮熟曬乾為末,以井華水服方寸七,日三服,盡一斗,夜視有光云。

煮蔓精菜作食,先用水焯熟,撈出,另用冷水浸一宿,去水,加油鹽炒食之,否則味苦不堪食。

白話文:

蕪菁,又名九英菘,也就是蔓菁。南北各地都可種植,但北方更多。《詩經》稱它為「封」,因為它容易生長繁殖,所以諸葛亮行軍時教士兵種植,以備飢荒。蜀地人稱它為諸葛榮,馬般將它帶入南中地區,當地少數民族至今仍稱它為馬面,蒙古人則稱它為沙吉木兒。它的葉子像芥菜,寬大而厚實,莖短而粗,初夏會長出花梗,開黃色花朵,四瓣花結成莢角,種子像芥菜籽,表面紫色且均勻圓潤。根像蘿蔔,青白色,圓長。六月種植的,根大葉子容易被蟲蛀,八月種植的,葉子美觀但根較小。只有七月初種植的,根和葉子都好。

東邊地方的人家會將蕪菁根醃漬在瓶中,稱為「閉惟菜」,有點像醃漬的撇蘭。它的性質苦平,能疏通氣機、幫助消化,治療咳嗽、通利小便,大概是清熱祛濕的藥材。它的種子能明目,但榨油點燈又會損傷視力,這真是物理上的奇妙變化。李時珍說它能升能降,能發汗能催吐,能解蜘蛛毒。它的根能解酒止渴,拔除疔瘡,消除陰部腫脹如斗,也是日常所需的藥材,不僅僅能充飢而已。而且在立春後的庚子日,將它的根搗爛取汁,全家依次溫熱服用,可以預防時疫,它對世人的幫助不淺。我(渺用)寫下這些,是為了弘揚它的真正功效。

附帶治療青盲(眼睛看不見東西,但瞳孔沒有損壞)的藥方,十個病人可以治好九個。用蔓菁子六升,蒸到熱氣均勻,連同蒸籠一起拿下來,用鍋中的熱水淋濕它,然後曬乾。這樣蒸三次、淋三次、曬三次,搗成粉末,飯後用清酒送服一寸七的份量。另一個藥方,經常服用能看清臟腑。用蕪菁子三升,苦酒(醋)三升,煮熟曬乾磨成粉末,用井水送服一寸七的份量,每天三次,用完一斗,據說晚上也能看到東西。

將蔓菁菜煮來吃,要先用水焯熟,撈出來,再用冷水浸泡一個晚上,去除水分,加油鹽炒食,否則味道苦澀難以下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