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鱠殘篇》~ 山會倪涵初先生瘧疾三方疏釋 (9)

回本書目錄

山會倪涵初先生瘧疾三方疏釋 (9)

1. 第一方,治夏秋暑濕瘧初平胃除濕理氣化滯有疏導開先之功受病輕者一二即愈

蟲之所生,由於風濕熱固也,猶未透發其理。蟲之託始,固根於濕熱,而使之化生,則專一於風。蓋風能生萬物,今觀藏物於器,密對不透,則無恙;若一進風,則濕熱始化而為蟲。如枝元果殼及鼠函丸藥,一破而蟲斯生,則可見非風不能使濕熱化蟲也。

蓋蟲之生也,根乎濕與熱並而後萌,由於飲食雜進而後滋,更必因乎風氣鼓扇而後能動。夫五行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肝,是必脾胃土衰而濕熱滯,肝膽本盛而風動,然後蟲生而變為疾病。

則治蟲之法,必先培土燥脾,抑肝去風,而澄其源,勿使滋蔓,庶得治蟲之要領矣。若徒殺之,而勿澄其源,剛隨殺隨生,亦何益哉!

然而加三尸蟲之本乎先天,人人難免,非修真鍊神不能制;若蛔蟯等蟲之生於後天飲食所化者,則消除之法其權在我,可以尋其本而治之也。

白話文:

第一方,用來治療夏秋季節因為暑濕引起的瘧疾初期,主要功能是健脾胃、去除濕氣、調理氣機、化解積滯,有疏通引導、開路先鋒的功效,病情輕微的人服用一兩次就能痊癒。

蟲的產生,是因為風、濕、熱三種因素相互作用,但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蟲的寄生開始,本來是源於濕熱,但使它變化的,則是專一於風。因為風能催生萬物,就像把東西密封在容器裡,只要不透風,就沒事;一旦進風,濕熱就會開始變化而產生蟲。像是樹枝、果殼,以及裝藥的容器,一旦破裂,蟲子就會產生,可見沒有風,濕熱是無法產生蟲子的。

蟲的產生,是根源於濕和熱同時存在,然後開始萌發,因為飲食不節制而滋長,更需要風氣的鼓動才能活動。五行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肝,這表示一定是脾胃虛弱導致濕熱積滯,肝膽本來就旺盛卻又受到風邪的擾動,然後才會產生蟲子而變成疾病。

所以治療蟲子的方法,必須先健脾胃、燥濕氣、抑制肝氣、去除風邪,清理根源,不讓它蔓延滋長,這樣才能抓住治療蟲子的重點。如果只是單純殺蟲,而不清理根源,剛殺完蟲子又會重新長出來,有什麼用呢?

然而,體內的三尸蟲是先天就有的,每個人都難以避免,不是透過修煉精神無法控制;至於蛔蟲、蟯蟲等因後天飲食產生的蟲子,則消除它們的方法操之在我,可以找到病根來治療。